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今天跟大家聊聊異形屏的那些事,曾經我也以為哪怕升降屏是一個過渡技術,但是它應該還是會穩很長時間,因為它是最舒服自然的平面,但是沒想到這麼快廠商們就開始“拋棄”它了,說到底,大家雖然整天吐槽異形屏,說強迫症犯了,但是回過頭……忍受度其實又很誠實……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Vivo NEX3S

升降屏會使手機的厚度和重量難以控制,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搜一下,目前市售的升降屏手機就幾乎沒有低於200g的。而且畢竟是做加法嘛,額外多一個部件,也挺佔位置的。這個是升降屏能夠普及但沒有去繼續被普及的主要原因。這種情況下要期待真正的“全面屏”也就只能期待一下屏下攝像頭和傳感器普及了。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三星調侃蘋果“劉海屏”的廣告

除了沒人接受不了的全面屏以外,要說最能接受的也就是下面這種“美人尖”,從我自己的Mate20 X這一年用下來,對使用的影響最小。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華為Mate20 X

不過Mate20 X因為是一個7.2英寸的大屏手機,所以攝像頭處做的是不如Realme X2這種更小的“美人尖”的。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Realme X2

​除了上面的,當下更加流行的,還是開孔屏,最早開孔屏還是來自三星比較多,不過現在其實很多廠家也都能做了包括京東方。但開孔往下細分,又分了左中右三種。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榮耀30S、三星S20+、Vivo S5

這種開孔屏早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是在開孔的一週圍,會有一點點偏暗,不過目前這一代已經鮮有這種問題。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開孔開在哪裡,我個人覺得在正中間是最不影響閱讀的,目前的手機都是屏幕最左邊顯示運營商、信號,最右邊顯示時間、電池,而不管在左邊還是右邊,都會讓原來的文字被迫往中間擠,讓你在異形屏之外,又多一個需要適應的東西。

那既然開孔和水滴那麼早就有了,還那麼多用大劉海的手機呢?還有明明開孔做的那麼小,還是有手機一定要開兩個孔做成橢圓形的“藥丸屏”呢?說到底,從蘋果,到之前華為的旗艦,保持這種“超有存在感”的前置設計,還是為了塞下結構光,讓人臉識別​做的更加安全。但為了這個是否真的值得,就比較見仁見智了,不知道大家覺得是人臉識別的安全更重要,還是你對人臉識別無感,更希望​劉海或者異形做的更加小呢?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華為Mate30 Pro、iPhone11

最近趕上剛上市還熱乎入了一臺P40 Pro,後續的評測會晚一點玩幾天以後發出給大家,但還是先忍不住吐槽想吐槽吐槽這個藥丸,存在感真的不可謂不強。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華為P40 Pro

擴展:

說完異形屏以後,再說一個略有點相關的,就是曲面屏,我在知乎上也看到有提問:買Mate30 Pro還是買P40 Pro,翻了一下,居然沒有人吐槽它的“瀑布屏”,上一代的Mate30 Pro和Vivo NEX3都用了這種設計,用了彎折角度特別大的這種曲面屏,​要說效果,的確驚豔,從正面看,兩邊就像沒有邊框一樣。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華為Mate30 Pro、Vivo NEX3

然而,缺點我個人覺得比異形屏遇到強迫症還難受…首先如果你橫屏看視頻,在彎折的地方,​就會有一個明顯的反光。我手裡沒有實拍的圖,但是從官方的效果圖的角度你也能夠看的出來這個地方的明顯反光。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其次,部分應用的適配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按鈕、信息​剛好在彎折部分。總結來說,下面的一張圖可謂一圖勝千言……好了,今天的吐槽就到這裡。

手機的“異形屏”也該是個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