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懂的概率——你知道再生老二是男boy or girl?

你可能不懂的概率——你知道再生老二是男boy or girl?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我們周圍經常有人討論“去年生老二的都和老大一樣性別”、“今年生老二的都跟老大不同性別,兒女雙全啊”,曾經想要男孩或女孩子的家庭還會流傳著一些調節體質的秘方、生男生女的最佳受孕日期、是否孕吐、是否在孕期有什麼特徵等等,太多太多啦。

那麼這些茶餘飯後充斥著娛樂和神秘色彩的談資有沒有合理性呢?從科學的角度,當然沒有,這些大多是“小數定律”。

什麼叫“小數定律”呢?簡單的說,就是統計數字很少,出現的一種看似有規律、特別不均勻的情況,跟事情的真實情況一點關係也沒有。這個現象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戲稱為“小數定律”。

當樣本數不夠大的時候,會出現很多極端情況,甚至是被人們強行理解成自己想理解的規律,比如星座、屬相的運勢預測,地震的預測等等。即使我們去認識一個人,如果接觸的次數不足夠多、認識的時間不足夠長,也會被理解成我們自己想象的樣子,而不是真實的本人。

反過來,想起兒時看的宋丹丹演的超生游擊隊的小品,連著生了好多女孩,人們下意識的認為隨機應該是均勻的,下一個一定是男孩,這就是“賭徒謬誤”。也就是人們常常錯誤地理解隨機性,以為隨機就是均勻,如果一件事情在一段時間內發生概率不那麼平均,就錯誤的認為未來的事件發展方向會發生互斥的方向來均衡此前的事件。而實際上,概率論中有個“大數定律”的說法,是說如果在這一事之後發生了更多的同一事件,某一情況和其互斥情況會出現很多很多,基本是均勻的,那麼原來的那點差別也就非常非常小了,小到不會有差別了。這意味著要生成百上千個後代,男女的比例是均勻的,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不可能的。不過,這麼看來在漫長的四十億年的演化中,生命的走向是卓越的,而非完美的。

在初高中的數學、生物中,我們都學習過概率,也練習過很多習題。應用數學的概念,在初中生物課中我們學習過如何研究“光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嗎?”,學會了隨機取樣、重複性原則;“生男生女是否均等”實驗中,模擬了精子性染色體中X、Y出現的隨機性,大量重複實驗,不光自己實驗時重複做,還要取全班的數值做平均,這就是“大數定律”。在高中生物課中,我們學習過分離定律,這裡面也有一個實驗“性狀分離比的模擬”,模擬雜合子自交後代組合類型和比例,隨機性和重複性的體現,課本要求做50-100次,但是這個樣本還是很小,如果希望接近真實值,要加和全班甚至於全年級的總數。教師在講”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時會講述孟德爾的實驗過程,這個過程就體現了隨機性、誤差性、”大數定律“原則,孟德爾真的是遺傳學家中概率學的最好的啊,難怪豌豆種那麼好。

“自由組合定律”和“基因頻率”是學生們學習過程中反覆頭疼的概率題,可以出的很簡單也可以變得很難,做過之後只記得“紅眼殘翅果蠅“的後代們、”色盲白化boy“娶了”正常girl“的真愛故事,還有工業革命後期樺尺蛾的白天不懂夜的黑。要深刻理解概率,對今後的生活還是非常重要的,在大數據時代,因果關係遠不如相關性重要,概率是一種工具,除了遺傳學,懂得概率能夠從容的生活,不會被一些道聽途說的微信、微博熱文弄得大驚小怪,不會根據自己或周圍人的經驗判斷周圍的事物,學會看大規模統計,而不是人云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