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被列為“高風險”,基層疾控人員呼籲細化認定標準

日前,北京市朝陽區被列為疫情高風險地區的消息成為關注熱點。津冀有社區表示,將對過去14天有朝陽區行程的人採取14天隔離。

就此,有基層疾控人員認為,朝陽區近日發生的由境外疫情輸入引起的家庭聚集病例,風險並不高,其認為應綜合考慮疫情風險、防控措施和分級影響,細化認定標準,更好地指導防控措施。

朝陽“高風險”刷爆朋友圈

4月20日,朝陽區被列為疫情高風險地區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新京報記者查詢國務院客戶端“全國疫情風險等級查詢”系統發現,疫情形勢更嚴峻的兩個地區,疫情風險反倒更低。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和道外區、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芬河市、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和白雲區等地,均被列為疫情中風險地區。

一時間,有朝陽群眾焦慮“五一”還能不能回老家,也有人擔心上下班或辦事經過朝陽被隔離;有人比照哈爾濱,認為無法理解“高風險”,也有人懷疑朝陽的疫情實際情況。

新京報記者發現,河北石家莊、天津等地已有社區明確要求,從朝陽區返回當地須隔離14天。

4月20日16點,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請來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做出回應。

龐星火說明了兩點。一是標準:按照國家《關於依法科學精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需要根據當地新冠肺炎疫情情況進行風險分級和分類防控,高風險地區的分級標準為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且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朝陽區4月14日確診的一例境外輸入性病例造成其家庭3人的關聯性病例,成為一起聚集性疫情。因此,朝陽區疫情風險級別定為高風險地區。

二是現狀:迅速隔離治療病例,嚴密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隔離密切接觸者,並對病例同樓相關居民進行了核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對病例曾經活動場所和區域進行了終末消毒。

但是,兩個焦點疑問依然存在:朝陽區疫情風險到底有多大?疫情風險判定標準是否科學合理?

朝陽區疫情風險幾何?

在朝陽區被認定為疫情高風險地區之前,有關這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調的照片和說法,曾在微信群流傳。除了病例居住的首城國際小區,還涉及家樂福、燕莎奧萊及順義區一處冰球場。

4月15日和16日,北京疾控先後公佈首發病例及三例關聯病例涉及的小區,均為朝陽區勁松街道首城國際小區。

北京市衛健委16日發佈的情況說明介紹,經對這起境外輸入關聯病例擴大搜索,初步判定有62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採取相關醫學隔離觀察措施。

按北京市衛健委通報,這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男生,結束14天隔離期後於4月8日回家,回家兩天後,出現發熱、咳痰、咽痛、厭食等症狀,4月13日住院,14日確診。其間,他與家人生活了五六天時間,傳染了自己的母親、弟弟和外公。

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北京市及朝陽區有豐富的經驗,進入4月份,境外輸入病例已從3月中旬的迅速增長變為零星散發。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病例在長達14天的隔離期之後發病的情況?通報曾提出,該病例“自述有鼻炎及痛風病史,長期有輕微咳嗽、鼻炎症狀”,因此,可能有三點原因:其他病症影響、病毒潛伏期長、核酸檢測不準。

針對上述可能存在的問題,北京市從4月18日起,建議集中隔離人員在14天隔離期滿解除隔離後,繼續居家觀察7天。防控領導小組還要求,加固薄弱環節、補上短板漏洞,嚴密醫學觀察的必要程序,加強規範管理,集中醫學觀察點應急處置流程要清晰,體溫檢測記錄要規範。

截至4月21日24點,北京市連續6天無新增報告確診病例。其中,朝陽區截至目前共確診75例。

基層疾控人員建議按“實際風險”評判

除了朝陽區的實際疫情風險水平,有關疫情風險的判定標準備受關注。

新京報記者發現,分區分級管控實施方案,是依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並結合各地實際制定的。

關於如何分級,多地依據累計確診病例數、14天內聚集性疫情發生情況、14天內新增確診病例數等三個指標,以縣(市、區)為單位劃分高、中、低三個風險等級。例如,湖北、雲南、重慶、廣東、安徽、河北等地,均依據上述三個指標劃分等級,具體為:

低風險地區:無確診病例,或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

中風險地區:14天內有新增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不超過50例;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未發生聚集性疫情。

高風險地區: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

也有省份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分區分級標準,如浙江、四川等地。

比照上述省份規定,北京市對高風險地區的認定標準,與湖北、重慶、廣東等地相似,也是“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

與風險等級劃分相連的,是一系列對人員流動與社會活動的限制。如,高風險地區,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策略,根據疫情態勢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對於朝陽區被認定為疫情高風險地區,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王培玉日前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對於來自疫情高風險區人員的防控政策是由各地政府制定的,建議在京工作生活的人員有往返天津、河北需求時,可以先了解當地防控政策,以免對自身行程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風險等級的判定應該以實際風險大小為依據。”北京市有基層疾控中心人員告訴記者,朝陽區發生的聚集性疫情發生在家庭內部,沒有出現社區傳播,比起在社區傳染,在餐廳、商場、醫院等公共場所傳染的情況,其實風險較小。從北京地區有疫情發生到現在,已經過了3個月時間,疫情防控已經從應急期轉向常態化階段,分區分級防控標準應根據現實情況予以調整,以便更精準、更細化地實施防控。

另一個問題是轄區範圍。有防疫專家認為,目前,疫情風險認定以縣域(市、區)為標準,朝陽區面積大、人口多,按截至2018年末人口360萬統計,能排進中國城市中前150名;與此同時,朝陽區與相鄰的東城、西城、海淀等區並無明確分隔,工作、生活跨區很平常,考慮到目前全國、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認定為高風險區不但會影響到防控措施調整,還將影響到居民通行其他城市的人身自由,因此,更應該審慎、客觀地依據實際需要來調整地區的風險認定標準。

記者 沙雪良 鄧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