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清明上河圖》

中國歷史上兩宋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存在,其雖然是名義上的大一統王朝,但是其卻沒能擁有中國北方地區的控制權。到了南宋的時候中央政府更是隻能偏居江南,與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隔江對立。這樣特殊的情況讓當時中國南北方之間的交流和貿易變得十分困難,因此中國南北方的經濟發展狀況出現了極大的差異。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南宋疆域圖

而在此之後,蒙古帝國的鐵蹄先是消滅了中國北方的金國,並建立了元朝。這時留給忽必烈的是一個爛攤子,尤其是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在金國統治的末期出現了嚴重的土地兼併和流民現象,如何讓國家的生產秩序得到恢復,成為了忽必烈要優先解決的大問題。

當時的蒙古貴族們依然希望保持遊牧的生產方式,但是忽必烈知道如果想要在中原地區穩定自己的統治,確定以農耕為主的社會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忽必烈立即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生產的政策,其中既包括對於農耕用地的保護,也有不少鼓勵措施,這讓元朝初年中國的農業生產取得了不錯的恢復。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政府對於農業生產的支持態度

我們知道建立了元朝的蒙古人在入主中原之前是一個遊牧民族,其生產方式與注重農耕的中原地區有著較大的差別。但是元世祖忽必烈深知依靠遊牧的生活方式是沒有辦法滿足如此眾多的人口的生存需要的,發展農業生產是元朝政府所必須做出的改變。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以遊牧為生的蒙古人

在元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其控制的漢人生活區域主要是金國之前的疆域,這裡在經過了長期的戰亂之後生產秩序受到了極大的破壞。一方面是戰爭消耗了大量的青壯年人口,讓大量的土地無人耕種。另一方面由於金國晚期財政短缺,因此向百姓收取了高額的稅賦,逼得大量農民背井離鄉甚至加入了義軍來反抗金國的統治,在整個中原地區流民現象十分嚴重,這讓農民與土地之間的聯繫變弱,對於國家的生產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忽必烈知道自己最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流民問題,只有讓這些生產力重新迴歸到農業生產之中,國家的經濟才能得到有效的恢復。而如何讓流民迴歸土地是幾乎每個中國王朝在建立初期都要面對的問題,忽必烈在經過研究之後採取了以下的措施。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金國末年的紅襖軍起義

首先是土地問題,想要讓農民恢復生產,最根本的就是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土地。在元朝初年,中國北方的人口在戰爭之後大減,而且產生了大量的無主之地,這讓元朝政府擁有十分廣闊的土地資源,這些土地是足夠分給當地的百姓的。

但是當時蒙古的不少貴族在進入中原之後依然希望保持遊牧的生產方式,因此他們佔據了大量的農田作為自己的牧場,這讓本來充足的土地變得捉襟見肘。與此同時之前金國境內的漢人地主在戰爭中紛紛歸附於蒙古政權,因此他們的利益並沒有太大的損失。他們在金國時期就兼併了大量的土地,這也佔據了不少資源,因此這讓中原地區的耕地面臨著更加緊缺的問題。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蒙古草原上的牧場

而忽必烈為了緩解這樣的情況,發佈了多條命令來擴大政府佔有的耕地資源。首先是命令讓蒙古貴族交出自己佔有的耕地。他頒佈詔書宣稱除了在城鎮周邊可以保存少量的牧場之外,其餘的土地都要交還給國家。而當時軍馬所行官路周邊一里之內的土地也被視作是營盤牧地,專供軍馬採食。忽必烈縮小了這個範圍,以此來擴大可用耕地的面積。

對於漢人地主所佔有的耕地,忽必烈並沒有直接沒收,因為這時的元朝政府在中原地區還立足未穩,需要這些漢人的支持。不過他還是臺了一些政策來限制他們擴張自己的土地,這有效地抑制了元朝初期的土地兼併問題,對於維持農耕用地的數量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中國古代的流民

在有了耕地之後,要做的第二步就是要讓百姓們迴歸家鄉,重新從事農業生產了。在這方面忽必烈也出臺了相應的鼓勵政策。這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第二則是給予農民的優惠。

在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方面,忽必烈精心挑選了具有農業知識的漢人官員來擔任元朝的地方官員,讓他們專門負責農業生產的相關事務,這讓元朝各地政府能夠制定合理的生產規劃,這對於恢復正常的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農田

於此同時這些官員還在自己的轄地興建了不少水利工程,改善了中國北方糟糕的灌溉條件,這也成為了農業恢復的基礎。並且忽必烈還出臺了嚴格的官員考核制度,其中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流民問題的解決是其中的重點,這樣的價值倡導也讓元朝的各級官員更加註重農耕問題,這對於農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而在招募流民方面,元朝政府也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首先降低了金國末年高昂的稅賦。這是壓垮金國生產秩序的最大問題,因此忽必烈減少了不必要的稅收項目,並且減少了田稅的比例,讓農民的生活壓力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另外當時忽必烈還整理了各類農學知識,將其編纂成為《農桑輯要》。在成稿之後忽必烈將其大量印發,將其發放給全國各地的政府和百姓,這對於農業生產的恢復也有一定的幫助。《農桑輯要》的序言記載了此書的編纂背景和目的:

"聖天子臨御天下,使斯民生業富樂而求無飢寒之憂。詔立大司農,司不治他事而專以勸課農桑為務。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民間墾闢種藝之業增前數倍,農司諸公又慮夫田裡之人雖能勤身從事,而播殖之宜蠶繅之節或未得其術,則力勞而功寡獲,約而不豐矣。於是徧求古今所有農家之書,披閱防考,刪其繁重,摭其要切,纂成一書曰農桑輯要。"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農桑輯要》書影

而且當時忽必烈還在全國進行了大範圍的人口清查,讓各地的流民回到家鄉從事生產,他對於有小罪的流民給予了赦免,這讓不少百姓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這對於農業生產的恢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讓元朝初年的農業得到了不錯的恢復。

忽必烈對於生產秩序的維護

隨著元朝初年出臺的相關政策讓國家的農業生產得到恢復之後,元朝政府的經濟收入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忽必烈知道如果不對這樣的生產秩序加以保護的話,那麼國內的耕地等資源又會迅速被權貴們所佔領,元朝很有可能會走上金國的老路,因此為了保護正常的農業生產秩序,忽必烈又先後出臺了不少政策。

這次忽必烈出臺的政策主要目的是牽制蒙古權貴和漢人地主的發展,以此來抑制土地兼併現象的發生,讓農民能夠擁有穩定的土地來進行生產。首先是對於蒙古貴族的牽制,我們知道在忽必烈登基的時候,其並沒有得到蒙古貴族的一致擁護,當時還有部分蒙古貴族推舉了其弟弟阿不裡哥成為大汗。因此忽必烈不能太觸怒這些貴族的利益。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忽必烈的幼弟阿不裡哥

不過蒙古貴族和漢人權貴不同,他們對於土地沒有那麼強的佔有慾,其只不過是將土地視作和金銀一樣的財物罷了。因此忽必烈賞賜給了蒙古貴族更多的其他財物,而禁止他們佔據太多的土地。而一旦有貴族或者軍隊佔據了農田,忽必烈就會對他們進行懲罰,並將土地交還給農民。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元朝時期的蒙古貴族

另一方面則是對於漢族地主的限制,漢族的地主與蒙古貴族們不同,他們深知土地是財富的直接來源,因此他們在土地兼併這件事情上十分上心,這讓忽必烈十分擔憂。為了扼制這樣的土地兼併趨勢,忽必烈出臺了不少政策來限制漢族權貴的發展。首先是他廢除了諸侯世守的政策,避免漢族豪門勢力做大。之後其又加強了對於戶口的管理,加強了對於地主的徵稅力度,以此來限制地主土地的擴張。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元朝時的漢族地主

而最關鍵的政策則是忽必烈對於高利貸的管控。我們知道從中國土地私有化開始,高利貸現象就屢禁不止,每當遇到災年或者國家徵稅過重,農民們的生活難以為繼,他們就會向當地的富戶借貸來度過難關。這本來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由於放貸者收取的利息實在太高,這讓百姓無力償還高昂的利息,只能通過變賣自己土地的方式來償還貸款,自己則會成為地主的佃戶甚至奴隸。

可以說中國古代大多數的土地兼併現象都是由高利貸而起的。忽必烈也知道高利貸對於土地政策的破壞性,因此其限制了高利貸的利息,命令全國任何借貸的利息都不能用利滾利的方式來計算利息。此事在《元史·世祖紀》中有如下記載:

"民間貸錢取息,雖逾限,止償一本息。"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古代當鋪也會參與到發放民間借貸中

之所以其沒有直接廢止民間借貸,是因為在某些特定的時候農民確實需要通過借貸來過活,而當時的中央政府又沒有能力來滿足百姓的這一需求。在這個政策出臺之後,漢族地主的土地兼併速度被明顯扼制,百姓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擁有了一定的抗災能力。

除此之外,忽必烈對於軍隊的管理也十分嚴格,在行軍的時候嚴令禁止士兵破壞兩側的農田,也不得劫掠百姓的農產財物,這也是為了維持元朝農業生產秩序所做出的努力。在這些政策的加持下,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農業生產力也得到了恢復。

屯田制在全國範圍內的發展

由於蒙古是一個遊牧民族,因此其在最開始的時候對於漢人推行的屯田制是沒有概念的,直到忽必烈即位之後,其對於漢族文化更加親近,才逐漸開始瞭解這一制度。元朝政府最早推行屯田制的地區是雲南地區。在他征伐雲南的途中,大臣汪德臣提出建議,讓忽必烈在這些地方實行屯田,以滿足軍糧的需要,忽必烈接納了他的建議。此事在《新元史·汪德臣傳》

中有如下記載:

"世祖以皇弟有事西南,德臣入見,乞免益昌賦稅及徭役,漕糧、屯田為長久計,並從之。命置行部於鞏昌,立漕司於沔,通販鬻,給饋館。"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元朝大臣汪德臣

之後在雲南地區屯田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讓忽必烈十分滿意,他又在河南,鳳翔一帶實行了屯田的制度,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這讓其堅定了在更多地方推行屯田的決心。

在元朝建立之後,其軍事重心就放到了對於南宋的征伐之上,而在經過分析之後,忽必烈將自己的進攻重心放在了中部的襄樊地區。那裡遠離元朝政府的大本營,當地的農業生產也因為長期的戰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軍糧補給相對困難。忽必烈於是下令在當地進行屯田,以此來滿足戰爭的需要。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襄陽古城牆

不過由於當時蒙古政府在襄樊地區囤積了大量的士兵,僅僅依靠屯田並不能滿足巨大的軍糧消耗,因此在當時忽必烈從中原地區調集了大量農戶前往邊境地區從事農業生產。這種徙民屯邊的行為對於中原地區的生產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當時這次徙邊運動造成中原勞動力出現嚴重不足,而且還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對於元朝的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因此在王惲等人的建議下被廢止,但是之前遷去的農戶對於這些地區農業生產的恢復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這也讓前線的元軍獲得了足夠的糧草補給。

而與此同時,忽必烈在漠北和中亞地區也建立了不少屯田區域,這讓蒙古軍隊能夠收穫穩定的給養,而且屯田制的實行,也讓蒙古軍人開始逐漸接受農耕文化,放棄了遊牧的生活方式,這可以減少他們對於附近地區的劫掠,對於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民族文化的融合,這對於元朝的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為元朝政府提供了豐富的屯田經驗,為其在統一全國之後在全國推行屯田制奠定了基礎。

遊牧民族轉型農耕,元朝初年的農業生產秩序是如何得到恢復的?

強大的元軍

結語

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其面對的文化衝突是之前所不曾有過的。以遊牧為生的蒙古人在進入中原之後面對的是以農耕為生的漢人,元世祖忽必烈敏銳地發現只有扶持農業的發展才能控制如此廣大的疆域,養活眾多的人口,因此其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這對於元朝經濟的恢復和政局的穩定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忽必烈最先解決的是土地問題,其從蒙古貴族手中收取了大量的土地,並且將其分給了漢族的農民,並且對於流民採取了安撫的政策,還減輕了稅賦,鼓勵農民迴歸生產,這讓元朝初期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恢復。之後其又針對蒙古權貴和漢族地主出臺了部分限制政策,尤其是對於高利貸的管控有效減少了當時的土地兼併現象,穩定了全國範圍內的生產秩序。

最後忽必烈還在全國各地推行屯田制,當時的元朝帝國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屯田制的實行讓這些士兵都投入到了農業生產之中,解決了當時的軍糧供給問題,並加快了文化融合,讓元朝走進了其快速發展期。

參考文獻

1《元史·世祖紀》

2《農桑輯要》

3《新元史·汪德臣傳》

文章內容來自今日頭條:鴻儒說史 獨家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