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明朝生死的一戰:8萬將士敵不過1萬,4位統帥只剩下了1位

話說努爾哈赤在建州起事,建國國號為後金,以“七大恨”為由,向大明帝國宣戰。今天要講的一場戰役是薩爾滸之役,又稱之為大清的龍興之戰,這場戰役是清攻明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導致明朝由攻勢被迫變為守勢。

決定明朝生死的一戰:8萬將士敵不過1萬,4位統帥只剩下了1位

這場戰役在邏輯上幾乎是說不通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為什麼呢?

首先,大明帝國在遼東已形成“服從”之勢,由李成梁鎮守遼東,而他鎮守遼東的方法非常簡單,不管哪個部落,一旦強大了,就立刻將這個部落的男人全部殺光,女人全部擄走做奴隸。這樣也就避免了在遼東地區形成新的權力中心、新的暴力中心,避免了出現一股強大的勢力影響到他,威脅到大明王朝,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努爾哈赤的勢力是很難形成的,但是它最終還是形成了。

決定明朝生死的一戰:8萬將士敵不過1萬,4位統帥只剩下了1位

還有一個就是力量的對比,當時女真部落的戰士不過萬人而已,而大明帝國派出了一支強大的部隊,這支部隊由四路大軍組成,兵力達74000人,此外還有朝鮮的聯軍,在史書上稱之為鳥軍,所謂鳥軍,就是說武器用的是鳥槍,這種武器殺傷力極大,而且在遠距離作戰上擁有絕對的優勢。

決定明朝生死的一戰:8萬將士敵不過1萬,4位統帥只剩下了1位

明朝的這四支部隊,由四員赫赫有名的戰將統領。第一員,杜松,史稱杜瘋子,這個人是位老將軍了,曾在戚繼光手下作戰,脾氣非常暴躁,有家將養子無數,統軍一萬多人。第二員戰將是劉挺劉大刀,這個人的養子是最多的,有幾百個,其部隊的作戰力也是非常強。第三個人是努爾哈赤的結義兄弟,叫李如柏,是李成梁的親兒子。第四個人是馬林,明朝名將馬芳次子,有文述“雅好文學,能詩,工書,交遊多名士”。此次明朝的軍隊可謂是來勢洶洶,有備而來。

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明朝為什麼還會慘敗呢?

縱觀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大多都是因為輕敵而導致最終的慘敗,加之此次戰役的主帥楊鎬是個昏庸之輩,所謂“主帥不力,何以統三軍”。說到這個楊鎬,他是有“前科”的,在朝鮮戰場上慘敗,事後還粉飾戰績,謊報軍情,如此之人怎能是個好的將領呢?

決定明朝生死的一戰:8萬將士敵不過1萬,4位統帥只剩下了1位

在薩爾滸之役中,楊鎬下令某支部隊攻敵的左方,某支部隊攻敵的右方,在這個命令下達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部署,四支部隊在荒野中各走各的路,沒有通信兵沒有前後聯繫,誰也不知道友軍在什麼地方。(喪失了統一的指揮)

決定明朝生死的一戰:8萬將士敵不過1萬,4位統帥只剩下了1位

而努爾哈赤的部隊,則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女真族戰士兇悍非常,歷史上有句話:“女真人不可過萬,一旦過萬天下無人可治。”當一支部隊被消滅時,其他三支部隊卻全然不知,如此一戰怎能不敗?到最後四支精銳部隊只剩下了李如柏的部隊,說到這個李如柏,他最後也是悲壯赴死,你說在同一場戰爭中,其他三支部隊都覆滅了,唯獨你沒事(前面說到他是努爾哈赤的結義兄弟),這時候的李如柏也是百口難辯了,最終選擇自裁以示清白。

決定明朝生死的一戰:8萬將士敵不過1萬,4位統帥只剩下了1位

在這場戰役後,明朝損失巨大,徹底失去了對遼東的控制,後金努爾哈赤形成了對大明帝國的不斷蠶食之勢。這場戰役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偶然在於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明末腐朽,新勢力崛起,以新換舊成為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