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作偽

有一次我去一個很大的老闆那兒,他給我出示了自己收藏的各種古玉,全部是臆造文物。我跟他說,他不相信。他說:"這些東西很便宜就到我手了,作這樣的偽成本很高。花這麼大成本,有何必要?"。他老問我有何必要,我就覺得太有必要了,你花錢買了,就是他的必要。


和田玉的作偽



便宜可能有兩個理由。第一,這個老闆反覆講成本問題,他認為低於成本的事兒是不幹的。這點從商業角度上講沒錯,低於成本的事肯定不能幹。作偽的人也不可能花三萬塊錢的成本,做出個東西,一萬塊錢賣掉,這是不可能的。但問題是我們認為他的成本是三萬塊錢,他自己並不這麼認為。他自己的勞動就不計成本,自己作偽的時候,工錢是零。玉的材料可能也比你想象的便宜,這是你成本上的一個判斷誤差。

第二,就是可能真的低於成本出售。我見過很多,不光是玉器,包括瓷器、傢俱等等,都可能低於成本賣給你。為什麼呢?因為作為的人一次做的多,比如同時做了五個,平均一個是一千塊錢的成本。他第一個就賣了五千塊錢,等於成本全回來了。那他下面完全可以低於成本賣另外四個,這一點兒都不新鮮。所以很多人跟我說:"不可能是假的,怎麼會那麼便宜賣給我?"為什麼便宜?就是因為他賣的全是賺的,前面早把本錢賺回來了。到農貿市場買過菜吧?最後扒堆的都不計成本。


和田玉的作偽



玉器作偽的方法比較多,第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致殘。給你一個非常完整的玉,你老不相信,做好了以後敲下去一塊再給你,你可能就相信了。

第二個常見的方法是做沁。玩玉的人都講究沁,過去說血沁、屍沁、土沁,各種沁。埋在土底下沁進去的。所謂血沁和屍沁都是因為玉器有時候挨著人身子,古人認為吸收了人的血氣,所以它的顏色就不一樣了。直到今天很多人很喜歡有變化的玉,而有的玉沁確實非常漂亮。

沁是可以做進去的。我們記住這一點:凡是自然形成的東西,人為一定能做。不僅僅是玉器,傢俱和其它工藝品做舊都一樣。比如過去說石頭,年頭長了會有風化現象。這一千多年的風化,做不出來吧?今天很容易,用造船廠的除鏽機,噴砂的機器做。工人拿著噴砂的機器噴那石頭,一邊呼呼地噴,一邊說:"噴一小時可就到明朝了,再過一小時就到唐朝了,你要哪個朝代趕緊說,過了可就回不來了!"看著很簡單,不像想象的那麼複雜。但是人為的形成可能跟自然的形成中有一種微妙的差異,這需要你慢慢地去體會了。


和田玉的作偽



玉做沁的方法很多,我只能簡單地說,不想說得太複雜,砸了別人的飯碗。

良渚玉器是作偽者比較感興趣的,因為喜歡的人多。良渚最多的是"雞骨白"玉器,最簡單的作偽方法就是用火燒。什麼東西也經不住火燒,玉一燒就成雞骨白了。但燒大發了,玉就變得很脆,一掰就折。

過去有一種說法,叫羊玉、狗玉。怎麼做呢?很不人道。作偽的人把羊或狗的後腿拉開一個口,把玉縫進去,擱上一兩年。這期間羊別被狼吃了就行。最後把玉再從動物的後腿里弄出來,它裡頭就含有血沁了。

還有一種叫風玉,把玉在高溫下煮,煮後拿出來往雪地裡一擱,風一刺,玉上面就有細如毛髮的裂痕,看上去像是年頭很久。再比如過去我聽老師傅講:油炸鬼,把玉下油鍋炸。再有就是更下作的手段,比如把玉扔到糞坑裡等等,五花八門,你能想起來的,他全能想起來。作偽的方法很多,我們怎麼去辨識它呢?我沒有辦法用一句話教給大家怎麼辨識。如果你想學這門知識,就要自己慢慢琢磨,慢慢比較。如果你不想學,聽聽就拉倒了。誰把古玉拿到你手上,你上來說:油炸鬼吧?先嚇唬他一下。


和田玉的作偽



玉器作偽還有一個手段:改造。首先是大改小。在漫長的歷史當中,玉器很容易磕碰,或掉地上摔掉一塊,找著還能粘上。找不著怎麼辦呢?乾脆大改小。對於大改小的玉器,一般來說,要注意它的紋飾,注意它的基本的制式。你要對古代玉器有所瞭解,就可以看出不對勁兒。第二,添字。一塊玉本來是素器,素的沒有帶字的值錢啊!就往上添字,添各種想象的詞。添字往往會在中國書法的演變、文字的歷史、文字的內容上露出破綻。第三,增加紋飾。一看素璧不好看,這回不添字了,改在上面磨個西番蓮。這下磨壞了,西番蓮是明清以後的紋飾。怎麼磨上去也是谷紋璧、臥蠶紋,你得磨出當年的紋飾。因為素器不如帶紋飾的值錢嘛,所以在商業上,很多人會用此欺世。再有就是加深紋飾,歷史上有紋飾模糊了,不清楚了,工人按照它的路子給加深一點,這個非常難分辨的。因為它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一點。

今天的作偽手段相對以上這些,又增加了一些過去古人沒有的化學方法。我見過作偽的人家裡跟化工廠似的,都是各種試劑。再有就是高壓,自從有了壓力鍋以後,我們就知道高壓確實。平時燉雞得一鐘頭,高壓鍋20分鐘雞就爛了。在高壓下,可以很容易作偽。比如顏色可以很快地吃進玉里面。


和田玉的作偽



我們常在玉器界聽到一個詞叫"提油"。是指做出玉的皮色。玉皮色的概念,對於一般人來說非常強烈。玉皮色有黑、褐、紅、黃等等。對皮色的追求,歷史上是一段一段的。比如乾隆早期,社會不追求皮色;到乾隆晚期,開始追求皮色。今天的收藏也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都追求白玉;進入2000年以後,大家開始知道這個皮色的優美。開始追求皮色。玉器中講究保留局部的皮色,提油呢,就是要增加這個顏色。也有的玉本身有一小塊皮色,作偽者把這塊顏色增大,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中華民族是對玉器充滿了敬意的一個民族,歷史上玉器延續不斷,就證明了我們民族這一心理,我們敬重它。第一是在精神上。古人幾千年前就已經發現,一塊美石,不管是攥在手裡,還是打一個眼戴在身上,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精神力量。第二是在道德上,把玉上升了一個高度。我們說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深入人心,千古不變,到今天也是這個標準。成語說"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說的是人的品格,最高等級的品格。

中國的玉文化,是中國人獨有的一種文化。文人苦心孤詣,工匠窮極工巧。文人把自己的想法做到頭,工匠把自己的手藝做到頭,使玉這樣一個物質的東西擺脫了物質的屬性,演變為一種精神力量,而這種精神力量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筆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