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升級

來源:中國國防報

原標題:“老芍藥”煥發“第二春”? 俄羅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升級

俄羅斯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升級

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

近期,俄羅斯烏拉爾運輸機械公司完成2S7M型203毫米自行加農炮(簡稱2S7M)的現代化升級,即將交付俄軍部隊繼續服役。這種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自行壓制火炮,前身是令人生畏的2S7“芍藥”自行加農炮(簡稱2S7),能夠在50千米距離上發射高爆破片榴彈、混凝土爆破彈、化學彈甚至戰術核炮彈。然而,在遠程壓制火炮領域,203毫米口徑早已落伍,取而代之的是52倍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那麼,為何俄羅斯仍死抱這種“冷戰恐龍”不放手呢?

203毫米巨炮

上世紀30年代,為彰顯蘇聯軍事工業的進步和蘇聯紅軍的強大,在斯大林的親自過問下,蘇聯推出B-4 M1931型203毫米重型榴彈炮(簡稱B-4榴彈炮)。該炮全重15.8噸,比許多坦克還重。當時,蘇軍已裝備性能優良的152毫米重型榴彈炮,B-4榴彈炮被認為“華而不實”,裝備數量並不多。

蘇芬戰爭期間,B-4榴彈炮“意外”獲得展現實力的機會。面對堅固的芬蘭曼納海姆防線,蘇軍152毫米榴彈炮表現乏力。B-4榴彈炮被運抵前線,採用直瞄射擊方式,一舉擊潰芬蘭人的防禦體系。此後隨著二戰爆發,B-4榴彈炮在與德軍的攻防戰中再次大顯身手,“斯大林重錘”的綽號逐漸傳開。在柏林戰役中,德軍躲在混凝土防禦工事中負隅頑抗,蘇軍將B-4榴彈炮推進至目標前200米至300米距離上進行直瞄射擊。一棟棟大樓被摧毀,步兵伴隨著“斯大林重錘”的怒吼聲發起衝鋒,撕碎德軍防禦線。

二戰後,大口徑榴彈炮被用於發射低當量戰術核炮彈。各國開始研發核火炮,蘇軍在B-4榴彈炮基礎上推出2S7。

2S7的基本設計是在主戰坦克底盤基礎上,安裝一門59倍徑2A44型203毫米加農炮,組成自行加農炮系統。這種火炮系統可以發射高爆破片榴彈、火箭助推榴彈和戰術核炮彈。在巨大的推力下,2S7可將彈丸投射37.5千米以上的距離,成為蘇軍威力最大的火炮。

“冷戰巨獸”

2S7體型龐大,結構複雜,採用超長履帶式裝甲底盤,由一臺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最大行駛速度為50千米/小時。車輛還配備輔助動力單元,在主發動機關閉後為火炮系統提供動力。

2S7需要多達14名班組成員操作才能投入作戰,但其車體內僅能搭載7人,其餘人員需乘坐彈藥補給車隨行。射擊時,2S7後半部分車身降低,並將車尾駐鋤插入地面,以此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射擊平臺。開火前,士兵必須做好防護,否則開火的巨大聲響會導致雙耳失聰。

儘管體型龐大,但2S7內部空間侷促,僅能攜帶4發炮彈和發射藥包,需要彈藥補給車給予補充。2S7使用的高爆破片榴彈彈丸重110千克,內含17.8千克高爆炸藥,最大射程37.5千米;火箭助推榴彈彈丸重103千克,內含13.8千克高爆炸藥,最大射程47.5千米;新型火箭助推榴彈射程達到55千米,超過當時的152/155毫米榴彈炮射程。此外,2S7還能發射戰術核炮彈,當量在3千噸至4萬噸之間可調。

由於彈體沉重加上裝填流程複雜,2S7射速比較緩慢,最大射速為每分鐘1.5發。作戰中,2S7一般以最快速度發射1發至2發炮彈,然後迅速駛離原炮位,以免遭到對方反炮兵火力打擊。

2S7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服役,隨後,蘇軍又推出改進型2S7M,射速提高到每分鐘2.5發,車體載彈量8發。目前,2S7和2S7M在俄羅斯、白俄羅斯、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陸軍中均有裝備。俄烏武裝衝突期間,雙方曾使用2S7對射。

不可避免的落幕

目前,俄軍共裝備60多輛2S7和2S7M,大部分是改進型2S7M,但均存在老化問題,跟不上現代戰爭節奏。

近年來,俄軍開始對2S7M升級,主要包括改造車體,換裝變速箱和發動機;升級車載電子設備,以融入俄軍作戰體系。升級後,2S7M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可通過無人機或其他戰場偵察系統獲取目標信息。俄軍為新火炮命名“量角規”,打破過去蘇聯炮兵以花名為火炮命名的傳統。

不過,2S7M已無進一步發展可能。究其原因,203毫米口徑加農炮在炮兵裝備中的主宰地位已經被52倍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取代,後者在射程和打擊精度方面均超過前者。而且,隨著核炮彈小型化趨勢,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也可發射核炮彈,使得203毫米口徑加農炮喪失最後優勢。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平均射速為每分鐘8發至10發,爆發射速每分鐘4發,火力投射效果遠超203毫米口徑加農炮。

2S7M的升級改造,是俄羅斯在軍費缺乏情況下,發揮老炮餘熱的一種做法。然而,這款火炮終究太老,可以預見,其即便升級後煥發“第二春”,也很難與後來者競爭,未來難逃被淘汰的命運。(王笑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