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家陈萍:我在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守护医护安全

4月21日,四川最后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结束隔离休整,踏上回家路。这其中,就有一人赴武汉的院感专家陈萍。

陈萍,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院长助理,艾滋病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参与过SARS、人感染H5N1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2月12日,在疫情防控最紧张时,陈萍作为国家卫健委派驻武汉院感专家组成员之一,临危受命,一人一队,从成都逆行武汉,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她到达后,这两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无一感染!

从2月12日启程到4月7日返川,56天里,陈萍经历了什么?封面新闻对话了陈萍。

四川专家陈萍:我在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守护医护安全

4月7日,陈萍圆满完成任务,返回成都

出征//

“我还是紧张,但这个紧张是能承受的”

封面新闻:您是什么时候接到通知,出发去武汉?

陈萍:2月11日晚接到的通知,12日下午4点左右出门,下午5点过上的火车。坐的是成都到广州的绿皮火车,当时火车在武汉已经不停靠了,通过联系后,火车专门在武昌停,我一个人下车。

封面新闻:您在火车上是什么情况?

陈萍:刚开始人不多,一个车厢就稀稀拉拉几个人,下半夜人就满了。那天在火车上,我睡觉都戴着口罩,因为在火车那样的密闭空间,当时的疫情形式下,戴口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封面新闻:在那种情况下,您会紧张吗?

陈萍:还是紧张。特别是出发前,武汉的状况不太清楚,医院的状况不太清楚,感觉未知的因素较多,而我去支援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新冠疫情的“风暴眼”。

我作为院感专家去支援,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工作,确保医务人员安全,是我特别关注的。其次,作为支援专家,又是院感的专家,咱们去武汉支援,自己得以身作则,不然不是支援而是给武汉增加负担了。基于这两个因素,我还是紧张,但是这个紧张是我能承受的。也可以说,把紧张化成了安全警示与工作动力吧。

“一位民工大姐的关心,让我心里特别暖”

封面新闻:在火车上,遇到什么特别的事吗?

陈萍:我刚上火车,旁边一个民工大姐,她就很热心地问我到哪儿下?我就说我到武昌。她说武昌下不了吧?后来她反应过来说,你是医生吧。然后就挺关心我的。

凌晨5点过,我准备下火车了。大家都在熟睡,那个民工大姐也睡得非常香,突然,她蹭地一下起来,睡眼朦胧的样子,使劲拉着我说:哎呀,你去要小心哦,武汉冷得很哦,衣服带够没有?拽着我反复说。她的这个举动让我心里特别暖。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守护大家的安康,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四川专家陈萍:我在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守护医护安全

陈萍(左一)与战友

封面新闻:您到武汉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陈萍:我是13日凌晨6点半左右下的火车。13号上午到的武汉,上午在酒店,把房间全部都打扫一遍,房间里面划了三区,外出的鞋放哪里、衣服挂哪里都做了规划,平时没那么多讲究的,在特殊时期都讲究起来了。下午就去了金银潭医院报到。

作战//

“改建医院,没有打一道墙”

封面新闻:您在武汉支援了哪些医院?

陈萍:国家卫健委派我去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到武汉后,正好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需要感控支援,找到我,请我去指导。在给国家卫健委报备后,也就把支援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常态化了。

封面新闻:您觉得在武汉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陈萍:我倒还没觉得个人有什么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首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阻击战。平时收治传染病病人,我们作为常规诊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打破了常规的医疗。比如,在我支援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院本身的医务人员长时间作战,比较疲惫,虽然来了很多外援,但外援很多没有从事过传染病,而且来自不同的省份的不同的医疗团队,如何整合资源?如何统一认识?如何标准化操作?

其次,当时防护物资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所以院感压力很大。

四川专家陈萍:我在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守护医护安全

讨论工作

封面新闻:那您如何去解决困难?

陈萍:因为突如其来,因为支援多,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去的时候金银潭医院医务人员在院感、传染病方面的认识、理解、执行就不太统一,所以我们首先就要把院感要求做到统一、规范、明确。在这个上面,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从规章制度建立,到三区流程优化,直观清晰的图示,每一个病区的沟通培训等等。当时物资紧缺,我们感控团队对每一件防护用品进行鉴定,评估使用范围,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合理使用,最大程度保障医务人员安全。

封面新闻:您改建医院时,有没有大整改?

陈萍:没有。精卫中心没有收治传染病的经验,病区的改建、三区的规范特别重要。但改建医院得考虑到平战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既要符合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的要求,又要考虑不给医院后期增加负担,还要考虑工期和施工难度,2月上旬,施工难度大,人员材料都是棘手的问题。

武汉精卫中心改建了三栋病房楼,没有敲掉一堵墙,主要是通过增加隔断来进行改建。但改建后,确实是实现了三区两通道。疫情一结束,医院把隔板一拆,马上就可以恢复正常诊疗。

四川专家陈萍:我在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守护医护安全

陈萍(中)正在武汉帮助医院改建

“只要你们按照今天说的做了,绝对是零感染!”

封面新闻:您对医务人员进行了怎样的培训?

陈萍:我个人的体会是,培训要融合实际操作。

比如2月20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改建后的病房准备投入使用时,我就带着他们医务人员现场培训,比如进抢救污染区需要做什么防护,进污染区需要做什么防护,边走边说。那天我们走了两遍,一个点位一个点位讲,边讲边改流程,现场也就把流程定了。

封面新闻:在武汉,您认为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关键是什么?

陈萍:

第一,所有医务人员,都要按传染病的要求来,大家一定要有一致性。比如,我和你约好,在这个地方,我们都视它为清洁区,所有人都来遵守这个规定,那么,我不做任何防护,在这里是很安全的,如果你犯规,我就不安全了。

第二,医务人员的信心非常重要。我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体会非常深。2月,医务人员感染的压力还是很大,但是那个时候,我培训时直接给他们说:只要你们都按照今天说的做了,我们绝对是能做到零感染!当时他们听到我这句话,觉得很吃惊,面对新冠,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是觉得信心不足。

但不管是为社会,为医院,为个人,医务人员零感染,是我们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为了帮助大家树立必胜信心,病区启用后,我多次去现场跟医务人员沟通,每一个问题我们都深度沟通,尽量让医务人员不仅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还能举一反三,几个回合下来,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感控认识显著提升。现在看来,确实就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

第三,传染病三区的改建一定要规范。当时我们在现有条件下改建病房,真的是做了规范的三区两通道改建,并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流程,医疗废物转运怎么转运,病人怎么走,医务人员怎么走,在哪个时间段做什么,都规范并固化下来了。

后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师,不止一次给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欣慰,他们说:我们医务人员,在这个隔离病房里上班,觉得很安全。

他们居然会在传染病病房,在新冠面前,会说安全两个字,我真的觉得心里很欣慰,他们有这样的感觉,我也踏实多了。

通过与金银潭医院和精卫中心协同作战,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实现了把精卫中心从建筑布局、医院管理、专业知识全方位打造成为规范的传染病医院。不仅战胜了新冠,也为两家医院建立了一支带不走的感控队伍。

四川专家陈萍:我在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精神卫生中心 守护医护安全

陈萍在武汉

回家//

“回家后,最想吃一碗家里的小面”

封面新闻:此次到武汉,家人有什么反应?

陈萍:新冠疫情开始,我有种战士盼望上战场的感觉,时刻做好去武汉战疫的准备。我孩子大二,跟他探讨过,如果有机会去武汉,妈妈想去,想征求他的意见,儿子很理解、很支持。同时,我还是感受得到儿子没说出口的担心。但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妈妈的专业能派上用场,为国出力,逆行到武汉,更多的还是为妈妈感到自豪。

封面新闻:在武汉会每天和家人报平安吗?

陈萍:会报平安,我们家那小子,典型的工科男,不会用语言给表达,但从儿子寥寥数语,能感觉到他的牵挂。不爱做饭的老公每天会微信给我晒一晒他为儿子做的菜,还有新菜的创新,聊一聊趣事,默默地支持着我。

封面新闻:您是什么时候接到启程回川的消息呢?

陈萍:我是4月7日回川的。我支援的这两家医院,基本上快圆满收官了。6日上午接到通知,说是10日或9日走,后来快到中午时接到通知,可能第二天就走。消息还是来得很突然,按我的心理预期,估计是4月中旬。

封面新闻:您收到返川通知时,是什么心情?

陈萍:心里还是很激动,也有不舍。当时我和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老师、精卫中心老师相处了近两个月,战疫时期的友谊,挺有感情的。平时工作期间都很淡定,但是突然接到返川通知时,还是很激动,我就给金银潭医院的伙伴们说,咋个接到电话我就开始想家了。

封面新闻:回家后最想吃什么?

陈萍:虽然感受到了武汉全力以赴的后勤保障,但饮食还是不太习惯,在武汉的时候,很多的朋友同事都在关心我,用成都化的方式表达关心:“等你回成都,我请你吃火锅。”放心,我都记着账的哦,会挨着让大伙请客的。但我最想吃的还是家里的小面,在武汉的时候常常想,什么时候吃上一碗自家小面那就舒爽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