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駝的特徵特性及飼養管理技術

羊駝的特徵特性及飼養管理技術

梁 豔

羊駝(Vicugnapacos)為哺乳綱偶蹄目駱駝科美洲駝屬動物,又叫駝羊、無峰駝、美洲駝。羊駝長相呆萌,是很好的觀賞動物,在動物園裡深受遊客喜愛。羊駝毛毛質優良,輕盈柔軟又富有彈性,被稱為“軟黃金”,市場價格昂貴。近年來,羊駝養殖業迅猛發展。本文對羊駝的生物學特徵、飼養管理及疾病防治進行概括總結,為其大規模養殖提供參考。[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1 羊駝的特徵特性

羊駝身形有些像綿羊,頭部小而似駱駝,耳朵大而尖,鼻樑高隆,脖頸細長,沒有駝峰,毛色多為白色、棕色或黑色,體重55~65kg,體長1.2~2.5m,肩高約 1m。羊駝性情溫順,喜群居和沙浴,聽覺敏銳,警覺性高,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能夠在 18~22℃的環境中生存,棲息於海拔 4000m的高原 。羊駝採食量小,耐粗飼性非常強,飼料以草料和農作物秸稈為主,適當配以混合精料以及羊駝專用舔磚補充微量元素即可滿足其營養需求。

羊駝是非季節性繁殖動物,公羊駝一般 2 歲達到性成熟,母羊駝一般 1 歲達到性成熟,無發情週期,除剛配過種或正在懷孕外,一般來說母羊駝全年均能接受公羊駝的爬跨。母羊駝為刺激性排卵動物,通過交配排卵。羊駝的妊娠期為 11.5 個月,單胎,能連續繁殖 15~16 年。


羊駝的特徵特性及飼養管理技術

2 飼養管理

2.1 種公羊駝的飼養管理

種公羊駝在非配種期飼餵應以優質青幹牧草等粗飼料為主,適當配以混合精料。其中,全價混合精料由玉米(40%)、高粱(12%)、麥麩(24%)、魚粉(2%)、豆粉(18%)和添加劑(4%)組成,其營養成分含量分別為粗蛋白 15.8%、粗脂肪 3.1%、粗纖維2.8%、鈣 1.65%、磷0.6%、水分 0.4%、灰分 7.31% 。

每日每隻羊駝飼餵精料 0.5kg,春、夏季節每日每隻飼餵青幹牧草 3~3.5kg,秋、冬季節每日每隻飼餵苜蓿乾草 2kg、胡蘿蔔 0.5~1.5kg,少量多次飼餵,同時要注意補充骨粉、食鹽、維生素以及各種礦物質等。

在配種期,每日每隻羊駝的混合精料應逐漸增加到1.2~1.4kg 、苜蓿乾草2~2.5kg、青綠飼料0.5~1.5kg,並補充適量的骨粉、食鹽及各種微量元素等。飲水要保證清潔、充足,以滿足羊駝配種期間的營養與能量需求。

2.2 種母羊駝的飼養管理

種母羊駝飼餵應以優質青幹牧草為主,同時補充混合精料,每日每隻羊駝可飼餵青幹牧草1.5~2kg、青貯飼料 1kg、胡蘿蔔 0.5kg、精料 0.4~0.6kg,少喂勤添,要充分滿足其對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需要,使其保持良好的體況,為配種做好準備。

2.3 配種期的飼養管理

羊駝配種常選擇在春、夏季節進行,以避免冬季分娩,且一般選擇自然交配。因母羊駝為刺激性排卵動物,所以受孕率很高。母羊駝一般在分娩後配種,因母羊駝在分娩後 15d就能排卵,而其子宮在分娩後 21d才能復原,因此選擇在母羊駝分娩 20~30d後再配種能提高受孕率 。配種前先將母羊駝引至一個安靜的單獨圈舍,再將公羊駝牽至同一處,如果母羊駝臥下,即示意可以交配。一般經 20~40min完成交配。交配結束 7d後,可用“唾液分泌法”檢驗母羊駝是否懷孕。也可將雌雄羊駝再次引至同一單獨圈舍,若母羊駝見到公羊駝就開始扒地、跑開,說明母羊駝已經懷孕。

2.4 妊娠期的飼養管理

母羊駝受孕後,一定要保證其活動區域不擁擠且環境安靜,尤其是在妊娠前期,避免母羊駝受驚而導致流產。妊娠後期要逐漸增加精飼料的供給,確保營養全面且充足。此外,要注意保持圈舍清潔,每天定時打掃圈舍,清洗料槽和水槽,並需定期消毒。

2.5 羊駝幼仔的飼養管理

母羊駝一般在白天分娩。幼仔出生後,要確保其儘早吃上初乳,必要時可進行人工輔助哺乳。幼仔一般在出生 2h後便可自行站立。圈舍要注意保暖,確保溫度適宜,溫度低時可以適當鋪設墊草,比如苜蓿、麥稈等,要勤換墊草,保持圈舍乾燥清潔。母羊駝產後容易驚慌,會出現不主動舔舐幼仔的情況,飼養員可以嘗試將母羊駝和幼仔單獨關在安靜的圈舍中,讓母羊駝與幼仔有更多的接觸機會,培養其母性,避免棄仔現象的發生。幼仔生長 1 周後可以開始飼餵少量的草料,增加營養供給,減少斷奶應激。幼仔每天應保證 4~6h的室外活動時間,以增加其光照時間,提高抵抗力。幼仔在3月齡時即可斷奶,之後進入育成期,每隻幼仔每日飼餵精料 0.5~0.7kg、苜蓿乾草 1.6~1.7kg,分多次少量飼餵;飲水要保證清潔、充足。

2.6 剪毛期的飼養管理

羊駝一般選擇在每年 5 月中下旬剪毛 1 次,為了防止羊駝毛受到汙染,一定要選擇晴朗無風天氣、在清潔乾燥的地方進行。剪毛前,要保證羊駝至少4h沒有進食進水。剪毛時,可先使用剪刀將毛剪短,再用電推子推出造型,保持其觀賞性。一般會保留羊駝尾部毛髮,剪短頭部和四肢的毛髮,背部毛髮留少許,將頸部和臀部的毛髮剃光 。


羊駝的特徵特性及飼養管理技術

3 疾病防治

可通過免疫接種、驅蟲及消毒等方式預防羊駝疾病的發生。要加強預防羊駝口蹄疫的發生,可以肌肉注射口蹄疫O型、亞洲Ⅰ型雙價滅活疫苗 。還要注意預防小反芻獸疫、布魯氏桿菌病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另外,可以選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對羊駝進行定期驅蟲,春、秋季各驅蟲 1 次。口服驅蟲藥常用阿苯達唑,按照每千克體重 25~30mg的用量添加到羊駝飼料中混勻飼餵,必要時可灌服。注射驅蟲藥常用伊維菌素,按照每 25kg體重 0.5mL的劑量進行皮下注射。此外,加強日常飼養管理尤為重要,一定要保持圈舍環境乾淨清潔,及時清理糞便,每天清洗料槽和水槽,保證飼料和飲水安全,還可有效避免羊駝毛受到汙染。定期對羊駝圈舍、運動場以及料槽、水槽等進行消毒。一旦發現患病羊駝,必須立即採取先隔離後治療的措施,加強防疫。

由於在動物園裡受場地限制,羊駝的活動區域相對較小,在散養狀態下,若其採食過多或採食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而導致腸梗阻。臨床表現為腹脹、臥地不起、食慾減退、排便困難以及精神狀態差等症狀,經直腸檢查能夠觸及乾結糞便,可用石蠟油加生理鹽水灌腸,並灌服胃蛋白酶顆粒,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並驅趕使其運動的辦法進行治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