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楼村的“红”与“黑”:一个歌手与乡邻的那些事

#头条青云“叫好又叫座”作品征集#

引子

初夏,鲁西南的一个村庄。

一户人家紧闭着的大门前,聚集了一百多个男女老少。三五成群,交头接耳,不停地嘀咕着什么。“嘭”的一声,一个着草绿色上装的中年男人一脚踢开了那扇紧闭着的大门,若无其事地走开了。稍后,一个脸上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人走了出来,所有人一拥而上,拍照、合影…

朱楼村的“红”与“黑”:一个歌手与乡邻的那些事

随后,这个踹门的视频上了热搜,更引起了《人民日报》的关注。

朱楼村的“红”与“黑”:一个歌手与乡邻的那些事

这是4月15日,发生在山东单县朱楼村的一出闹剧,那户人家,就是农民歌手朱之文的家。

梦想之路

朱楼村,与中国许许多多的村子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几亩薄地养家糊口,饿不着,也吃不好。

69年出生的朱之文,也与所有偏远地区的农村孩子一样,因为家境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上学了、因为成绩差到了辍学的年龄辍学了,走了大部分农村孩子一样的路。不同的是,朱之文有一个被小伙伴们取笑调侃的爱好:唱歌。没条件上艺校学习,跟着收音机、电视上学。田间地头成了他的舞台,也成了梦想开始的地方。

时光荏苒,生活按部就班。朱之文在三十岁时结婚、生子了。生活依旧贫困,但所幸还有一个追求:唱歌。这给单调枯燥的农村生活抹上了一丝鲜艳的色彩!

人总要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马云的这句话用在朱之文身上太贴切了。2011年,42岁这个年纪,农村、农民,本来一眼看得到底的人生,竟然因为一档选秀节目,来了大翻转。《星光大道》、春晚…他的歌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走进了千家万户。

大衣哥火了,成了“逆袭”的代名词,也是励志的榜样!他的成名,再次证明“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之四海而皆准。

朱楼村的“红”与“黑”:一个歌手与乡邻的那些事


”“之间

当梦想照进现实,来得太过猛烈,它会让人不适,对当事人和周围的人心里造成冲击与震撼。角色变了,身份也变了,所有的人还一时“拐”不过弯来,这就为后来的风波埋下了伏笔。

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成了草根歌手中最耀眼的明星,大衣哥也算是半只脚踏入了娱乐圈。善良、质朴、诚实,本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但面对娱乐八封,没有人指点大衣哥如何应对,它就成了负担。

朱楼村也是一样,一个全县都没有多少人知道的村子,随着大衣哥的走红,产生了些不和谐的插曲,也“声名远播”了。

但这次不一样,上百家媒体将朱楼村推上风口浪尖。它来得迅速,它来得猛烈,它来得让人猝不及防。也超出了这个乡村的承受力。

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委屈、不满、抱怨,“你朱之文红了,可我们都被黑了”。在网络的狂轰滥炸之下,村民的声音被淹沒了,也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解释。

这是2015年的春节,本来是欢天喜地的日子,朱楼村却被压抑与不安笼罩着,让人窒息,喘不过气来。

朱楼村的“红”与“黑”:一个歌手与乡邻的那些事

事件的由头是央视的一次采访报道,也算是一次非常失败的采访报道。

大衣哥虽然成了名人,见了不少大场面。但学不会那些明星在镜头下的世故,那些滴水不漏的本领。骨子里还是保持着农民那份质朴与纯真。面对记者的镜头,直来直去,说出了上面的那一番话。

大衣哥像拉家常一样随口一说,通过央视一播,上百家媒体与网站一转一传,产生了核聚变,事情一下失控了。数不清的自媒体与各类公众号像鳄鱼闻到了“血腥味”儿,兴奋得张开血盆大口扑上去狠狠地撕咬,以表达他们的“愤怒”和彰显他们的“正义”。“贪得无厌”、“吸血鬼”等等一顶顶能压死人的帽子扣在了朱楼村村民的头上,没有一个人能幸免。天涯、百度、新浪贴吧出现了“丑陋的单县人”的贴子。

一个小村子的风波,引发的人身攻击与地域歧视,上升到县与全省了。事情越来越严重了,当地的政府坐不住了,县乡领导前往朱楼村安抚、维稳,缓解村民们的情绪。

为了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大众网组织记者前往朱楼村采访调查,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大衣哥面对央视采访说的那番话,是从长他三岁的朱之星某次在村里碰到记者采访时说的。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大多贫苦出身,没有多少文化,没心没肺的,说话都是直来直去,哪里会应付媒体,还是跟村子里闲扯一样,面对记者挖的“坑”,想都不想,“扑通”一声就跳下去了。这一跳给全村招来了口诛笔伐,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面对大众网的采访,朱之星非常委屈和不解,他们问我,朱之文对你们好不好,我就开了个玩笑,说每家买辆车发一万块钱,怎么当真了呢?

是呀,怎么就当真了呢,这是朱楼村村民们想找到的答案。

面对带给乡邻的负面形象,大衣哥也是不解,我也就那么一说,顺着玩笑话一说,怎么就当真了呢!

他们尚不清楚与理解,在他们嘴里随便的一句话,通过媒体一放大,就己经走形变味了。不得不说,一次玩笑话,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某些污名会一直伴随着他们,像魔鬼一样,死缠不放。

朱楼村的“红”与“黑”:一个歌手与乡邻的那些事


没有赢家

2015年那个春天产生的余波还没有结束,2020年的夏天又续上了,自媒体们的“盛宴”又开始了。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声讨此起彼伏,一浪接着一浪,耸人听闻的标题,触目惊心的字眼,让读者想不愤怒都不可能。套路还是一样,把对大衣哥的同情转化成不良情绪,然后发泄在朱楼村村民头上。一褒一贬之间,看似保护善良的大衣哥,批评不良的社会现象。但实则是带节奏挑动不良情绪,以增加更多话题而已。这还是保护和同情大衣哥吗?对乡邻的伤害会折射到大衣哥身上,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不文明的人,哪里都有。极端的粉丝到处都是,朱楼村自然不会例外。

可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对个例的谴责上升到针对整个村庄,上升到针对这个群体,这样做才是真正的“恶”。它不是正义,只是穿着“正义”的外衣,行着邪恶之事。

鲁西南的这个小村子,注定不会平静。大衣哥和他的乡邻们,没有赢家,都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