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東渡的傳說,從中國古文獻的記載來看,大致經歷了從《史記》的“入海說”,到《三國志》與《後漢書》的“渡洲說”,再到義楚《釋氏六帖》的“渡日說”,最後衍生出宋歐陽修的“齎書說”。
於是乎,一個系統的徐福的傳說就這樣形成了。而傳說的內容則比較簡單,無非是率領童男女,攜帶五穀種子以及百工隨行,宋以後才有了齎書一說。然而在日本,關於徐福的傳說更為豐富,不但有文獻記載,還有文物遺蹟,傳說的內容也更為具體。
在日本的徐福傳說中,人們給予徐福高度的評價。在他們看來,徐福率領童男童女來到日本,還有隨行的百工,並且帶來了五穀種子和先進的生產農具、生產技術以及醫術藥物,對日本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認為,徐福東渡是一次想法成熟、準備精心的行動,他對於尋求到蓬萊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渡海的成功係數又有多少等等問題一定是有考慮的。如果此事危險太大,成功渺茫,他只是為了躲避秦朝苛政,儘可以想想別的辦法,不必要冒著可能是九死一生的危險。首先,徐福為秦琅琊郡人氏,相傳為今江蘇贛榆縣金鄉徐福村人,靠近沿海地區,熟悉海事。其次,徐福入海是得到秦始皇的許可和支持的,他的一切行事,儘可以假天子之令,這為他入海之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再次,春秋戰國時期先民們的渡海,多少也會為秦民東渡提供一些經驗教訓。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那就是2000多年前的古代東海與黃海,由於大陸漂移的緣故,並沒有今天這樣寬闊。儘管當時的造船技術還很落後,但渡過並不十分寬闊的東海或黃海,還是有相當的可能性的。我們還應該將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放置在秦民東渡這樣一個大背景中去考察,這有助於我們對這個傳說蘊涵的真實性的認識。日本學者神田秀夫的《日本的中國文化》一書,已經注意到了中國古代難民東渡問題。據他考察,早在中國春秋末年和戰國時期,隨著越王勾踐滅吳和楚威王滅越事件的發生,就有大量難民乘船東渡,雖然當時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都很落後,但在這些難民中,就已經有一部分人到達了日本的九州。
秦皇朝的苛政和秦末戰亂導致了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浪潮,即所謂“秦民走海東”、“秦民東渡”。前文已經提到,秦末大起義時,從秦、燕、齊地避難朝鮮的秦民多達數萬口。由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當時秦民入海到日本避難的,也一定為數不少。日本典籍如《古事記》、《日本書紀》、《新撰姓氏錄》和《古語拾遺》等,都對當時的秦民東渡以及一些移民情況作了記載。
從這個角度來講,徐福東渡日本,只是這股難民東渡潮中的一個典型事例罷了。我們從《史記》的記載可以看出,徐福為了逃避秦朝苛政,其實是做了精心準備的。他利用了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的迷信想法,而提出入海求仙、求藥。可是他卻找了種種藉口,從秦始皇那裡得到了童男童女、百工、善射之人、五穀種子等。我們試想一下,這些東西不正是開拓一個新的地方所必須具備的嗎?也就是說,徐福為了躲避秦政,是預謀好了要到新的地方去開拓,求仙是名,逃避苛政、尋求新的樂土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