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出来的烟火气

“吹”出来的烟火气

认识风老师大约是开始读《世间的盐》开始的,后来又读了《橄榄成渣》,每读一篇,心中就会喟叹:“能把文字写的如此幽默诙谐却又不失乐趣,风老师大约是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凡人大概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如果遇到好东西,总想着尽快攥到自己手中,这样就可以仔细去欣赏把玩。自从看了《世间的盐》和《橄榄成渣》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到豆瓣上搜一搜,看看风老师最近是不是又写了什么有趣的文字,倘若能够找到一两篇,便会欣喜之至,若是没有找到则会怅然若失。

承继前两部著作,这本《吹云记》的小册子也一如既往的精彩。书中既有日常的热闹和人情世故,也有令人惊叹的奇闻逸事(吹云和赶房子),风老师既能把琐碎的生活讲的津津有味,也能把艰难的生活叙述的活波可爱。

从风老师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性情中人,洒脱不拘于小节,文艺狡黠却不油腻。封面的简介也让人充满好奇:六十年代末生,高中味毕业,一路当过银行出纳,干过野外测量,做过小生意,卖过服装,做过装潢,摆过地摊,杂七杂八“捣鼓”过好几十种行当,唯一没有间断的就是画画、读书、写字。按现在的通俗说法,风老师是典型的“六零后”,但是你读他的文字完全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六零后,给人老气横秋的感觉,你反而会觉得一个能够把厚重生活写的轻松幽默的人,一定是一个奇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有的时候你读着读着就会开始浮想联翩:风老师的好奇、乐观、激动都是哪来的?那个赶房人叶行一最后怎么样了?明明前面还在跟人干仗,怎么一转眼就和好如初了?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说:“你可以把风老师的文字读一段给你读孩子,别以为他们不懂,笑点和泪点没有太大的年龄差别,这就是美的力量”。其实这也正说明了文字的好坏和年龄无关,可能只和写文字的人有关。

风老师的文字之所以让人如此着迷,可能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就是你会发现风老师写的所有的人和事,都带有浓浓的烟火气息,每一个文字串联起来就好像排队跳舞的哈尼族姑娘,完全没有那种干瘪的感觉或者那种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的虚假。文字是有灵魂的,风格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形成的,很多东西可能就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有时我就在想,《吹云记》这本小册子,吹出的不仅是云,而且还吹出了烟火气,吹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吹出了一个风趣而幽默的世界。

最近刚刚读完这本小册子,我已经又开始隔一段时间就在豆瓣上搜索风老师是不是最近又更了其他的文字,就像一个涉猎过不同美食的人,开始期待下一份美食会在什么地方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