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宏观·张瑜团队」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联系人:张瑜(微信 deany-zhang) 高拓(微信13705969808

事 项

1-3月财政收入同比-14.3%,前值-9.9%;1-3月财政支出同比-5.7%,前值-2.9%;1-3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2%,前值-18.6%。

主要观点

一、疫情冲击明显显现,二季度收入持续承压

由于多数税种根据上月情况申报纳税,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从2月份开始明显显现,1-3月各月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下降3.9%、21.4%、26.1%。

分税种看,主要税种降幅普遍有所扩大。增值税方面,除翘尾减收效果持续释放外,3月政策性减收也有所增加,油价大幅下跌加剧工业品通缩,对以现价计算的增值税也有较大影响。

1-3月企业所得税部分受去年增值税调整前“抢生产”导致的高基数影响,但预计仍将明显高于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水平。一方面可能由于部分非工业行业经营好于预期,也不能忽视地方在财政困难局面下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缴力度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得税采取“分期预缴”办法征收,1季度疫情对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影响预计将在4月份显现;二季度企业利润仍受内需未完全修复+外需进一步下行影响,工业品通缩将压缩工业企业整体利润空间。

一季度个人所得税同比增加3.5%,较1-2月降幅较大可能因年终奖发放结束导致。一季度个税仍为正增,一方面由于提高起征点实施专项附加扣除改革进入政策可比期,另一方面仍可能并未真实反映低收入人群、小微等无需或需缴纳个税较少群体的受冲击情况。

展望二季度,财政收入降幅将逐步收窄。但受国际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影响,财政收入仍呈下降态势。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下,税收收入对工业品价格变化的弹性较高,如工业品通缩现象持续,税收收入后续将进一步承压。后续一揽子减税降费措施也将对税收收入造成潜在压力。

分中央和地方看,呈现两大特征。一是3月各地财政收入降幅普遍扩大,二是一季度地方收入降幅小于中央,其中地方非税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观察到一季度地方非税收入的增长结构与2019年的“高增组合”非常相似。后续非税收入不排除通过更大力度盘活,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延续高增。

二、一季度实际赤字创纪录,关注5月专项债发行放量

一季度实际赤字为90年代有统计以来最高,且已超2014-2018上半年水平。

从支出结构看,仅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卫生健康支出维持正增长,而基建类支出累计降幅有所企稳。其中,以中央项目为主的交通运输支出降幅缩窄较为明显,显示3月中央或已在预算内发力基建,而地方可能仍受限于财政困难下的配套能力不足。

财政部明确“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我们预计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至少可达12071亿,5月单月新增可达8000亿纪录体量,来自专项债的基建资金增量二季度可达9909亿,全年或可达2.85~3.35万亿。如特别国债用于基建,用于基建增量资金会更高。

三、土地出让收入降幅快速收窄,后续修复空间或来自供给端

3月土拍市场明显回暖,百城土地溢价率继续上升,1-2月土地市场仅由核心城市出让优质地块独力支撑的结构有所改善。政策方面,国务院近期出台要素市场化文件,为核心城市土地增加供给指引长期方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夯实土地供应计划,适当增加年度土地供应量”。在目前房企需求端仍有疑虑的情况下,供给端的边际松动或将为后续土地出让收入提供修复空间。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经济大幅下滑。

报告目录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

报告正文

疫情冲击明显显现,二季度收入持续承压1-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4.3%,由于多数税种根据上月情况申报纳税,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从2月份开始明显显现,1-3月各月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下降3.9%、21.4%、26.1%。分行业看,1-3月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分别下降33.2%、27%、19.6%。据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介绍,财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税基减少,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采取减免税、缓税等措施,拉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约10个百分点。二是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增值税翘尾减收效果持续释放,拉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约5个百分点。此外,为了让各地疫情防控经费得到保障,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452亿元。不考虑社保费用减免的情况下,我们估算包括疫情防控资金在内的主要“战疫”政策年内增支减收已达5390亿元。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

分税种看,主要税种降幅普遍有所扩大。一季度增值税同比下降23.6%,降幅较1-2月扩大4.6个百分点,除翘尾减收效果持续释放外,3月政策性减收也有所增加,如全国阶段性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政策开始执行。此外,近期油价大幅下跌加剧工业品通缩,对以现价计算的增值税也有较大影响。企业所得税部分受去年增值税调整前“抢生产”导致的高基数影响,1季度同比下降12.8%,降幅较1-2月扩幅较大,但预计仍将明显高于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水平(1-2月增速为-38.30%)。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部分非工业行业经营好于预期(如信息技术业、金融业),也不能忽视地方在财政困难局面下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缴力度的倾向;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得税采取“分期预缴”办法征收,大部分企业均按季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2019年4季度企业盈利状况较好因素拉动今年1月份企业所得税入库数额较大,造成增幅较高,1季度疫情对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影响预计将在4月份显现;此外,二季度企业利润仍受内需未完全修复+外需进一步下行影响,工业品通缩环境也将压缩工业企业整体利润空间,疫情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在二季度继续显现。一季度个人所得税同比增加3.5%,较1-2月降幅较大可能因年终奖发放结束导致。一季度个税仍为正增,一方面由于提高起征点实施专项附加扣除改革进入政策可比期,另一方面仍可能并未真实反映低收入人群、小微等无需或需缴纳个税较少群体的受冲击情况。

展望二季度,随着我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复工复产正逐步接近正常水平,财政收入降幅将逐步收窄。但受国际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影响,财政收入仍呈下降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下,税收收入对工业品价格变化的弹性较高,如工业品通缩现象持续,税收收入后续将进一步承压。此外,后续一揽子减税降费措施也将对税收收入造成潜在压力。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

分中央和地方看,呈现两大特征。一是3月各地财政收入降幅普遍扩大。在部分已公布3月财政收入的省市中,除吉林外,3月财政收入降幅多呈扩大,体现疫情对财政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性。二是一季度地方收入降幅小于中央。一季度,地方本级收入同比下降12.3%,降幅比中央低4.2个百分点,据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介绍,“主要是部分地区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增加非税收入”,一季度地方非税收入增长3.1%。地方非税收入占总非税收入约80%,其增长结构可以较好地代表整体非税收入结构,我们观察到一季度地方非税收入的增长结构与2019年的“高增组合”非常相似——一季度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有偿转让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来自特定国有金融机构与央企利润上缴)分别增长14.5%、1.1倍,合计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幅6.5个百分点。同时,持续减轻企业负担,涉企收费继续下降,包含教育费附加在内的专项收入下降5.7%,行政事业性收费下降11.5%,“国有资本两项”高增+专项收入、行政性事业收费双降结构与2019年类似。考虑到今年疫情导致财政空前困难,后续非税收入不排除通过非常时期的更大力度盘活,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延续高增。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

二 一季度实际赤字创纪录,关注5月专项债发行放量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5.7%,较1-2月扩大2.8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小于收入,显示收入掣肘下支出仍相对积极。以财政收入累计值-财政支出累计值(绝对值)衡量,一季度实际赤字为90年代有统计以来最高,且已超2014-2018上半年水平,一季度财政收支压力可谓空前。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

从支出结构看,季度主要支出科目中仅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卫生健康支出维持4.8%的正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转为负增,显示后续纾困政策仍有发力空间,基建类支出累计降幅有所企稳。基建类支出中,交通运输中央项目较多,而城乡社区、农林水事务支出以地方项目为主,一季度交通运输支出降幅缩窄较为明显,显示3月中央或已在预算内发力基建,而地方可能仍受限于财政困难下的配套能力不足

:一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同比增长3.7%,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多达7%。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

除预算内基建支出以外,近期国常会与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及的专项债也是基建资金的重要来源。据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新闻发布会介绍,“按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经履行法定程序,近期拟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正指导各地尽快将专项债券额度对应到具体项目,组织做好债券发行准备工作,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确保早发行、早使用、早见效,尽快形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由于此前两批提前发行专项债共1.29万亿额度截至3月31日仍有2071亿未发完,假设第三批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二季度能全部发完,在不考虑两会正常下达今年专项债额度的情况下,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将至少可达12071亿,若“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意味着至少发行80%的第三批提前下达额度,则5月单月专项债新增发行至少可达8000亿的纪录体量。此外,此前财政部已明确今年专项债不得投向土储棚改方向,且年内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换言之,投向广义基建的比例实际上已是100%。若年内专项债仍全部投向广义基建,估算二季度来自专项债的基建资金增量至少可达9909亿,全年3.5万亿~4万亿新增专项债发行假设下,基建资金增量或可达2.85~3.35万亿。如特别国债用于基建,用于基建增量资金会更高。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

土地出让收入降幅快速收窄,后续修复空间或来自供给端

1-3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2%,降幅较1-2月收窄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7.9%,降幅较1-2月收窄8.5个百分点。3月土拍市场明显回暖,百城土地溢价率继续上升,主要由二三线城市热点地块贡献,而一线城市多现底价成交,显示1-2月土地市场仅由核心城市出让优质地块独力支撑的结构有所改善。3月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环比翻番,而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受土地挂牌交易时间调整的影响,仅约为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一半,部分成交面积仍留待4月体现。政策方面,国务院近期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核心城市土地增加供给指引长期方向,4月10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发布会时也提出 “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夯实土地供应计划,适当增加年度土地供应量”。在目前房企需求端仍有疑虑的情况下,供给端的边际松动或将为后续土地出让收入提供修复空间。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4月21日发布的报告《财政需盘活非税收入,万亿专项债放量在即——3月财政数据点评》。识别二维码,进入创见小程序。

【扩内需系列】

新基建一本通:建什么?建多少?谁出钱?谁受益?——扩内需系列一特殊战疫时期,特别国债扛鼎?——扩内需系列二

【疫世界资产观系列】

美股美债怎么看?——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沙、俄油价战?——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二看不见的恐惧——美联储3.15超级组合拳后的六点思考?——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三当下海外问题的交流看法——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四

当前中资美元债投资ABC——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五美国货币基金抛售潮会带垮美票据市场吗?——疫世界资产观系列六黄金只待通胀发令枪——疫世界资产观系列七

【战“疫”系列】

经济有近忧,金融无大险,冷春过后自然暖——基于疫情影响的三大评估与两大展望&战疫系列一股市异常波动与降息的六大看法——战疫系列二外资机构如何评估疫情的影响?——战疫系列三怎么看西贝之忧?——从四大行业的现金刚性支出看疫情的冲击&战疫系列四什么是复工的“马蹄钉”?——从口罩的估算讲起&战疫系列五经济影响再评估——战疫系列六还有多少人需要赶路?——战疫系列七对抗疫情要花多少钱?——基于财政视角&战疫系列八战“疫”政策三阶段梳理及复工跟踪——战疫系列九复工的三个概念辨析——战疫系列十

战“疫”费钱,财政的出路在哪里?——战疫系列十一经济政策从“暂停”进入“小跑追赶”——疫情防控和经济工作部署会议点评&战疫系列十二

掉进黑天鹅湖的CPI——战疫系列十三地产如何带着镣铐跳舞?——战疫系列十四美国疫情的不同声音——战疫系列十五“人”是最重要的——“稳就业”的四点看法&战疫系列十六

M1拆分框架:一个连接经济与市场的核心指标--数论经济系列一

贸易战下的中美CPI:短长期和分项影响全拆解--数论经济系列二

汇率升贬之外的思考与指标应用--数论经济系列三

步随溪水觅溪源--制造业投资预测框架&数论经济系列四

功夫在降息之外:美联储政策框架的十字路口--数论经济系列五

五大视角全面回顾中美贸易摩擦--数论经济系列六

美国经济全景--“双时钟”视角兼论美国经济领先指数构建&数论经济系列七

降息概率何时还会再背离?--详解FedWatch和WIRP计算方法&数论经济系列八

酒饮微醺,过犹不及--论地产不可承受之重&数论经济系列九

越来越近的欧元反弹——再论欧美经济不一样的“差”&数论经济系列十

经济有近忧,金融无大险,冷春过后自然暖——基于疫情的三大评估与两大展望

关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7个重要数据

中央之“念”,部委如何“回响”?——30部委2020年工作部署梳理

明年1季度还会“开门红”吗?

踏边识界,持盾击矛——2020年策略报告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

从三因素框架看美债利率--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一

长缨缚苍龙--中资美元债年度报告和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二

2019年外资行一致预期是什么?--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三

3万亿外资青睐何处--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之四

2019年油价:“油”问必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五

“金”非昔比--大类资产配置框架系列之六

特别的时候,特别的国债--思想汇·第七期

稳增长中“消失”的国开行--思想汇·第六期

国企去杠杆的三问三猜--第五期

宏观调控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第四期&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全球债务的椅子游戏--第三期

全球之锚:美国利率曲线的诅咒--第二期

或许存在的六个预期差--第一期

关于贫富差距和个税调整的胡思乱想--系列九

券商股东面临大洗牌?--系列八

汇率的经验和政策工具都有什么?--系列七

汇率破7概率极低--系列六

历史不会简单重演--系列五

协议签署后的后续安排有哪些?贸易摩擦缓和十问十答

第二轮反制措施姗姗来迟,中国企业可以从哪些国家进口?

特朗普第二轮关税威胁,哪些行业首当其冲?

除了出口,关税战潜在影响是重构全球产业链布局

中美贸易谈判,美国“要价”是什么?

一文读懂美国赴华贸易谈判团队

美国顶尖智库眼中的中美贸易争端

中美贸易摩擦将走向何方?

中美贸易博弈将如何映射国内政策?

美国精英阶层如何看待中美关系--华创宏观高端午餐会纪要

华创证券钓鱼台会议第10期:中美关系展望

调整汇率风险准备金率的表意与深意--系列一

人民币汇率的近忧与远虑--系列二

土耳其货币暴跌对中国的“兜圈式”影响

【高频观察·每周经济观察】

系好安全带,二季度海外需求或俯冲加速——每周经济观察第13期

【高频观察·中资美元债周报】

海外避险情绪发酵,投资级趁势上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23

外债登记管理新规落地,高收益市场收复失地--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16

一级发行平淡 二级高收益上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09

避险情绪再起,投资级上涨,高收益折戟--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202

一级发行延续活跃,二级高收益维持上涨--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119

一级房地产发行开闸,二级高收益涨势延续--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112

中资美元债迎“开门红” 高收益领涨市场--中资美元债周报20200105

圣诞节平稳收官,一二级市场平淡--中资美元债周报20191229

【高频观察·全球央行双周志】

全球不确定性提高后,各国经济会何去何从?--全球央行双周志第20期

国际机构如何评估全球经济增长?--第19期

全球迎来人口老龄化挑战--第18期

2019年央行对风险事件和财政政策如何评估?--第17期

2019年美欧日货币政策怎么走?影响如何?--第16期

金融危机的反思:我们离下一轮危机还有多远?--第15期

低通胀与攀升的全球债务:只是一个巧合?--第13期

为什么本轮紧缩周期对金融条件的影响弱化?--第12期

如何理解美国经济向好但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第11期

【高频观察·中国信贷官调查】

2018年信贷利率将加速上行--2018年1季度中西部城商行隐现资产荒--2018年2季度信贷需求趋降,利率上行减速--2018年3季度银行投贷节奏前倾,资产荒预期浓厚--2019年1季度

“资产荒”从总量走向结构--2019年2季度

“资产荒”边际缓解,四季度信贷向好--2019年4季度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摘编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