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這個句話在十多年前的企業界廣為流傳,它來自於IBM前CEO郭士納的自傳書名。在上個世紀,IBM曾經叱吒風雲、風光無限,隨著高速的發展,逐漸變成了一家封閉僵化、機構臃腫、決策緩慢,消費者怨聲載道的龐然大物。

在1990年,IBM還是全球市值第一,而1991——1993年,就累計虧損達到168億美元,股價也跌至6美元。為了拯救IBM,郭士納於1993年開始執掌這家全球最大的計算機服務商,僅僅三年之後,IBM這個巨無霸再次站上了業界王座。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與此同時,中國大地上正在開展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動作——國企改革。那個時候很多國有企業如同IBM一樣患上了“大企業病”,雖然這些“生病的國企”遠不如IBM般龐大。為了深化改革,扭轉國企經營困難的局面,很多國企打破了鐵飯碗,由此造成了大量國企工人下崗,“下崗工人”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標籤。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大企業病導致了大量工人下崗


時至今日,“大企業病”這個詞似乎提的少了,其實並不是這病治好了,而是變異了,變成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這病不再只傳染大企業,也傳染給了幾乎所有的組織,讓這些組織猶如企業一樣效率低下、封閉僵化、步履蹣跚。

那麼,當一個企業或者一個組織患上了“大企業病”,要如何去根治呢?

接下來,我們嘗試著通過“原因分析”、“熵增識別”、“系統平衡”、“變革行動”四個步驟,利用物理思維去透視管理本質,探索問題的答案。

原因分析

1、瞭解熵增

我們先來了解一個自然法則: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如果沒有外力做功,那麼其熵值將會持續增大。

簡而言之,就是說自然的本質是趨於無序,趨於混亂的。為什麼要了解熵增定律,因為它能幫我們瞭解到事物變化的本質。目前為止,熵增就是自然法則,揭示了萬物的終極演化規律,也包含了從企業層面來看,員工個人和企業整體的演化規律。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透過物理看管理

2、透視混亂

熵增定律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工作越來越忙、工位桌面上的物品越來越多、電腦桌面上的文件越來越混亂,管理越來越複雜、層級越來越多、流程越來越繁瑣、組織越來越龐大。

從個人層面來看,就是自律要比他律困難,放棄要比堅持容易,娛樂要比學習有趣,吃胖是必然的,減肥是艱難的;就如現在很多女士熱衷於養花,經常感嘆的一句就是:你若不管,花便死給你看!

把這句話換到企業和個人層面,那就是不搞好管理,企業就會衰退,不加強自律,員工就會停止進步。

類似於IBM這樣的偉大企業,為什麼會陷入了困境,原因就在於其內在的熵值不斷的增大,當熵增超過了其管理體系控制範圍的時候,問題就集中暴發了。

換做人體來看,當病毒的變異速度或者繁衍速度超過了人體免疫系統的能力範圍時,人的健康就要出問題了。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企業也需要體檢


3、控制熵增

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就是對抗熵增的過程,是避免混亂的手段:生產現場需要干預,否則會越來越亂;設備需要清潔保養,否則效率會越來越低;安全隱患需要排除,否則問題會越來越多,技術需要創新,否則將會落後,員工需要培訓,否則技能將會陳舊。

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管理去加以控制,以避免出現失控。但從現實情況來看,不當的管理往往是加速熵增甚至是導致異常熵增的重要來源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萬物趨向於混亂和無序


熵增識別

熵增是自然現象,趨於混亂、無序是萬物的演化規律,但這並不意味著作為萬物之靈長的我們只能被動等待、束手無策。

猶如洪水海嘯可以毀滅生靈,而水卻又是生靈延續的根本要素一般。既然意識到企業內的熵增會帶來不良的後果,會導致大企業病的發生,那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熵增的情況摸清楚,把風險識別出來,就像管理質量隱患和安全風險一樣,做好事前預防、事中控制。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識別熵增風險


1、正常熵增

熵增不是好壞的概念,只是一種客觀現象。如同人體一樣,企業也需要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才能維持生命的延續。

因此我們必須要接受正常的熵增現象:員工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能力逐漸降低,為了保持員工隊伍的梯隊建設,需要引進年輕人來作為補充;設備會因為使用年限的增加,逐漸老化,需要進行技術升級來確保企業技術競爭力;公司的業務擴張了,需要分設新的業務點,配置新的固定資產和人員;產品生命進入衰退期,盈利能力逐漸下降;同時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這些都形成了資源的消耗和資源利用效果的下降。但這正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維持企業新陳代謝的必然消耗,屬於正常的熵增,這一點,我們必須理解,也務必接受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企業的新陳代謝也會消耗能量


2、異常熵增

與正常的的熵增不同,異常熵增並不是企業發展所必需的,也可以稱之為非必要熵增。這種異常熵增在企業的快速發展期會大量的產生,往往以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為表徵,伴隨著正常熵增而出現,並且很多時候難以識別,往往會被視為企業發展的正常現象而被忽略。

現在的文山會海,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層層加碼,以考核落實考核、以指標落實指標,就是典型的表現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異常熵增。這些工作往往不具實質意義,不產生效益、不促進改善,一些尚且可有可無,更多的只是白白消耗了企業有限的內在資源。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文山會海 層層加碼

更為嚴重的是,即便企業已經過了快速發展期,那個時期建立起來的組織框架、業務流程、資源配置、做事風格依舊會保留下來,並沒有隨著企業基本面的變化而適時調整,形成了長胖容易瘦身難的局面,這樣大企業病就暴露出來了。

要防止大企業病的發生,或者是治療已經發生的大企業病,就需要從這些異常的熵增入手,切除異常熵增根源、斬斷傳播鏈。

3、適度熵增

熵增必然存在、也必然發生,通過識別正常和異常的熵增,讓我們找到了組織內部的變異根源。對於異常熵增,我們要儘快處理,避免其持續地對企業發展形成影響。對於正常熵增,我們同樣要加以細分,做好管控。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熵增需要管控


舉例而言:

產品質量標準是不是越高越好?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當然是,但更高的質量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更高的成本意味著更高的銷售價格,更高的價格會讓產品的銷量下降,因此,單方面的強調提升質量,會導致異常的熵增出現,作為企業,就必須為質量確定一個,只要在這個範圍內,就可以接受,往後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消費者需求的提高,再適度調整這個,這就為質量管理確定了一個“適度熵增”,避免了盲目追求局部目標的“過度熵增”,破壞了整體均衡。

適度熵增是企業發展節奏的問題,要從整體性、系統性進行綜合設計,根本在於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適度才能均衡 才能持久


系統平衡


我們再來複習一下什麼是熵增:

熵增定律: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如果沒有外力做功,那麼其熵值將會持續增大。

定律中有兩個條件:孤立系統、沒有外力做功。那麼我們探索答案的方向就應該去破解這兩個條件,當前提條件不再具備,那麼其結果:熵值就不會持續增大了。

可見企業大不是問題,熵值不斷增加才是問題,在世界範圍內有很多大企業健康的經營發展著,就如同文章開頭提到的IBM一樣,那麼這些大企業為什麼沒有患上“大企業病”,又或者是如何治好了大企業病,這是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問題:什麼樣的管理模式能夠平衡熵增?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查找大企業病的問題根源


通過對“正常熵增”、“異常熵增”的辨識,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的所在,通過對“適度熵增”的界定,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發展的節奏和工作的重點,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企業需要建立起一套平衡整個組織熵增、將“適度熵增”進行合理分配在各個部門和業務單元的機制,並及時識別、糾正異常熵增的體系,以確保組織能夠專注於核心關鍵業務,減少資源浪費,強化企業競爭力。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建立系統機制來平衡企業的熵增


變革行動

那麼這套運行體系應該如何設計呢?答案看起來似乎很簡單:打破封閉、持續做功。

可問題遠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就像減肥的六字真經“管住嘴、邁開腿”,真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

這裡要指出的一點是:就如同郭士納改變IBM一樣,沒有最高管理者的以身作則和一以貫之,熵增不可能得到控制,大企業病不可能治好。即便是部門經理想要做出改變,在沒有得到企業整體變革的支持下,終將會被大環境所同化,局部變革事倍功半,甚至是走向失敗。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變革需要上層推動


下面我們來看看要從哪些方面展開變革:

1、配置適度熵增,迴歸企業本質

“管理得好的企業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情發生。”——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魯克的這句話曾經讓很多管理者感到費解,現在用熵增定律來看,本意一覽無餘:就是讓企業把適度熵增如同編制預算一樣量化,並當作是一種資源配置在必要的關鍵流程上,聚焦核心業務,減少進而避免異常熵增,專注形成核心競爭力。從治療“大企業病”的角度來說,這步就是對組織架構進行瘦身,由封閉系統變為開放系統,重新配置相關資源,避免企業虛胖。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專注才能有序


2、控制關鍵節點,防止人為添亂

在《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一書中,郭士納寫到了一個細節:當他第一次與IBM高層開會的時候,穿了件藍色的襯衣,而其他人都穿了白色的;第二次開會的時候,郭士納也穿了件白色襯衣,而其他人都換成了藍色。

管理熵增是自上而下的,企業內部最大的熵增根源來自於人,特別是高層領導,最大的風險來自於最高層的管理者,他們的言行舉止將會猶如蝴蝶效應一般對整個組織帶來大量的熵增,而最基層的員工處在相對靜態穩定的環境中,在業務鏈的末端以個體為單位較小地影響著組織的發展。

這裡關鍵是要控制好流程環節的效率問題,以及個人的表現慾望,要把個人的表現範圍聚焦在核心業務上,避免搞出形式主義,造成資源的浪費。這是在瘦身的基礎上展開強化,持續做功讓企業由胖變壯、由大變強。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管住關鍵環節和關鍵人物


3、監控異常熵增,杜絕資源內耗

變革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聚焦瘦身和鍛鍊變強之後,企業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避免重蹈覆轍。熵增並不都是顯現的、容易觀察的,很多時候都以一種隱患的狀態存在,悄悄消耗著企業的資源。如果缺少相應的監控,這種隱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某種條件的成熟,由量變轉為質變,由隱患變為風險,甚至造成事故。


唯變革方能獲新生——用熵增定律透視大企業病的破局之法。

變革並非易事


重獲新生

熵增是自然現象,每時每刻都發生著變化,無論是企業還是我們個人,都有必要了解一下。用什麼樣的眼光去認識和看待問題,我們就能夠採取相應的方法去處理問題。意識到熵增這種自然現象在默默地改變著企業和個人的發展時,我們就能夠通過客觀規律找到應對的方法。

文中並沒有對具體方法進行深入的思考,因為很多時候,啟發我們的不是長篇大論或者具體的措施,往往只是一個觀點、一句話,就能夠讓我們發現不一樣的世界,重獲新生。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一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