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風波起,穩健保守如金地集團,也到了疲於借新還舊的境地

債券風波起,穩健保守如金地集團,也到了疲於借新還舊的境地

債券風波起,穩健保守如金地集團,也到了疲於借新還舊的境地


誰曾想,穩健保守如金地集團,也會落到疲於借新還舊的境地。但昔日光環已然褪去,快速擴張趕上隊伍的行程道阻且長。


文丨顧小白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


截至4月27日,金地集團仍然未對上交所關於“18金地03”公司債券票面利率下調一事遭到的質問提交回復,但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目前金地集團已決定不對該債權票面利率進行調整”。


一筆10億元的債券,把融資利率從5.29%調降到1.50%,金地集團就想賺個3700多萬元的中間差價。


房地產下調債券利率,本不是新鮮事。虧就虧在當初募集說明書中全篇大提“提升”,隻字未提下調,最後卻“耍流氓”地將其解釋為“提升負基點”。


執意用難看的吃相割韭菜,金地集團是真的缺錢了。


01

中金教你閱讀理解


“根據當前的市場環境,發行人選擇下調票面利率。”金地下調“18金地03”的理由看似敷衍,其實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市場環境是支持金地集團的。2020年一季度,新增債券融資成本較2019年全年下降0.46個百分點至6.58%,其中,境內債券融資成本為3.87%,較2019年全年下降1.34個百分比。


但10億元債券利率從5.29%調降到1.50%,利率水平已經低於餘額寶的收益率。若利率調整後投資人不選擇回售,金地集團將通過這波操作輕鬆節省3790萬元的財務費用。


面對此番操作,不少投資人怒氣中燒。投資有風險,按道理,企業對公司債券利率下調也不是頭一遭,作為一個成年人怎麼能這點道理都拎不清?


事實卻是,成年人尤其是成年投資人,追究對錯的目的終究是一場利益的博弈。


在“18金地03”的募集招募說明書中明確提到,在存續期的第2年末公司(金地集團)可選擇調整票面利率。到這裡為止,下調債券利率都還是順理成章。


而金地集團真正吃了啞巴虧的焦點在於,投資人堅稱招募說明書中提到了“存續期後1年票面利率為本期債券存續期內前2年票面利率加公司提升的基點,在存續期後1年固定不變”。


照此看來,金地集團確實有調整利率的選擇權,但這個選擇是單向的——只能提升,不能下調。


雙方就“利率調整權”一事來回周旋之際,引來了監管注意。在金地集團發佈下調“18金地03”利率公告的第二天,上交所立馬下發了關注函,並對此舉是否合規提出質疑。截止到4月27日,金地集團方面仍未對此作出回覆。


在此之前,金地集團以“因市場上投資人對條款有不同理解”為由申請債券停牌。隨後,金地集團與10餘名投資人就利率下調一事進行了一場深度的“閱讀理解”溝通會。


其間,作為“18金地03”承銷商的中金公司劃重點強調:雖然《募集說明書》絕大多數地方寫的都是“提升”,但這個提升也可以理解為“提升負基點”。


這個道理就好像,你老闆說今年給你漲薪,到最後你發現工資沒漲,甚至還被扣了10萬元。你的老闆拍拍你的肩膀說:漲薪“-10萬元”。


2020年迷惑行為大賞,中金公司在線教你閱讀理解。至於這場課外輔導的學習成果,最主要看的還是你能不能把語文老師的棺材板按穩了。


債券風波起,穩健保守如金地集團,也到了疲於借新還舊的境地


02

短期債務壓力巨大


顯然,這場在線教育並沒能說服投資者。未經證實的消息稱,此次金地集團與投資人深度溝通的結果是維持原利率不變。如果消息屬實,與“18金地03”同期發佈的另外6只債券或將同樣無法調整利率。


正經社梳理上述債券募集說明書瞭解到,除了核心數據的區別之外,7只債券的相關表述基本一致。資料顯示,在2017-2018年間,金地集團發行的7只債券中關於債券利率及確定方式中均約定,存續期後1年或2年,票面利率為相關債券存續期內票面利率加公司“提升”的基點。


上述7只債券涉及的資金規模高達120億元,若都按照票面利率下調至1.5%來計算,金地集團能從中節省8.4億元財務費用。但顯然,“提升”二字將這個可能性拉到了最低。


也就是說,因為這個白紙黑字的表述,金地集團買不了後悔藥,只能打落門牙吞下這最高接近10億元的“損失”。


這個結果,對於當前短期債務壓力巨大的金地集團而言,無疑是個雪上加霜的噩耗。


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金地集團總負債2524.46億元,同比增長19%。有息負債947.58億元,同比增加15%。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328.1億元,2018年同期僅為82.6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96.92%。


其中,長期負債佔比有息負債的比重為63.01%,相較於2018年81.85%的比重下降約19個百分點;短期負債佔比則相對應地有所提高。


目前,金地集團賬上約450.98億元的現金及等價物餘額和328億元的短期債務,對比起來尚有可覆蓋的能力。


不過正經社注意到,金地集團歷來有存在銀行的現金間接美化財務費用的習慣,一旦現金用於覆蓋短期債務,就會影響到後期財務報表的可愛程度。


數據顯示,金地集團仰仗於鉅額銀行存款的利息加持,在2018年、2019年分別錄得23.94億元和27.59億元利息收入。得益於此,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財務費用都呈現負值狀態。


顯然,裝修報表和覆蓋債務,金地集團的選擇是“都要”,“借舊還新”看起來是它給出來的解決方案之一。


來自上清所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2月以來,金地集團先後發行了四期超短期融資券、一期中期票據,以及一支已獲上交所通過的110億元小公募債券,發行利率均在2%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債券的用途幾乎都是用以償還到期的公司債券。


有業內人士分析,將“18金地03”利率下調至投資人無法接受的程度,或是想間接迫使投資人全部回售債券,而金地集團則可以藉此在當前融資成本較低的檔口再度大舉發債。


沒曾想,敗在了咬文嚼字上。


03

貴族迴歸道阻且長


自1992年涉足房地產以來,金地集團的房地產已經發展近20年。細數過去的成就,一頂“招保萬金”的帽子已過時許久。


在“碧恆萬融”的時代,除了萬科還有一戰之力,金地集團、保利地產、招商地產早已被房企四大金剛除名。


2019年,金地集團銷售規模突破2000億元,是“招保萬金”最後跨越2000億門檻的一員。此時萬科以6260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二,保利地產和招商蛇口分別以4652億元、2206億元排名第五和第12名。


在地產江湖中,有不少房企因為堅守特色而錯過了最佳擴張時期,從而掉隊。前有“高品質”的綠城控股,後有“科學築家”的金地集團。


在地產界,文科生萬科精於品牌建設和營銷,理科生金地集團則注重對房子的研究和實際技術運用。這樣的選擇,決定了新時代下的座次序列——前者迅速上了“規模化”的道,後者一路掉隊。


等到金地集團回過神來時,房地產的天早就變了。2016年,萬科規模超過3500億元。那一年,保利地產剛剛突破了2000億元規模,重啟高增長的金地集團剛剛邁過千億門檻,合併吸納了招商地產的招商蛇口則是在次年才突破千億。


從千億規模跨到2000億的臺階,金地集團僅僅用了三年。這個速度雖快,但時機已經晚了。放眼望去,如今業界的2000億規模與碧桂園領銜的7000億規模已經產生了巨大的鴻溝,想要跨越這道坎,並非又一個3年就能輕鬆實現。


從房企“四大金剛”到現在的二線房企,金地集團的貴族光環已然褪去。原本寄希望於快速擴張衝刺趕上隊伍,最終迴歸無望還招來一身疾患。


誰曾想,穩健保守如金地集團,也會落到疲於借錢還債的境地。


數據顯示,自2016年開啟快速擴張模式後,金地集團淨負債率就呈現了翻倍增長態勢。2016年-2019年間,分別為28.40%、48.22%、57.36%、60.24%。


資產負債率則從2016年的65.43%上漲為2019年末的75.40%。


當然,高負債運營是房地產快速擴張的不二法寶,但金地集團這場槓桿操作的質量卻不高。


正經社梳理瞭解到,2015-2019年,金地集團拿地金額從297億元漲至1200億元,翻了4倍。但在此期間,權益投資佔比則一直保持在40%-50%左右。相較之下,年度全口徑金額千億以上的房企中,絕大部分企業的權益佔比都在70%以上。比較而言,金地集團差距甚大。


受到權益投資佔比較低的影響,淨利潤成長速度一直不樂觀。其中,2017年至2019年間,淨利潤增速分別為8.61%、18.35%以及24.41%。


有業內人士分析,當前金地集團歸母淨利潤的近六成仰仗聯合開發項目產生的“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支撐,這對粉飾當期的業績作用不小,但這些股權投資收益一則並非現金,亦未分配入賬,不能用於企業運營,二則非主營業務收入,對於後續業績的可持續增長存在隱憂。


其次,在以合作開發為主要擴張手段的房企中,不少企業都面臨著合作成本推高、項目掌控力減弱等困擾。從市場等角度而言,過高的“合作開發”比重,能為房企提供隱匿負債空間之餘,也帶來了合作開發樓盤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等風險。


在金地集團的官網主頁上,有一句碩大的標語——做中國最有價值的國家化企業。但從幾近失速的擴張過程來看,又似乎已經將之拋諸腦後。【《正經社》出品】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校對|然然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