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余晖,浅谈嘉庆青花瓷!

乾隆余晖,浅谈嘉庆青花瓷!

总的来说,嘉庆朝的器物造型比乾隆朝非但没增多,反而还减少了。由于乾隆皇帝退位后做了太上皇,仍旧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官窑的器型基本没变,加上国家实力不如前朝,故而以碗、盘、罐、盒等为主的日用器物为多,而以天球瓶、玉壶春瓶、节盒、觚、赏瓶等为主的陈设器物生产数量下降。民窑也是这种情况,陈设器物生产较少,日用器物较多,较常见的是方形印盒、攒盘(由五个、七个或九个小盆组成)、高足盘、隔盘等碗盘类器物。此时期虽创新较少,但也有一些新器型,包括灯笼瓶、帽瓶、六方扁瓶、八方花盆,线条简单生硬,绘画面积较大。

民窑器物造型与前朝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器物的底部变大,胎体加厚。就拿琢器来说,康、雍、乾时期的琢器各部分是分开制作的,也就是说口部、腹部、底部分别制作,然后再把各部分黏合在一起。这样制作出来的器物,底部非常小、底径比腹径小了三分之ー。嘉庆朝开始,民窑不再使用这种制作方法,特别是大口的罐坛为一次性拉坯成型,因此底部变大,底径与腹径基本一致,近乎圆柱形。这种制作方法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乾隆余晖,浅谈嘉庆青花瓷!

嘉庆时期修胎远不如前朝那样精细,器物底足粗壮,胎壁厚薄不均,胎底有明显的旋纹。为了降低成本,一些民窑日用器物在烧制时,不用瓷饼,直接放在粗砂上烧制,瓷器上就重现了明末瓷器圈足粘砂现象。

官窑青花瓷胎体洁白,但不够致密,民窑瓷略粗,后期的瓷器质量更差一些。釉面细膩润滑,白中闪青,但此时期的釉汁比前朝更为稀薄,器物足根呈尖状。大器、粗器釉面有“荞麦地”以及“波浪釉”现象。

乾隆余晖,浅谈嘉庆青花瓷!

另外,在嘉庆、道光时期,还常见一种豆青釉堆粉青花。这种瓷器的制作是先在胎骨上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一层白粉,再在白粉上绘制纹饰,然后施以豆青釉入窑烧制。青花下面的白粉能很好地衬托青花,使青花色料与豆青釉的色调产生明显对比,同时因为堆粉,使得青花的花纹凸起,花纹富于立体感。这种堆粉青花早在康熙时期就已出现,雍正、乾隆时期也有烧制,嘉庆、道光时流行起来烧制得更为成功。嘉庆时的堆粉青花施粉比较厚,粉比较白,视觉效果更突出。

嘉庆青花瓷器使用的青料是国产浙料,呈色偏深蓝,与乾隆晚期常见青花近似,色浓重而略有晕散。也有浅淡闪灰或稍微鲜亮的,呈色比较稳定,少有晕散,另外还有少量的淡描青花及浆胎青花。嘉庆后期有的青花瓷器的青花色调变得偏黑发暗,出现浑蓝,呈色飘浮。

乾隆余晖,浅谈嘉庆青花瓷!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嘉庆时期也有一些其他颜色的品种,如青花红彩描金、青花描金、青花矾红彩、青花胭脂紫、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等,但还是远远不及乾隆朝的品种丰富。

嘉庆时期青花纹饰继承了乾隆时期的特点。此时期纹饰有两种基本画法:一种是单线平涂;另一种是单线平涂后点染,用淡笔进行平涂,用浓笔点染。后一种方法是从仿明宣德青花中发展而来的,与雍、乾点染方法很相似,但变得僵化机械,缺少雍、乾时期的趣味。

乾隆余晖,浅谈嘉庆青花瓷!

嘉庆青花善用白描,纹饰工整细致,构图繁密绚丽,青色淡雅,颇具特色。实际上,白描装饰手法比单线平涂、双勾填色的传统青花装饰手法更为不易,要求更高,如果不是熟练画匠,很难驾驭。嘉庆时期出产了很多青花白描作品,说明当时景德镇青花画匠人员过剩,竞争非常激烈。青花白描能够节约大量青料。据相关专家研究可知,绘饰一个同样大小的瓷器画面,采用白描方法比单线平涂法至少节约三分之二的青料。在当时国际陶瓷市场不景气,国内市场萧条的背景下,既要降低成本,又要吸引消费者,青花白描瓷器増多属于必然现象。

当时非常流行一种以勾莲纹为锦底,在器物的中心位置绘写双勾填色“喜”字的纹饰,此种装饰常被绘制在瓶罐瓷器上,直到民国还很流行,甚至今天一些地方仍在生产。缠枝莲盘被大量生产,成为民间日用瓷盘的主流,逐渐替代了乾隆时期流行的灵芝盘。此时期青料提炼不精,纹饰中常出现铁锈斑。工匠描画随意,不够精致,花叶有些变形,远看还可以,细看无生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还是因为市场萧条的原因,精品成本高,粗器成本低,生产精品不赚钱,生产粗器才赚钱,因此民窑经营者大量生产粗器。

乾隆余晖,浅谈嘉庆青花瓷!

​嘉庆时期,纪年款的格式、种类比前期整齐、简洁,后代的仿制品不多见。嘉庆初年至嘉庆四年期间仍旧使用乾隆时的红彩写款,有些瓷器仍旧写乾隆朝的款识,直至乾隆皇帝驾崩。

早期官窑比较常见的是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年制”四字图章款也偶尔可见。嘉庆晚期的款识主要为楷书款,四字和六字的皆有。嘉庆时纪年款楷篆并用,但总的来说,还是篆书款多一些。字体工整,结构谨严,多用青花书写。此时有一种款识前朝没出现过,是用篆书写的,外面带方框。因其篆书工整,框线整齐,就好像是图章印鉴,因此被称为“印章款”。

乾隆余晖,浅谈嘉庆青花瓷!

民窑器物有款识的不多,有少量的“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和“嘉庆年制”四字楷书款。民窑款识中的篆书款字迹潦草,还常常缺笔少画,有的甚至很不容易辨识。此时期图记款也很常见,在器物的底部常画“蝠”的图案。另外还有一些吉祥款、赞颂款、斋堂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