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雲”快車 產品不愁賣

“你看這個紅色的多肉多麼喜慶,咱們家裡一定要多擺幾盆。”4月27日,在青州市AK多肉花卉基地電商團隊直播現場,主播團隊正分成三組,輪流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直播。

AK多肉花卉成立於2015年,現有溫室大棚14處,種植面積達4萬平方米。疫情之前,公司已經開始嘗試網絡直播的方式拓展銷售渠道,但效果並不明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常規銷售通道陷入堵塞困境,受到“網紅經濟”的啟發,企業的電商團隊開始嘗試線上直播帶貨。沒想到“雲購”模式異軍突起,成為產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直播的時候會進行互動,消費者會在屏幕底下跟你說,有沒有這個品種。我們也會根據客戶的需求,儘量地滿足他們。”AK多肉花卉銷售總監李君說。

帶貨主播與消費者在線交流,消費者即時線上下單,一天能帶來八九萬元的收入。“正常情況下每天就能發3000多單,如果有活動,甚至可以達到1-2萬單,銷量十分可觀。”李君告訴記者。

目前,AK多肉在淘寶、天貓、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各大平臺均已開通直播,通過直播“走貨”已經佔到了公司銷售額的90%左右。

幾年前,還只有極少數人能做主播、當網紅,但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為直播經濟按下快進鍵,只要有手機就可以嘗試直播帶貨,不少商家也主動迎合市場變化,搶抓“雲購物”這個新的風口。

搭上“雲”快車 產品不愁賣

在彌河鎮大關營銀瓜基地,社員陳琳琳正通過網絡直播平臺推銷銀瓜。“大家來看看我們正宗的彌河大官營銀瓜,香、脆、甜,非常可口,快五一了,給大家來一波活動,趕緊搶購了。”

依託抖音、快手、微信朋友圈等網絡進行直播銷售,陳琳琳最多能達到20萬的播放量,從3月底頭茬銀瓜上市開播到現在,一個月的時間線上銷量達到了15000多斤,彌河銀瓜秒變“網紅”產品,銀瓜銷售地也由原來的周邊城市擴展到了北京、濟南、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

搭上“雲”快車 產品不愁賣

傳統銀瓜煥發新活力,靠的是合作社持續推動的銀瓜標準化種植。“合作社負責建棚,租給種瓜專業戶。合作社統一抓質量、做銷售、打品牌。”大官營銀瓜基地合作社理事長郇延慶介紹說,“今年銀瓜一上市就賣到了每斤35元,目前頭茬銀瓜已經賣完了,現在正值銷售旺季,普通銀瓜價格在18元左右。”

疫情之下,線下消費走弱,而線上消費紅紅火火,消費者消費習慣改變的過程中,“雲購”模式成為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樑,擴大了傳統行業的銷售半徑,也助推著青州經濟社會企穩向好發展。

走進青州剪刀廠的生產車間,“叮噹叮噹”的敲打聲不絕於耳,工人們正在進行剪刀成型後的調整裝配。青州剪刀的製作工藝複雜,堅持手工製作就是青州剪刀的“核心科技”。一把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剪刀出廠前要經過3個工段、72道工序。

青州剪刀廠是全國唯一一家以地名為商標的剪刀廠,2013年,青州剪刀鍛造工藝被山東省文化廳列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併入選“山東老字號”。由於前期缺乏宣傳,加之銷售渠道狹窄,青州剪刀曾一度淡出國內外主流市場。

“之前都是電話銷售,沒有網上銷售,而且我們也沒有實體店,只有在工廠售賣。”青州剪刀有限公司經理張海燕說,“現在電商、直播這麼吃香,我們也想方設法在網上購、快手、抖音等各種網絡平臺進行推廣,沒想到立馬就受到了歡迎,一個視頻的點擊率,現在已經到了240萬了,上個星期就有9個客商打來電話詢問。”

通過網絡打開銷路,青州剪刀包括廚具在內的三大系列,上百個品種的產品已經乘著網絡的快車開始跋涉重洋,遠銷世界各地。

“傳統行業試水‘直播’,不僅是防疫期間的權宜之計,更是朝著線上發展趨勢邁進的重要一步,直播把單向購買變成雙向互動,交流更有溫度和趣味性,增加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尤其是當前的“直播+購物”,為實體經濟產銷對接提供了新模式,也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復工達產起到積極影響。”青州市商務局電商科科長高輝說。(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石如寬 通訊員 鄭秀寶 郝建香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