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詩話 | 火樹銀花映祥鸞

淞雲詩話

淞雲詩話 | 火樹銀花映祥鸞

最謝陽春錦繡手,旋開紫鳳玉嬌叢。

這裡,

既有彼岸的寧靜與喜悅,

亦有此岸的無奈與悲傷。

請聽淞雲詩話:《啟窗猶待鳳凰鳴》


七律·丁酉上元夜觀燈

詩作者:淞雲


津門夜永早春寒,

如注霄輝灑玉欄。

火樹千光接遠漢,

銀花萬朵映祥鸞。

黃金地上獅龍舞,

縟彩街頭麗影攢。

錦繡芳筵歌樂府,

飛觴佐興意闌珊。


淞雲詩話 | 火樹銀花映祥鸞

常言道:三十的火,十五的燈。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平諸呂之亂,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又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中有記:“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宋代以後,元宵節的熱鬧繁華更是盛況空前。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元宵節風俗雖不斷變化,但“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的絢麗和“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的繽紛,總是綿延不絕。

多少次,美輪美奐的花燈展,總會牽動我對傳統文化的情懷。華燈是元宵夜的點睛之筆,是古典和現代的完美結合,是一幅立體的畫卷,宛如一出五彩繽紛的戲劇,又像一場虛幻縹緲的海市蜃樓,更是我夢裡的驚鴻一瞥。今日,有幸於淞雲詩中體味元宵燈會的盛況,圓了我多年的花燈夢。 一道視覺盛宴,點亮了矇昧,也裝扮了尋常日子。

“津門夜永早春寒,如注霄輝灑玉欄“。這是北方早春的上元夜,仍帶著些許的寒意。月光如注,隨意鋪灑著,樹上的華燈與騰空的煙花交相輝映,有著驚擾眼球的豔麗,銀河也被渲染的分外明亮、妖嬈。流金地上有舞龍耍獅的熱鬧,縟彩街頭有麗影攢動的浪漫。詩人眼中的元宵夜,有著“花市燈如晝”,“照見人如畫”的繁盛,這錦繡芳筵的氛圍,自會引發淞雲飛觴佐興的雅緻。

淞雲詩話 | 火樹銀花映祥鸞

上元夜,又稱元宵節,是整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自唐朝起就有觀燈賞月的風俗,此夜燈月交輝,遊人如織,甚是熱鬧。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遊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是年輕人蜜約、談情的好機會,“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另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中記載:“正月十五日元宵,……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由此可見當時的繁華景象。

淞雲筆下的元宵夜,更是萬燈齊明,舞衲聯翩,歌聲入雲,有鳥瞰式全景、有特寫式近景,宵光輝映龍鼓鬧,燈火絢爛飛銀花,場面壯觀,氣象恢宏。如其詩中所題:“火樹千光接遠漢,銀花萬朵映祥鸞”。黃金地上獅龍舞,縟彩街頭麗影攢。

你看,那華燈各依地勢,互為交輝。或高接雲天,或輝映祥鸞。色有赤橙黃綠青藍紫,形呈龍虎犬馬樓閣花。有的如水晶般靚麗奪目,有的如彩蝶般流轉輕盈,還有的如仙子般溫婉俏麗。

再觀,那鬥獅舞龍者,張口,吼聲動地,舞爪,扯雲帶風。腳接地面,夢幻天穹,置身穹中,又及方圓。七彩旋轉,五光四射,色形一變,人即驚呼,久之目眩神幻,不知身在其中也。

淞雲詩話 | 火樹銀花映祥鸞

此夜,東風雖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樹銀花。處處是一片燈的海洋,花的世界。那些觀燈者摩肩接踵,春風滿面。著錦衣,舒笑顏。老者攙之,幼者扶之,遠者牽之,近者依之。有踏歌者,有起舞者。更有那不時晃動的燈花龍影,如夢一樣繚亂飄忽,為斑斕的夜平添了幾分迷離。賞燈人在其中穿梭,駐足,與華光共舞,有如一幀節日的風情畫,讓人百看不厭。

詩人淞雲憑藉卓越的想象、奇詭的修辭對花燈盛景的精心描繪,表露了其無限的舒心和愜意。此詩詞采華豔,絢麗多姿,整體意境歡快美妙。音調和諧,韻致流溢,引人沉浸於節日盛景與內心體驗的雙重感悟之中,可謂是:”錦繡芳筵歌樂府,飛觴佐興意闌珊“。

節日的彩燈是華美的,閃爍其獨特的光芒。而這格外盛裝的燈,異常斑斕,會不會讓人迷失,不能自已呢?人生苦短,良辰易過。燈會雖盛,終歸要散去。只願觀燈的情結,能常留心中。

今夜,當元宵的彩燈再次照亮夜空,於喧鬧中綻放,於絢爛中唯美,我便在記憶的深處,將華燈初放的瞬間,定格於心空,讓它的絢麗不再匆然,好於綿延的燈火中祈一份長久的福運:紛繁世界笙歌裡,自在人生錦繡中。

淞雲詩話 | 火樹銀花映祥鸞


作者小簡

詩作者:淞雲 詩人,詞人,擅長經學,書畫,文字學。其人豁達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詩話 : 詩話作者 馬小琴,筆名,文瀾,擅詩詞,陝西米脂人。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