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

疫情是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

蝙蝠,史上最冤的生物,長期發著40多度高燒,以一己之力封印著100種病毒,為了不影響人類,跑到深山老林漆黑的洞穴裡生活,還努力的把自己長成無法下口的模樣,晝伏夜出,努力扮演一個孤獨的潘多拉盒子,但萬萬沒想到:還是被人類刺身了。


有一些信息說,這次的新型冠狀肺炎跟蝙蝠沒有關係。

但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是不是蝙蝠引起的肺炎已經不重要了,畢竟肺炎的確是散發了,負面影響也產生了,損失也難以挽回了。

與其說這是由一隻蝙蝠引起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對企業來說還不如說飛來了一隻黑天鵝。

因為為了阻止病毒進一步傳播,政策採取了超級硬核且最直接的應對:全國性的隔離阻斷網格管理。

就是:“不出門”。

很多人萬萬沒想到,“不出門”,這輩子還有這麼一天躺在家裡吃喝玩手機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而有很多企業也因為疫情而受益,醫療行業首當其衝,移動互聯網進一步發展,老人家也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線上內容、遊戲平臺流量劇增,而在後期,防疫公共衛生行業會進一步得到政策支持。

但疫情,對於線下實體商業簡直就是災難。

切斷病毒傳播,“不出門”是重要的一步,但是也要付出經濟上的代價:不出門意味著人不會流動,人不流動意味著沒有消費,沒有消費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卻依然在支出。

不出門導致的入不敷出,對於這下線下企業來說意味著什麼,不言可喻。

例如,電影行業,今年本是多部大片神仙打架的格局被疫情搞得全部撤檔。

例如,旅遊行業,景點沒人去,但比起景區,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的損失更大。

例如,娛樂行業,KTV、網吧、夜店、洗浴中心,有電競大神想著,英雄池這麼深,沒想到會有BAN網吧這一招。

例如,線下商場裡的店家。月租十幾萬的店鋪,說關就關,說沒有客人就沒有客人。

不過對於某些店家來說,不幸中的小幸運就是得到了店東的免租。

1月28日,萬達商管發佈公告說,將對於所有商戶自1月24日-2月25日時間內的租金及物業費實行全免政策。

截止2019年年底,全國已經有323家萬達廣場開業,按照以往萬達商業披露的租金收入來估計,這次對商戶的全免金額,可能高達40億左右。

而在1月25日,萬達商管的上述公司萬達集團還曾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贈1000萬元,用於幫助武漢人民抗擊疫情。

當然不只是萬達如此,據康樂哥不完全統計,又捐款又免租的房企超過60家。

例如,還有新城控股1月26日向武漢捐贈1000萬元,隨後新城控股對全國64座已開業吾悅廣場及在管輕資產項目自1月25日至2月13日期間實施租金減半。

以及龍湖集團在給武漢捐了3500萬元 後,又對對在營39座商場在1月25日至3月31日期間租金減半。

還有一些大的企業,捐款超過億的。例如、恆大捐了2億,融創捐了1.1億、碧桂園、萬科都捐1億。

當然還有一些花錢的流程、審批要很長的央企,例如華潤雖然拿錢很不容易,但也號召了全體員工捐款,隨後華潤置地對全國各商業項目(包括萬象城、萬象天地、萬象匯、五彩城、鳳凰城)所有店鋪,免除1月25日至2月9日(年初一至十六)期間租金。

不少人說,“還是房企有錢。

但要知道,在這又捐款、又免租的背後,並不只是一張張拿出來炫耀的善款排行榜,他們是善,但是對於疫情以來說,這可是他們面臨的最可怕的黑天鵝。

康樂哥一個在房企的朋友說,“疫情可是最嚴格的調控。

一、房子賣不出去

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所有的多元化業務都是綠葉,真正的主菜肯定是“賣房子”。

一直以來,在春節期間樓市一直是“金市”,大多數時期,春節都是在二月,所以二月是許多房企上半年銷售額的峰值,什麼返鄉置業,什麼度假置業都發生在二月。

但在疫情之下,基本上全國的售樓處都停止了銷售活動,而且就算你開著也沒什麼人去看房,因此不少房企上線了網上看房,公眾號看房,但是線上大宗交易的效果不佳顯而易見。

今年二月份的銷售額會大降。

在疫情面前,什麼限售限購限貸限價對市場的影響,是不是都弱爆了。

二、債務

在春節前,不少房企扎堆發債。

例如,在1月8日,融創、旭輝、碧桂園、龍光、正榮、中駿等房企發行美元票據。

1月13日,禹州地產發行6.45億美元2026年到期優先票據,利率7.375%。

1月14日,龍光地產發行3億美元2025年到期優先票據,年息5.75%,旭輝發行於2025年到期的美債,年息6%,共計5.67億美元;佳兆業發行2025年到期美債,票息9.95%,共計3億美元。

1月16日,中國恆大發行10億美元2023年到期的優先票據,利率11.5%;以及10億美元2024年到期的優先票據,利率12%。

發債是為了把錢把到手,把錢拿到手的目的有很多,例如還舊錢,再例如擴張。

而對於疫情來說,用於換舊債還好,但對於擴張的企業來說,他們的錢卻只能留在手裡,眼看著時間流逝,自己的利息卻不斷在增加。

而這些債務不只是借貸上的債務,還有“未交付”與“人員成本”的債務。

對於房企來說,賣出去未交付就算債務,但是在疫情之下,大量的樓盤停工,未來交付時間一定要延期,又要面臨不少的問題,疫情過去之後建築工隊的招標、建築工人的招聘也是一堆難題。

而因為上班時間延長,人員成本卻也在消耗,不過,還好畢竟也算手裡的現金流,可以緩解下危機。

租戶問房企,“能不能免一個月租金的時候”,房企老闆們可能在想,“能不能免我一個月利息。

你說什麼,“限競房”政策、保障房比例政策、什麼“維權就禁止再入市場”等,在疫情面前是不是弱爆了。

三、股價

房子銷售遇阻,另外,不少房企的泛地產業務也將因此受損,例如,萬達的影院業務,融創、華僑城的文旅、酒店業務等。

疫情對於房企來說是大利空,股價下跌已是定事。

雖然股價下跌,不少房企控股股東可以低價再買入增加股份,也可以少分紅,但是股價將反應在來年的融資成本上。

實際上,這些年來,房企的融資環境是越來越緊縮,銀行貸款、房地產信託業務等業務相繼失靈,房企也被逼海外高息發債,也被逼開始玩REITs、ABS和CMBS等資產證券化的產品。

超過10%的融資成本十分常見,並且,再怎麼放水,水都流不到房企身上。

資本是趨利的,少有資本願意投入在那些下滑的企業上,如果要去,也是要企業付出高利息。不少房企可能會因為這次疫情再也不能融到低利息的資金。

所以說,在疫情面前,什麼房地產資金限制政策,房地產市場和金融風險防範政策,是不是都弱爆了。

在疫情過後,旅遊需求、餐飲需求、娛樂需求大概率會因為被遏制而加倍釋放。

但是對於房企來說,租戶這個月的租金沒有了就是沒有了,這個月的房子沒賣出去就是沒賣出去了。

在疫情過後,很多企業會呈現擴張態勢,提振向上,但房地產會面臨一大堆亂七八糟的難題,甚至有可能導致破產。

我們別看房企又捐錢又免租那麼大方,對於他們來說,疫情卻是最嚴厲的調控,他們正面臨著史上最兇狠的黑天鵝,但卻貢獻著最多的資源,來助力抗擊疫情。

因此,康樂哥聽到不少呼籲,在疫情過後,給房地產行業放鬆調控,給房企放鬆融資環境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