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閱讀沒方法?為你介紹:定向閱讀法——以《海底兩萬裡》為例

《海底兩萬裡》

定向閱讀——踏上探秘旅程,遍覽海底圖鑑

——閱讀方法點撥


孩子閱讀沒方法?為你介紹:定向閱讀法——以《海底兩萬裡》為例


原點語文

《海底兩萬裡》是“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扛鼎之作,著名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女兒》《海底兩萬裡》《神秘島》)的第二部。《海底兩萬裡》自問世以來,備受讀者青睞,老少咸宜,無問國別。《海底兩萬裡》有何魅力?竟吸引萬萬千千的讀者一往情深,一讀為快。只因她——直抵人心,滿足讀者獵奇探秘的心理。

十九世紀末,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地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等學科知識大發展,亦不斷地刷新著人們對置身其中的世界的認知。人們把探秘的目光伸向地球的角角落落,佔地球表面積百分之七十一的海洋,自然首當其衝。海洋有多深?海底有無生命?都有哪些動植物以及礦物?海洋為人類提供哪些資源?人類的腳步能否踏上海底?等等問題縈繞在人們心頭,揮之不去。《海底兩萬裡》似乎正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來,她以科幻的形式,帶領人們踏上那片神秘的土地。

可以說,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海底兩萬裡》,就是一部海底圖鑑。足夠讓你目眩神迷,唏天噓地,拍案不絕。

為揭秘海底這一“洞天福地”,作者並不是直白地分門別類地向我們介紹海底動植物及礦物,而是精心虛構了一場冒險旅行,由“怪現象”“怪物”起筆,懸念迭起,扣人心絃,勾起人們的獵奇心理,吊足讀者的閱讀胃口。然後,通過旅途見聞,讓我們遍覽海底風物。其中,“我”的切身感受,不僅增添了本書內容的真實性,更激發了人們對海底世界的嚮往與追求。

《海底兩萬裡》的故事並不複雜,卻以離奇驚險刺激緊緊攫取讀者的獵奇心。她講述的是法國博物學家阿羅納克斯教授在赴美參加科學考察活動欲返程時,受邀登上一艘驅逐艦驅逐盛傳的海上“怪物”,結果卻被“怪物”所俘獲。這“怪物”卻是尼摩艇長的“鸚鵡螺號”。阿羅納克斯教授一行被迫隨“鸚鵡螺號”潛水艇在海底遊覽,遍觀海底奇異世界。最後,他們歷盡艱險,方得逃脫,並將這一離奇的海底探秘之旅公諸於世。

與其說《海底兩萬裡》的故事離奇驚險刺激,不如說她以奇特的想象和幻想揭開了隱密在海底的自然風物的神秘面紗。同時,又昭告現代科技的發展方向——電、潛艇、潛水器、海底通道、海洋館等等。經典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恆的魅力,蓋源於既揭示當下,又指向未來。

有必要揭示一種閱讀此書的方法——定向閱讀法。它是基於滿足閱讀需求的一種讀書法,讓閱讀自然而然發生。欲理清“海底兩萬裡”的旅途蹤跡,便可以“海底兩萬裡的蹤跡”為閱讀需求定向閱讀此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標記“鸚鵡螺號”途經的地點,標記完成後,再將各個地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來。如此一來,“鸚鵡螺號”的航行蹤跡便一目瞭然。

認識未知事物,一睹芳容,似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永恆主題。基於對《海底兩萬裡》一書中未知事物的探索,同樣可以採用定向閱讀法。故事從“一八六六年出了一件怪異的大事,是一個沒人說得清也無法說得清的怪現象”開始。人們想盡辦法,想要認識這一“怪物”。再加上無法解釋的海上事故,有關“怪物”的各種爭論紛至沓來,“我”迫於形勢,在《紐約先驅論壇報》發表命名為“獨角鯨”觀點,結果引起了更激烈的爭論。公眾輿論形成後,美利堅合眾國組織一支遠征隊乘坐名為亞伯拉罕·林肯號的驅逐艦,清除獨角鯨。從踏上亞伯拉罕·林肯號開始,阿羅納克斯教授一行人便開啟了探秘旅程。


孩子閱讀沒方法?為你介紹:定向閱讀法——以《海底兩萬裡》為例


窺知未知事物的獵奇心,使人們的熱情呈現前所未有的高漲。文中寫道:

大家的眼睛都睜得大大的。說實在的,大家的眼睛和望遠鏡,都看花了,被那兩千美元的獎賞弄得眼睛眨都不想眨了。大家沒日沒夜地緊盯著洋麵,而那些晝盲症者在漆黑的夜晚視力要比常人高出百分之五十,所以獲得獎賞的機會更大。

至於我麼,金錢雖說對我並無誘惑,但我卻並不是船上不注意觀察之人。除了花費幾分鐘吃飯,幾小時睡覺,不管日曬雨淋,我都堅持待在甲板上。我目不轉睛地看著,看得眼睛痠疼,看得眼睛模模糊糊,而孔塞伊卻總是那麼冷靜漠然,聲音平緩地一再對我重複說道:

“如果先生把眼睛眯起來點兒,先生也許會看得更清楚一些的!”

顯而易見,這段文字把亞伯拉罕·林肯號上人們搜尋獨角鯨的急切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及至發現“怪物”,人們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呢?“一聽這喊聲,全體船員都朝捕鯨手跑過去。艦長、軍官、水手長、水手、見習水手,以及撇下輪機的機械師和扔下鍋爐的加煤工,全都往一個方向跑。”當然,湧向捕鯨手的還有一個人——正對此書的你,未知事物的吸引力由此可見一斑。及至被尼摩艇長俘獲擄入“鸚鵡螺號”的“我”便急不可待地觀察“鸚鵡螺號”。作者用大量篇幅,跟著“我”的足跡,帶領讀者認識“鸚鵡螺號”這一“怪物”複雜的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從而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

至此,踏上海底兩萬裡旅途的乘客和交通工具,均已具備,海底旅行正式拉開帷幕:“太平洋浩瀚廣袤,北至北極圈,南到南極圈,西達亞洲,東接美洲,跨越經度一百四十五度。太平洋是最平靜的海洋,水流平緩,潮湧不大,雨量充沛,命運召喚我在一種奇特的環境中首先體驗的就是這個大洋。”

風物只宜放眼量。旅途中,作者採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借阿羅納克斯教授的眼,為我們描繪了海底豐富多彩的動植物及海底,讓我們目眩心醉神迷。親愛的讀者朋友,請允許我摘引文中一段文字,開啟你《海底兩萬裡》的閱讀之旅:

整整兩個小時,鸚鵡螺號一直由這支水族部隊護衛著。它們在爭奇鬥豔,你追我趕,相互嬉戲。

我們始終興致勃勃地在觀賞著,驚歎之聲不斷。內德報魚名,孔塞伊分類,而我則面對這些形態美麗、活波可愛的魚兒,心醉神迷。我從未有機會觀賞在天然環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動著的動物。


孩子閱讀沒方法?為你介紹:定向閱讀法——以《海底兩萬裡》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