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重境界——《三打白骨精》影評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曾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事實上,《三打》就是講了這麼一個簡單的禪理。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為參禪的第一境界。從字面意思上解釋就是,看見山就認為是山,看見水就認為是水。唐僧肉眼凡胎,看到老太,就是老太,看到孩童,就是孩童,看到茅舍,就是茅舍。此時的他,在悟空看來,就是處在第一重境界。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此為參禪的第二重境界。從字面意思來說,是已經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悟空,因為磨練而修煉出火眼金睛,看到老太,能看出是白骨精,看到孩童,能看出是小妖,看到茅屋,能看出是妖洞。自以為到了第二重境界,因此自視甚高,此時的他,一直稱呼唐僧為小和尚,分明是看他不起。原著中,唐僧對孫悟空打死妖精,頂多說一句阿彌陀佛,倒也不多加責怪。可能作者的理念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打死活該。只是悟空打死了人就不行,非得把那緊箍咒翻來覆去的念上幾十遍不可。《新三打》對原著這一理念,有了重大突破。當悟空第一次見到八戒和沙僧時,要把他們打死,理由是:它們是妖。唐僧只是反問了一句:你不也是妖嗎?立即讓悟空語塞胸悶。對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為參禪的第三重境界。這裡說的是,對事物的認識,是螺旋性上升的,表面上看,好像是退回了原處,事實上,是否定之否定,更接近真理了。當孫悟空因為二打白骨精,被唐僧驅逐回花果山時,途中被觀音截住,觀音告訴他:“悟空,不要用你心中的對與錯去衡量別人的錯與對,你看到的是真相,而你師父看到的,卻是心相。”不是唐僧分不出人和妖,而是在他的心中,人和妖沒有什麼分別,眾生皆苦,一切可度。他不但要度人,也要度妖。人也有如雲海國國王那樣邪惡的人,妖也有如八戒一樣善良的妖,那人和妖又有什麼分別?是以唐僧寧願舍了自己性命,也要度化千年之妖白骨精。唐三藏雖肉眼凡胎,但人魔無異,皆是眾生。在他的眼裡,看的是眾生之心,並無分別。是以唐僧說:以前只是以為在人間度人即可,後來才知道,不光要度人,還要度妖。度極惡之人,必與之一起受苦。是以他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電影也在唐僧願意捨身成仁中,拿出佛祖割肉飼虎的勇氣,在最高的悲憫中,昇華了主題,也達到了電影的高潮。

人生的三重境界——《三打白骨精》影評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