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有價值的學習丨《未來學校》

在閱讀本文章之前,你先思考下:學校的作用?

學校制度的核心要素不在於提供知識,而在於提供了外界的約束和強制,這也是學校的教育形式幾幹年來不可替代的原因。所以主動加入一個好的約束環境,讀一所好學校,加入一家好公司,才是更高效率提升自我的途徑和方法。


所以,“古典式”學校還將長期存在,它能幫助人們克服人性中的好逸惡勞,這才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互聯網教育要想取得突破,也要在這方面多想辦法。

——摘自羅輯思維第240期丨《學校的作用》


什麼才是有價值的學習丨《未來學校》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所有的生活節奏都打亂,正如許多專家預言,這場疫情結束後,很多事情,很多領域都將進入新的思考和變革。


經過一個多月的“試水”和觀察,目前的網絡遠程教育主要有三大問題:一是卡頓、掉線,技術上缺乏支持。由於承擔著前所未有的峰值,許多在線課程平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卡頓的現象;二是效果不如線下教學,大部分教師沒有網絡教學經驗;三是家庭負擔重,學習管理和監督“轉嫁”至父母。


在線教學不是簡單的把課程從線下搬到線上,它是全新教育理念下的一種重新建構。

為什麼廣播和電視沒有能夠成為顛覆教育的技術力量?這背後有沒有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當時廣播電視大學通過電視讓人們去聽課,那也是幾萬、幾十萬人啊!今天,我們為什麼對未來學校的建構更有信心?這主要是因為互聯網帶來的互動無邊界,這是過去廣播和電視做的不好的或者做不到的東西。

教育,不是信息單向傳遞的過程,它是“活潑潑”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


但凡接受過傳統教育的,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受:

上學的時候,我們學習過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知道了很多物理現象、公式定律等等。但真正面對生活的實際問題,很可能依然手足無措。

比如,我們都學過數學中的二次方程,所謂的知識,僅僅停留在課本的習題裡,知識的瞭解與實際的生活運用,幾乎等於零。

比如,我們知道了歐姆定律,呈現的是電流運動的模式,電流=電壓/電阻。但在實際生活中,家裡電路短路了,供暖系統故障了,我們依然不知道如何處理。

再比如,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謠言,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缺乏獨立思考和辨別真偽的能力,充當著無知的吃瓜群眾角色。

知識,必須能夠在某些實際場合實際運用,才值得學習。一切教育和學習的基本出發點,都是教育內容要對孩子的生活有價值,並儘量圍繞這些知識點,來引發孩子的興趣,為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提供空間和幫助。


教育手段方法包括三個維度:“學”即獲得信息的手段、“教”即傳播信息的手段以及教學互動的手段。我們可以看到,但每一次傳播方式的變革都極大地改變著教育手段方法,促進著教育效率和教育品質的提高。


未來學校中,“教”與“學”的關係面臨重構。學生在教師眼中的個性化特徵更為鮮明,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學習時間與空間上的選擇更多、彈性更大,學習表現的評估更為立體精準。總而言之,在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的可能性上,班級授課制確需改革,但集體施教是否毫無優勢?班級必須取消?也不盡然。

集體施教有問題,並不意味著要取消集體;以“學”為中心並非不要教,只是教的方式要發生變化,關鍵在於教師如何更好地創造使學生主動學習的環境,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課程資源體系,增加跨學科課程和實踐類課程,激發學生興趣,教會學生學習。

什麼才是有價值的學習丨《未來學校》

摘自:樊登讀書《未來學校》思維導圖

建立基於互聯網的教育考試評價制度


什麼算好的教育?什麼算真正掌握了知識體系?怎樣才算是真正有用的人?怎樣檢驗和評價學習的成果?這就需要用評價去推動改革。


評價和考試是我們改革發展的風向標,現在我們評價的技術太落後了。中國沒有一所大學目前真正具備了判斷人才水平的能力。什麼是好學生?真正把自主權交給學校,沒有校長敢要。這就是我們沒有好的評價機制。


未來的評價主要不是為了鑑別,而是為了改進。在學習的早期過程,可以用大數據的概念,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評價的依據。在記錄過程的同時,要發現這個學生的知識點缺陷,及時幫他改進。同時,未來的考試評價會更加重視實際能力而淡化文憑學歷。


教育不只包含學校教育,未來學校的建構更要釐清學校的邊界,抓住驅動社會變遷的核心力量,把握其對於學校的挑戰以及由此形成的張力,運用系統建構觀理解未來學校,並通過整合與賦能推進未來學校在實踐中生成,這需要所有教育人共同努力。


在傳統社會中,人們通常採用集中驗證的方法來實現信任,即各方均信任某一方,由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在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場景中,難以找到一個被各方信任的平臺,因而並不適於採用集中驗證機制來構建教育活動主體間的信任關係。


由於信任機制的缺乏,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活動面臨著以下問題:一是知識分享和複製過程中的確權問題,二是學習平臺之間的學習檔案共享和學習成果互認問題,三是由於數據缺乏真實性而導致的測評結果和學習路徑推薦失真問題。


我認為區塊鏈技術賦能的互聯網教育平臺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並最終達到以下效果:一是知識產權易於確權,教育資源的創造和分享得到鼓勵;二是學習成果易於認定,學習檔案得以共享;三是數據真實性得到保障,教學評估和學習推薦更為有效。


時代在變,未來已來。工業時代的傳統教育模式,早已跟不上信息時代的需求。面對教育的新挑戰,面對終身學習者的焦慮,如何進行有價值的學習,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思考的問題。


“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延續過去的邏輯做事。”這是德魯克《動盪時代的管理》一書中的一句話,我把這句話送給大家。


最後,無論你是孩子,家長,還是老師,強烈推薦這本,推薦閱讀《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認真閱讀過後,一定會滿心歡喜,收穫滿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