二战:苏军反攻

1943年夏,德国在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库尔斯克会战中节节败退,德军的精锐部队在苏德战争中已经损耗殆尽。1943年8月初,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发动了强势反攻,收复了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德军前线指挥官曼施坦因元帅下令放弃哈尔科夫,但希特勒取消了这一命令,并下令死守哈尔科夫。起初,德军不仅击退了苏军多次进攻,而且还摧毁了300多辆T-34坦克,1943年8月底,苏军突破了德军防线,曼施坦因违背希特勒的命令,下令撤退,在撤退途中德军炸毁了桥梁、铁路等交通要道。

二战:苏军反攻

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德双方形势

德军撤退后,苏军建立起一条长达2400公里的战线,从罗斯托夫一直到斯摩棱斯克,而从中部撤退的德军在第聂伯河西岸建立了防御工事。1943年10月,苏德双方在第聂伯河展开激战,起初,苏军的进攻被德军击退,但1943年11月初,苏军攻下了基辅,德军不得不放弃沿河阵地,继续向西撤退。1944年1月初,苏联乌克兰1th方面军从基辅向德军占领的科尔孙北部地区挺进,苏联乌克兰2th方面军则从南部发起进攻,科尔孙战役期间苏军采用了一贯的打法,先是进行猛烈炮击,然后出动大规模坦克撕开德军的防线,紧接着大量步兵涌入。科尔孙一战德军败局已定,曼施坦因亲自前往德军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请求希特勒撤兵,但希特勒再次拒绝了他,此时,大约有6万名德军士兵被围困在科尔孙地区,苏联人称之为“小斯大林格勒”,面对这种情形,德军只好突围,到苏军占领科尔孙时,德军至少损失了3万名士兵。

二战:苏军反攻

苏军进攻科尔孙

1944年春,德军一支装甲集团军在乌克兰卡缅涅茨波多利斯基地区面临被包围的危险,而希特勒却下令死守阵地,在曼施坦因的劝说下,最终希特勒同意撤退,但德军损失了大部分的重型武器装备,这时希特勒再也忍受不了曼施坦因撤退的请求,免去了曼施坦因陆军元帅的职务。1944年3月,苏军向乌克兰南部地区的德军发起进攻,德军一路撤退到位于黑海北部的敖德萨港,德军再次面临被包围的危险,希特勒下令坚守阵地,4月10日,德军被迫撤退,苏军占领敖德萨。在进攻苏联南部德军的同时,苏军还将注意力转向苏联北部的领宁格勒,这座城市已经被德军围困了两年半之久,1944年1月14日,苏军向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的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1月27日,德军撤退,列宁格勒战役宣告结束。列宁格勒战役是近代历史上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最多的城市包围战。

二战:苏军反攻

苏军进攻敖德萨

1944年3月,列宁格勒解放后,芬兰政府担心苏联会再次入侵芬兰,于是派代表前往莫斯科同苏联议和,但斯大林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控制芬兰北部的佩琴加地区,那里有丰富的镍矿资源,同时芬兰还要给予苏联6亿美元的赔款,芬兰人拒绝了斯大林的要求,并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此时,苏联在还有更紧急的事要去处理,被围困在克里米亚的12万德军在希特勒命令下继续坚守阵地,1944年4月初,苏军从东部和北部向克里米亚的德军发起进攻,经过几周的战斗,4万名德军从塞瓦斯托波尔乘船撤离,其余被迫投降。

二战:苏军反攻

苏军进攻克里米亚半岛

此时的德国不仅要进行两线作战,而且还面临兵力不足和资源匮乏的问题,而苏联却在不断加大兵力和军用物资的投入,苏军有600万的兵力,而德军还有不到300万,希特勒的孤注一掷还使现有的部队付出了惨重代价。德军在东线全面撤退时,苏联的战争机器在飞速运转,苏军在前线的坦克数量至少是德军的两倍,而且位于后方西伯利亚的军工厂还在以每月2000辆的速度加紧生产,此外,西方同盟国还源源不断的在为苏联提供战略物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