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誰才是殺死寶寶的凶手?

這兩天,因為一篇新聞,我久久不能釋懷,甚至是不能理解。

4月16日,上海的一位新手媽媽參加一個付費的寶寶睡訓群,想解鎖寶寶趴睡技能。當天她讓3個月大的寶寶練習趴睡,可是寶寶一趴著睡就會大哭。她向群內的“專家”諮詢孩子哭應該怎麼辦?專家的答覆是隻要不是大哭,就沒有問題。然而,兩個小時後,媽媽走進房間餵奶,才發現孩子嘴唇發紫,身體已經冰涼了。

究竟誰才是殺死寶寶的兇手?


整整一個小時的爬睡訓練,讓一個剛來到世界上的三個月的寶寶,就離開了人間。

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感覺我整個人都能感受到窒息的心情。

究竟誰才是殺死寶寶的兇手?


一般而言,當一個成年人腦缺氧超過3分鐘,就會造成不可逆的腦細胞壞死直至死亡,搶救過來,也很可能是處於植物狀態的廢人。在窒息過程的任何階段,皆可因心跳停跳而突然死亡。

有記者詢問這位主人公媽媽,為何會相信網上的那個人,寶媽回答道:“因為當時的收費很高,所以,她相信這個睡訓的老師是足夠專業的。”

我們無力去責怪這個媽媽,究竟做了什麼?也許她也曾憧憬過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去探索這個偌大的世界。

很少有媽媽會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就是因為輕信了所謂的“專業人士”,才導致了今天的悲劇上演,不可不讓人覺得憤恨。

究竟誰才是殺死寶寶的兇手?


恨媽媽的無知,也恨那些所謂專家的狗屁理論。

其實這種睡眠訓練方法就是臭名昭著的哭聲免疫睡眠訓練。哭聲免疫睡眠訓練就是任憑孩子哭鬧也不抱孩子,不哄孩子,讓孩子自己習慣獨立入睡。

這種方法是美國的約翰·華生在1928年提出的。他倡導父母養育孩子時摒棄情感因素,以嚴格無情的訓練,斬斷孩子對父母的依賴,讓孩子早早可以自主睡覺、吃飯和生活。

究竟誰才是殺死寶寶的兇手?

這種“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訓練方式,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曾在美國風靡一時,然而被哭聲免疫法修整長大的孩子,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輕則睡眠障礙,重則人格障礙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後,此方法終於被歐美深深反思和摒棄。而華生,也一度被列為最讓人討厭的心理學家之一。

而那個提出

“不要跟孩子太過親密,

不要輕易地滿足孩子,

就算孩子哭泣,也決不能心軟。

得到太多安慰的嬰兒會依賴大人,

長大後會變得太黏人而無法獨立。”

的心理學家華生,也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這幾個方法是錯誤的,也是不可取的。

他的兒子們對華生的描述是這樣的 “沒有同情心和情緒,而且無法溝通。他不自覺地剝奪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種感情基礎。”

約翰·華生曾在學術圈名聲大噪,而他的大兒子雷納因為童年匱乏情感的創傷太嚴重,即使成為了精神分析家。也未能拯救自己,之後在三十多歲時自殺身亡。其前妻的二個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兒多次自殺,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才能生活。

所以,各位寶媽們,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輕鬆,而毀了寶寶的一生。

姑且不論趴睡的科學性,就是寶寶無止境的哭聲,但凡當時在場的媽媽可以中途進去看一眼,也許這個寶寶,都會得救,然而,事實是在眾多“專家”的建議下,寶媽選擇了忍心不進去。

這無形中就促成了這次事件的悲劇發生。

小孩子不會說話,哭聲就是寶寶唯一的表達方式。

究竟誰才是殺死寶寶的兇手?

而我們能明確的就是,孩子的哭聲,從來就不是用來訓練的。

與此相反的一個實驗,則證明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的陪伴是多麼重要。

二戰時,許多嬰兒被送到孤兒院。

儘管孤兒院給予了足夠的溫飽,

但大部分嬰兒還是去世了。

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推斷嬰兒可能是死於細菌或疾病傳染。

於是政府規定——照顧嬰兒的修女,要與孩子保持距離,並在嬰兒床之間隔上布簾。

但情況並未好轉,

嬰兒依然一個接一個地死去。

只有一個孤兒院除外——其養育的嬰兒,死亡率特別低。

一位醫生於是偷偷前去調查,

結果發現這裡的一位修女違反了規定,

她每天晚上值班的時候,

都會抱起一個個嬰兒,

進行溫柔地輕撫和按摩。

事情由此真相大白——觸摸、運動和玩耍,才是真正的靈丹妙藥

究竟誰才是殺死寶寶的兇手?


獨立並不是“孤立”和“狠心”培訓出來的。

恰恰相反,

得到細心呵護、及時回應的孩子,

反而更容易離開媽媽懷抱去獨立探索,

成為更加獨立、更能適應社會的大人。

●越是得到愛撫和疼愛的孩子

就越會敞開內心,變得開朗。

而越是得到關注少的孩子,

就越是會封閉自己的內心,

漠視周圍環境,孤僻不合群。

究竟誰才是殺死寶寶的兇手?


在如今這個知識爆炸、人人自稱專家的時代,真的需要動用我們作為母親的直覺,保留一點點自我判斷、自我學習能力,不偷懶,媽媽每一點滴在科學育兒上的較真,都能最直接地回報給我們的孩子。

#我要上頭條# #頭條熱門# #育兒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