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文|龍鳳銘


東吳孫家老大孫策,雖然早年喪父,一家老小和殘餘舊部的生死存亡重擔都壓在17歲的他身上,但是,他隱忍屈身、奮發圖強,僅用8年時間,完成了孫吳政權從0到70的積累。


25歲即建立江東霸業,這是另外兩家折騰了一輩子的叔叔伯伯們遙不可及的,真可謂是天之驕子


可惜好景不長,正當孫策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危險卻悄然而至,公元200年4月,他在丹徒狩獵時被刺客射中面部,不治身亡,將星隕落於26歲。


他遇刺的經過如下:


孫策在打獵時,忽見一隻大鹿在逃竄,於是快馬加鞭追趕,由於他的馬很好,所以甩開了隨從,沒錯,此時變成孫策獨身一人,單騎打獵。


突然,樹林中冒出三人彎弓搭箭,孫策迅速抵抗,最後面部中箭從馬上跌落。就在此時,隨從趕到了將三名刺客殺死。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後經查,此三名刺客是許貢的門客,他們之所以刺殺孫策,是因為孫策殺了許貢,他們是為主人報仇,這個理由看似合情合理,細想又破綻百出


以上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歷史故事"孫策之死",與正史是否有偏差未可知,咱們暫且以熟知的《三國演義》片斷進行討論。


在此案例中,大家心裡一定存在一個巨大的疑惑:

孫策之死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筆者也有這個疑惑,現從個人角度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孫策之死是必然的。

可能很多人會說:"小編,這還用說,肯定是必然的啊,誰沒有一死?"


所以,我這是著重說明一下,這裡的孫策之死指的是英年早逝。他的英年早逝是必然的,即便他是我的偶像,我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原因如下:


原因一:太多的人想讓他死

孫策的成就,讓太多人羨慕嫉妒恨,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最主要的幾個人:


第一位:許貢的門客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當年,許貢給漢獻帝打小報告,說:"孫策勇蓋天下,似秦末的項羽。應該召回京城,給予'貴寵',否則任他勢力坐大,將成大患。"


不料這份小報告被孫策截獲,只能將其殺死,以防被召回京,讓建立江東霸業的機會從此付諸東流。


許貢養了很多門客,在那個年代,門客的忠誠度很高,替其主報仇的可能是有的。但是惹來殺身之禍去幹這件事情,有些遷強,因為歷史上歸結為這個原因,所以咱們列入其中。


第二位:曹操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孫策遇刺的時間點很特殊,在此時,曹操正在與袁紹較量,他最擔心的就是:當他對付袁紹時,孫策去偷襲許昌把天子搶走也挾天子以令諸侯。


的確,孫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幹的,在確定了偷襲許昌的計劃後,孫策開始訓練部隊,等待時機偷襲曹操,就在這個時候,孫策卻意外地死亡了。


孫策死後,曹操打贏了他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一仗"官渡之戰",從此確立了他自己的江湖地位。試想一下,如果有孫策在,恐怕結果沒有那麼樂觀。


所以他非常希望孫策死,保不齊許貢的門客就是他許了更大的利益委派來的,然後以給許貢報仇為幌子。


第三位:陳登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陳登是徐州兩大豪族之一,徐州的幾任掌門陶謙、劉備、呂布和曹操都很尊敬他,因為他不僅有錢,而且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都很出色,是三國前期著名的名士。


曹操拿下徐州後,陳登就跟了曹操,核心任務就是幫助曹操防住孫策,孫策在江東從來沒有遇到過對手,唯獨怕陳登。


官渡大戰之際,孫策一直想要偷襲許昌,對於陳登來說壓力很大。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聲,他收買人去行刺孫策也是有可能的。


第四位:孫權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孫權是我們最不願意去猜測的一個,畢竟他是孫策的親弟弟,而且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但是他作為孫策死後最大利益的獲得者,也不得不讓人心生懷疑。


很多人也提出了這個觀點,原因有幾個:

第1, 孫權最清楚哥哥的行蹤和脾氣,更方便做局;


第2, 孫權在跟著孫策時,因為足智多謀、喜交名士,在江東名氣可與哥哥並肩,加之哥哥更多偏暴政,所以在守江山期,下面的人更希望有孫權這樣的主公,難免有人獻計。


第3, 孫權如果真有當家作主的心,與哥哥年齡相差不大,除非是哥哥早亡,自己才有機會 。


當然,這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假設,但是後期孫權掌權後,並未重用哥哥的親信部隊,除了拜張昭為師和邊防邊用周瑜外,其他都在外圍,這些也可以說明一二。


這是我們所列舉的幾個主要想加害孫策的人物,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所以即使孫策不是打獵遇刺,也有可能在睡夢中、打仗中被放黑槍。


原因二:少年得志的後遺症

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得志,飛來橫財,出身豪門。孫策出生幾乎全部佔著,後來後兩個沒有了,但是第一項還是很顯著。


很多人可能會奇怪,少年得志為什麼叫不幸呢?而且還是大不幸,主是要因為在少年時,心志還不成熟,未經歷太大的磨難,或者只恰好用了一種適合當下的方法便意氣風發。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一旦意氣風發,就容易忘乎所以,驕傲自滿,特別是周圍追捧的人又多,所以很難看到自己的缺點,或者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缺點,容易養成年少輕狂、目中無人等壞習慣,影響日後的發展。


在孫策身上,已經出現了這些後遺症,很多人都懼怕他,可能唯一能讓他聽進去一點話的只有他的媽媽吳夫人。


但是,在中毒箭之後,醫官讓他靜養百日可康復,但他不顧眾人意見,連母親的話也不聽,可見一意孤行的程度之高。


當一域之主出現一意孤行時,威望會下降,同時自己會承受難以承受的後果,孫策正是吃了這個虧,把自己送到了鬼門關。


原因三:剛毅性格決定命運

孫策外號小霸王,當密報得知他想偷襲許都時,曹操團隊都大驚失色,唯有一人平靜萬分。這個人就是郭嘉。


郭嘉是三國中一等一的謀士,跟我們熟知的諸葛亮是一個等級的,也有人評價可能比諸葛亮還要厲害,只可惜死得太早,所以曹操赤壁之敗時就言:"倘若奉孝在此,我何故慘敗?"。


咱們這篇文章不討論郭嘉,關於郭嘉的內容將在後面的作品中分享給大家。現在大家只要知道郭嘉是個很厲害的人就行了。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我們看他聽到消息後怎麼說的: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神巧合有沒有?把孫策必死以及如何死法都描述出來了。那他為什麼會知道呢?凡是善用人、善用計謀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研究人性。


孫策的性格剛毅直率,勇猛無雙,不注重細節,不柔和變通。取得成就的同時也會很容易得罪人,同時容易因為過於自信而在小處出問題。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曾國藩說:太柔則靡,太剛則折。意思是說:做人辦事,太柔弱則容易委靡,太剛強則容易損折。最好的狀態應該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並濟。


用現在的話說,叫:雌雄共體。大成就的人都是雌雄共體、剛柔並濟的。


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太剛則折的例子很多,比如項羽、呂布、張飛、李小龍等,所以孫策也難逃這個命運。


小編覺得這個原因算是最值得重視的原因。


原因四:其他輔助性的原因

關於孫策之死,還有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是,他身體強壯,勇猛無比,曾經打仗"

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而聞名,怎麼就抵擋不住小小箭傷了呢?而且還是在臉部。


所以出現瞭如下輔助性的原因:

1、 新婚燕爾。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新三國 江東二喬

他中箭時剛與江東大美女大喬結婚四五個月,正處於新婚燕爾的蜜月期,所以精力透支導致身體素質下降,扛不住毒箭。


2、 封建迷信。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三國演義》劇照

《搜神記》中說孫策之死,與一個方士有關,因為前不久,他殺死了一個叫于吉的方士,此後,每一獨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


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拿起鏡子一照,又見於吉立在鏡中,回頭看又不見了,再三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孫策惱火,摔破鏡子,奮力大吼,直至傷口崩裂而死。


以上是一些輔助性的原因,筆者認為不能成為主流,但當大禍降臨時,確實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綜上所述,雖然孫策之死,留給歷史,也留給我們很多遺憾,後人對他的評價是:"若非早亡可為天下共主"。


但是歷史就是歷史,不能改寫,孫策之英年早逝是必然的,這些僅僅是我的淺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高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

這個案例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我想主要是帶給我們,特別是創業者或企業主更多的思考:


思考一:鋒芒太露不是好事情


中國自古就有一句名言叫:為人處事不要太鋒芒畢露,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保護我們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維護好周遭的關係,否則,就容易遭遇危險。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三國中,這點做得最好的就是劉備,雖為漢室宗親,貴為皇叔,能說流眼淚就流眼淚,說種菜就種菜,說掉筷子就掉筷子。最後往往能在隱忍中厚積薄發。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不要到處樹敵,哪怕是競爭對手,也要保持友好,產業化大平臺下,競合才是最好的選擇。


思考二:保持居安思危的狀態


孫策取得的卓越成績無可厚非,但是以此作為驕傲的資本就會迷失自我、盲目自信,需不知此一時彼一時,自己作死自己。


細數當代商界頂級人物,哪個不是謙遜低調、居安思危的。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我們公司離破產永遠只差十八個月。如同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一樣,在商場中也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機是正常的、難免的,所以要高度重視。


中國卓越的企業家任正非的書籍《

華為的冬天》,也正是傳遞著這種居安思危的精神,所以華為才能衝破重重困難,有今天的成就,因為他們時刻準備著。


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的。


思考三:知己知彼方百戰百勝


前面,我們講到了性格決定命運,其實咱們可以一分為二來看: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需要進行優化;


其次,我們要知道別人的性格特徵,特別是團隊、伴侶或其他組合裡的人,才能找到最佳的相處模式,甚至是在上司面前獲得快速晉升的機會。


最後,我們要研究競爭對手的性格特徵,方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郭嘉就做到了這點,所以,孫策之死跟他的性格以及郭嘉分析其性格後給的應對方法是有相關性的。


關於不同的性格類型及行為特質,我用九型人格這個工具幫大家整理了一張表,大家可以進行參考:

天之驕子25歲立業,將星隕落26歲斃命,孫策之死是偶然還是必然?

僅供參考

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啟發,也期待您留言分享自己的智慧,更希望您能轉發此文幫助更多的人受益,謝謝!


注:本文章的題材選自《三國演義》,與真實歷史如有衝突,還請見諒,謝謝!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即刪,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