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嬰兒趴睡訓練致死”事件反思科學育兒的本質

近日,一則“新手媽媽報班給三個月大嬰兒進行趴睡訓練,導致其窒息死亡

”的新聞使各界網友紛紛怒不可遏。

絕大部分網友都指出“這樣的媽媽等同謀殺”,“嬰兒不是寵物不需要訓練”,“懶媽媽怕辛苦就不要生孩子”,“這些涉及違法機構怎麼還會存在”。此次事件固然不幸,但延伸出來的問題是,當今科學育兒本質到底在哪?


從“嬰兒趴睡訓練致死”事件反思科學育兒的本質

圖文無關


  • 01
  • 不可挽回的錯信

其一,機構確實存在問題。育兒賬號“芝士小餛飩育兒經”背後的註冊公司資質欠缺,創始人之一杜某並非育兒專業,其經營範圍也不包括診療服務

其二,相關部門在審核上是否有紕漏,商家是否鑽了法律條例的漏洞不得而知,最終隨著其微博聲明“事件發生前已和事主終止合約,嬰兒系不明原因死亡”而不了了之。

其三,這位母親固然可悲可恨,因為她的無知而依賴所謂的育兒平臺導致錯誤判斷,甚至看到寶寶臉色發紫卻只會一味地在微信群進行諮詢。


  • 02
  • 承認其部分合理性

我們不能否認,自主入睡、讓孩子睡嬰兒床、踴躍學習育兒知識都並非錯誤的觀點,不能為了指責此次事件就一刀切。

相信這位母親最初出發點是好的,只是順序、邏輯、認知範圍上,出現了異於我們大部分人的偏差,這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網友一邊倒罵新手媽媽罵育兒機構的原因。


如果她選擇了晚上睡覺時跟孩子同房不同床,而不是通過冷冰冰的監控去觀察;如果她是選擇了一間正規資質的育兒機構去諮詢,而不是“病急亂投醫”,哪怕是看一本正規的育兒書......


從“嬰兒趴睡訓練致死”事件反思科學育兒的本質

圖文無關


  • 03
  • 科學育兒的本質

第一、 育兒的先見性。

為什麼說先見性,因為當一位母親知道懷孕的那一刻起,接下來必將是個漫長的學習、探索過程,沒有天賦(指沒有育兒經驗),又想拿出好成績(指自己滿意的育兒程度),就必須在孩子出生之前,把相對科學的育兒知識歸納總結好,再不濟也先列個提綱。


比如說,各個階段孩子的生長髮育特徵,再細心點的家長可以具體列為各個月齡的身高、體重、飲食、睡眠、內臟、囟門、頭髮、牙齒等等各方面生長髮育規律。


第二、 育兒的科學性。

現今社會上被普遍人所共知的“科學”,或者說正規可信機構,包括有國家級兒童教授專家(崔玉濤、鮑秀蘭等)、各大國家認證官方平臺上公信力高的團隊(丁香醫生、年糕媽媽等)、較多正規高校畢業醫生所組成的高端私立診所(和睦家、卓正等)、國外公信力極強的權威機構(美國兒科學會、加拿大兒科學會等)。 還有就是被大部分專業人士認可和推薦的書籍:《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以及《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等。

而非網上某些不知名平臺所推薦的“xx育兒專家”,或者買一本胡亂堆砌觀點的育兒書,網上隨便搜索“育兒”彈出來某個商業運作為主的育兒公眾號就是“科學”。


這個道理就像我們十分不理解家族微信群為什麼會轉發“垃圾”鏈接,為什麼轉發未經證實的某音視頻。


這部分的認知尤為重要,一旦吸收了濫竽充數的不良育兒習慣,便會直接影響母親的育兒觀念。

由於剛生完孩子的母親通常處在驚弓之鳥、愛子如命的心理狀態,所以她的判斷會不容旁人質疑,這就是為什麼這段時間婆媳關係、夫妻關係甚至母女關係都會特別緊張的主要原因。

從“嬰兒趴睡訓練致死”事件反思科學育兒的本質

來源--百度


第三、 育兒的正確性。

這個正確性,是相對的。每個家庭,家庭氛圍不一樣,成員組合不一樣,生活習慣也不一樣

有人會說,所有事情都可以為小嬰兒讓步啊,畢竟嬰兒時期不長,長大了就不會再黏家裡人,這個都遷就不了怎麼做父母呀等等。這個觀點沒毛病,但在說這話的同時,已經是在強迫對方在接受你的想法了。

舉個例子:某孩子一出生就獨自睡小床,母親半夜起來餵母乳,同房不同床,直到三四個月忽然就睡一夜整覺,母親也因此睡了一個長長的覺,甚至有點驚喜不已。

其實這位母親所期待的理想方式是“

你好,我好,才是大家好”,她只是對自身睡眠充裕特別渴望,因為這樣白天才能更好更有精神地照料孩子,而不是因為疲累一臉怨氣,從而在孩子和老公面前散發出來,造成家庭氛圍的惡性循環。

所以,適合自己家庭的育兒方法才更重要

如果你想和寶寶睡在一起,並且感覺這樣能讓寶寶、愛人和你都睡得更好,那麼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決定。”“我們的建議是選擇最適合你全家人的睡眠方式。不要因為朋友們都這麼做就有壓力,強迫自己接受不適合的夜間育兒方式,可能你的寶寶在小床或搖籃裡會睡得更好,並不介意與媽媽分開。”--節選自《西爾斯親密育兒》

從“嬰兒趴睡訓練致死”事件反思科學育兒的本質

來源--百度


  • 04
  • 家庭關係和諧的重要性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父親角色也應當充分發揮,進入到育兒當中,建立正確的家庭關係。正確的家庭地位永遠是夫妻再到孩子,一旦相反,極容易導致孩子只會“窩裡橫”,甚至長大了只會依賴,夫妻關係也會因此惡化。

孩子需要的安全感,並不是一直在懷裡抱著捂著,而是有需求的時候父母能馬上出現在身邊

有心理學者指出,不止嬰兒時期,上了幼兒園小學中學,他們依然渴望在他們無助的任何時刻,或者學校表演、獲獎演講父母能陪同在身邊。

從“嬰兒趴睡訓練致死”事件反思科學育兒的本質

圖文無關

  • 05
  • 孩子整個成長過程是一個整體

其實把孩子整個成長過程拉長來看,嬰兒時期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哲學上聯繫和發展的觀點來說就是,每個個體都是無限發展中的,並且這個過程是一個整體,不能抽出其中一部分來進行詬病,每個人會隨著成長經歷、生長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父母亟需的反而是盡全力提供一個友好的環境,比如家庭成員關係融洽,生活態度積極等。

要想孩子獨立、有安全感、心理健全地成長,就要從一而終,哪個階段都缺一不可,在某個階段偷懶,就是想揠苗助長來減輕自己下一階段的負擔。

是的,從來沒有一蹴即就,一勞永逸的科學育兒。

此外,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一歲以下健康嬰兒應該儘量仰臥,仰臥可以減少SIDS的風險。也不適宜和大人同床,更容易導致窒息。並在孩子單獨睡嬰兒床時做好安全排查,不要放置枕頭、毛絨玩具、羽絨被等雜物。預防SIDS,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

|補充一個知識點:嬰兒猝死綜合徵(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又稱童床猝死(cot death),國際上對其的定義為:嬰兒突然意外死亡,死後雖經屍檢亦未能確定其致死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