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之汉文帝

“无为而治”,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的一种最高境界。汉文帝就是效法舜当政的时候,自己没有提出新的执政理念,一切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达到了以德化民的大治。

汉文帝也崇尚“无为而治”,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创立了西汉的第一个繁荣大治文景之治,因为汉文帝也称得上是仁德的皇帝。

汉文帝的典故看其人品:吃鸡屁股体现的是不爱争;亲尝汤药体现的是大孝;缇萦伸冤体现的是內敛……拥有这样品行的人肯定是个优秀的人,拥有这样品行的君主自然是个担当的君王。

汉文帝刘恒即位于公元前179年,距离战火纷扰的楚汉之争约莫有三四十年的光景。在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他为改变沿袭的暴政制度陋习,百废待兴汉帝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文景之治”的辉煌!

汉文帝的治国方略体现如下:

重视农业,薄赋税,轻徭役。

“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民谪作县官及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汉书·文帝纪》,汉文帝三年,刚刚坐上皇位的刘恒,第一次在诏书中,明确的表明了对农业的重视,同年九月,他颁布了:“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的诏书,从此之后的12年内,连续减免田租,缓解农民压力。

同时,为了更好的解放生产力,刘恒同时颁布了“因各敕以职任,务省徭费以便民。”的诏令,后来更是将一年一次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服徭役。

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訞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

自古历代帝王为标榜圣明,总是颁布广开言路的诏令。然而,若是说到“从谏如流”一次,没有几个帝王,比得上汉文帝。

比如:《晁错传》有记载,在晁错对匈奴问题提出建议后,“文帝嘉之,乃赐错玺书宠答焉。”而事实证明,晁错提出的“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习地形知民心者,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故卒伍成于内,则军正定于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幼则同游,长则共事。夜战声相知,则足以相救;昼战目相见,则足以相识;欢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不还踵矣。所徙之民非壮有材力,但费衣粮,不可用也;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边民互保模式为对抗匈奴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