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有个作家曾分享:“我的女儿已经是一名20岁的大学生了,她睡觉都抱着她的手机。其实我也是,我刚刚完成了一本新书,但是这一本却不会让我登上《连线》杂志的封面。 那这十几年间发生了什么呢? 我仍然为科技而兴奋,但是我相信,并且想要向大家说明,我们正在放任科技,它将我们带向歧途。”

“在过去的15年间我一直在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的影响,并且访问了成百上千的人, 年轻的或年长的了解他们的“移动生活”。我发现我们口袋中那些轻巧的电子设备在心理学上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它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本身。”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让我们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人们在公司的会议上刷微博、发微信、网购;父母们在早餐和晚餐时,一直拿着手机发微信、邮件,孩子们因此抱怨父母对他们不够关注。但是同时这些孩子,也很少专心地与彼此相处。 大家虽然处在同样的空间,却没有真正地一起相处。 人们甚至在葬礼上浏览网站、聊微信、网购,或许我们需要别的东西,来分散我们的悲伤或者胡思乱想,所以我们需要玩手机。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这样有什么问题吗?我认为这是人们的选择没有什么对错,但是的确是个问题:我们正在为自己挖陷阱,这个陷阱无疑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同时也会影响我们和自己的联系,降低我们认识和反省自己的能力。我们越来越习惯这种新的 "一起独处” 的相处方式。人们希望待在一起,但是同时也 “在别处”—— 连线到他们想去的不同地方。人们想要定制他们的生活,想要在不同的场合和地点之间切换,因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控制和分配他们的精力。例如你想去参加某个会议或聚会但是只想关注你感兴趣的一小部分内容。有人认为这是好事,但是长此以往,人们就会对别人隐藏自己,即便我们一直保持着彼此间的联系。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不管哪一代人,我发现他们没法从彼此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注——如果他们仅仅将彼此保持在一种可以控制的距离范围里——不太近,也不太远, 刚刚好。 但是刚刚好的距离对需要学会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青少年来说,却可能太过疏远。有一个18岁的孩子,他几乎任何事情都用刷手机发微信解决, 他惆怅地跟我说 “总有一天,但是当然不是现在,我会学习一下如何跟人交谈。”

我问人们 “为什么不面对面交谈?” 他们回答说:“ 因为面对面交谈是实时发生的,你没法完全提前掌控你接下来要说什么带着怎样显而易见的情绪。” 所以这才是最重要的:发微信,写邮件,贴照片发朋友圈,所有这些都能让我们向别人呈现出我们想变成的样子。我们可以编辑,就是说我们可以删除,可以修改和润色,让它不少也不多,刚刚好。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人类的关系非常丰富也很复杂,而且需要技巧和精力来处理。我们现在可以用技术使它变简便。在我们做这种简化时,一个很可能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了简便的联系放弃了面对面的交流,长此以往我们似乎忘记了这一点或者没有人在乎这一点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难道那些微小的简短的在线交流的片段加在一起不能等同于真正的交谈吗?我的回答是“不能”。以这种小片段的方式交流,可能可以收集到那些精心修饰过的信息,可能表达 “ 我在想你 ”,甚至表达 “我爱你”。但是那些小片段,很难让我们互相了解,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对方。我们在与彼此交谈的同时,也学习着如何同自己交流。所以放弃面对面交谈,确实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会损害我们自我反省的能力。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项能力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基石。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到:比起说话我更愿意发微信。 我所看到的也是人们如此习惯于逃离真实的交谈,如此习惯于逃向更少更浅的交流,以至于他们几乎越来越希望躲开别人。

社交应用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正是我们最脆弱的一方面。我们都很脆弱——我们很孤独,却又害怕亲密的关系。我们借助这些应用找到和别人保持联系的感觉,并且可以舒服地控制这种联系。 但是其实我们并没有这么舒服,也没能很好地控制。

如今,我们口袋中的手机正在改变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心灵,缘于它们带来了三种让人兴奋的错觉:

  1. 我们可以把精力分配到 任何我们想关注的地方;
  2. 总会有人倾听我们的;
  3. 我们永远都不用独自一人。

这第三种 “我们永远不用独处” 的错觉对于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是最关键的。因为当人们独处的时候,即使只有几分钟钟,有些人也会变得焦虑、恐慌、坐立难安, 因而转向网络转向那些电子设备。想想在人们在排队的时候,等红灯的时候。“独处”像是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人们试着用联系别人的方法解决它,但是这种联系更像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真正的治疗。它表达着我们的焦虑,却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一种症状——频繁的联系改变着人们对自己的理解。它催生了一种的新的生活方式。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对此最好描述是,“我分享,故我在。” 我们用技术来定义自己——分享我们的想法和感觉。 所以以前,情况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我想打电话告诉别人。 现在,事情变成了,我想要有个想法,所以我需要发微信告诉别人。这种 “我分享,故我在” 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跟别人断了联系,我们就感觉不再是自己了,我们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所以我们怎么办呢?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多,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把自己隔绝起来。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为什么联系会导致隔绝呢?

原因是没有培养独处的能力—— 一种可以与外界分离,集中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在独处中,你可以找到自己这样你才能很好的转向别人,与他们形成真正的联系。当我们缺乏独处能力的时候,我们联系别人仅仅是为了减少焦虑感或者为了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这时候,我们并不真正地欣赏别人,而这好像是把他们当作支撑我们脆弱的自我感的备用零件。我们简单地认为总和别人保持联系就能让我们不那么孤单,但是这是有风险的,因为事实恰好相反。如果我们不能够学会适当的独处,我们会更加孤单,那时我们只能学会如何体验孤独。

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开始改变:把独处当做一件好事,为它留出空间。

例如厨房或者客厅, 用于和家人交谈。在工作中也可以这样,我们在工作时总是忙于(浅层的)联系,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时间谈论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时候改变了。最重要的是,我们真的需要聆听彼此,包括说的那些无聊的细节。因为正是在我们与人面对面交流结巴、迟疑、找不到合适的词的时候,我们才向对方展现出真实的自我。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说“生活很难““人际关系充满风险” 等等。然后社交网络出现,更简单,充满希望,乐观而充满朝气。就像天降一位专家,解决你的烦恼。一个系列广告这样说:在线使用虚拟形象系统,你 “最终就可以爱你的朋友,爱你自己,爱你的生活,如此简单。” 我们被虚拟的爱情吸引,被电脑游戏营造的奇幻世界吸引,也被 “机器人将会变成我们最好的伴侣” 的想法所吸引。我们晚上泡在社交网站上,而不是去与他人与世界建立面对面的联系。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我们对于这些网络替代品的幻想与依赖使我们得到了一些快乐和慰藉,但也已经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如今,我们需要专注于找到可以将我们带回现实生活的方法—— 带回到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圈子,我们的社会,我们自己的星球,它们需要我们。我们需要真实的联系或者不焦虑的独处,否则我们只会渐渐失去与人与这个世界的真正的感情链结,并且越来越孤独。

“一起独处”的相处方式隔绝了你我,成年的世界越联系却越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