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孩聯合國演講成功的背後:勇毅力行的文化品格,讓人生出彩

“我是黎子琳,今年9歲啦,我來自中國西南部的城市,四川成都。”近日,一段9歲中國女孩在聯合國上演講的視頻火了。

視頻中黎子琳神閒氣定,用英語以“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責任”為主題,並結合國寶熊貓,有理有據地介紹了中國的青少年在氣候變化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整個演講過程行雲流水,使得在場的人都大為稱讚。

9歲女孩聯合國演講成功的背後:勇毅力行的文化品格,讓人生出彩

黎子琳之所以受到中外兩國人民的稱讚,在其背後是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在道德意志上的美德——勇毅力行。正是這樣一種美德讓中國的青年人能夠自強不息、不斷奮進。

1、“勇”

可以說,“勇”的德目自古以來就受到了推崇,是儒家文化的內核。

孔子以“知、仁、勇”為三達德,在其中“仁”居核心,知所以知仁,勇所以行仁,三者形成知、情、意一體的德行。特別是孟子認為:

達到道德信念不被利益得失所動搖的境界,必須具有“勇”的品格,這是根本。

​而勇又分為三種方式,憑藉力氣的血氣之勇,憑藉意志的意氣之勇,恪守道德信念的“大勇”。所謂的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體現的就是這種大勇。

9歲女孩聯合國演講成功的背後:勇毅力行的文化品格,讓人生出彩

因此,小姑娘黎子琳站在眾人面前能夠侃侃而談,毫不畏懼,就表現了意氣之勇。而能夠身體力行在防止地球氣候變暖做出努力,並號召全球的青少年兒童一起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應有義務上,就體現了堅守正確理想信念的“大勇”。

正因為如此,優秀的品格才引得人們投來褒揚與讚賞,所以人生需要恪守“勇”的德目,才能出彩,收穫意義。

2、“毅”

“毅”與“勇”相互關聯。“毅”是在艱苦的條件下能夠長期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循相關道德準則上的決心和毅力。黎子琳英語流利、環保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是後天家庭和學校和自己共同長期努力實現的,這方面很好地體現了中華品德的“毅”。

孔子曾說:“剛毅木訥近仁”。“毅”的德目的具體體現就是能夠養氣守節,堅守高尚的情操,所謂:

“往者不悔,來者不豫,過言不再,流言不報”。是能夠心懷坦蕩,堅守初心的人。例如近期網上很火的一個例子:

一名小女孩知道今天是的媽媽的生日,為了等媽媽回家,給媽媽慶祝生日快樂,她早早的就在母親下班經過的地鐵匝道口旁等待媽媽回來,小姑娘蹲在地上一邊寫作業,一邊等媽媽的情景,讓人不禁讚歎。

9歲女孩聯合國演講成功的背後:勇毅力行的文化品格,讓人生出彩

試問如此能夠始終堅守本心,不忘記父母養育之恩的舉動,有幾人能夠做到,怎也是讓世人為之動容的原因。

3、“力行”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這樣的人格品格,是建立在堅毅和勇毅的基礎上的。要實現儒家所講的“成仁”目標,就必須強調“力行”。

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力行”的美德十分重視。人格的完善,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重心並不在浮於表面的“知與言”,關鍵是在於“力行”。

如近期,山東的一位10歲的男孩馬子彥,為捐贈骨髓,挽救患白血病的父親,他一天吃5頓飯,一個月增重12斤的感人事蹟。接受記者採訪時,馬子彥樂觀幽默地說“我現在太胖了,想趕緊減掉10斤”。

9歲女孩聯合國演講成功的背後:勇毅力行的文化品格,讓人生出彩

馬子彥和以上兩個故事中的少年一樣,都是懷揣高尚的理想信念,併為之具體實踐的榜樣,也正是由於這樣,他們才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和稱讚。

相信這種“勇毅力行”的美德能夠一直薪火相傳,繼承“少年強則國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旗幟口號,在苦難與艱苦中不低頭、不放棄,永遠樂觀向、自強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