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还是轻轨?襄阳的轨道交通还有多远?

今日重点:轨道交通

从2013年“襄阳地铁”的概念第一次传出,到2019年《襄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批前公示,再到近期市发改委回复“对轨道交通的咨询”........

关于襄阳轨道交通的帖子以及相关新闻一直都是热度不减。襄阳到底有没有必要建设轨道交通?财政压力如何?轨道交通运行会亏损吗?

类似这样一系列的话题总是会间歇性引发各种讨论......

地铁还是轻轨?襄阳的轨道交通还有多远?

《襄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批前公示


1、地铁还是轻轨?

前段时间在襄阳市民问政中关于全市2020年重点推进的项目规划里,总投资338亿元的城市轨道交通一期项目再次引发市民热议,根据回复:目前项目已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可适时择机上报,具体的制式目前还在论证中。
以上是襄阳轨道交通的最新进展。

另外,说起轨道交通建设,不少襄阳人就只想到地铁,这个想法需要改一改。
襄襄来科普一下,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单轨、磁浮、有轨电车等多种制式,各种制式运输能力、敷设方式、环境影响、建设运营成本各不相同。这个选择,是高度严谨的。

地铁还是轻轨?襄阳的轨道交通还有多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官方层面,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并非是轨道设置为地下还是高架,也不是运营范围仅在市区还是遍及市域,主要在于载客量和列车型号等。

地铁还是轻轨?襄阳的轨道交通还有多远?

磁悬浮目前技术还在完善、有轨电车、单轨、市域铁路在建设规划、通勤度和其他各方面都不太适合襄阳目前的基本情况。

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

按国务院最新规定和标准,我市目前还没有资格建设地铁。但却是符合轻轨的申报标准的。距离地铁的标准则相差较大,这主要体现在人口上,就算襄阳再神通广大,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搞定城区人口数量也是不可能的。


总体来看,轻轨是目前适合襄阳的轨道交通制式。

2、当前城市空间的布局需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城市未来发展也需要城市轨道交通。

再看襄阳: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位于汉江流域中心位置,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与荆门市相邻,总面积1.97万平方千米。

最近几年襄阳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形象快速提升。随着襄阳步入“高铁时代”,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显著增强,但这似乎还不够。


襄阳目前整体的城市框架已经逐步越拉越大,真正融合起来并不容易。先谈一谈襄阳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一个字“人”。


人可以说是城市发展中最为重要也最基本的一个因素
,因为城市拓展而新建的小区需要足够的人搬进去居住,新的综合体、高端的商业品牌需要足够的人去消费而维持运转,大型的企业要能招到足够的人才会落户,这就是大城市相对于中小城市的优势:聚集起足够多的人,继而实现资源的聚集和升级。

襄襄个人所见谈我所想:


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听上去确实很高大上,但它并不仅仅只是1、2线城市才有的需求。襄阳3线城市,为什么要规划轨道交通,到底有必要没?

这个问题要从长远看:首先是缩短新区与襄阳老城的距离,缓解襄阳交通压力,改变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这一点就不用过多强调了。


再者,增加招商引资的谈判条件,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加大建设,增强各自的区域影响力,襄阳市当然也不例外,各地都在上演“抢人大战”,襄阳想要吸引人才和留住人,吸引招商吸引投资,没有强大的便利的生活交通条件和“硬核”的基础建设,如何“抢人“?

改善交通条件,修建高铁、高速、快速路等等一些基础建设是为了吸引外地人过来旅游、投资、打工或是定居;建设本土大学,引进名校分校是为了给本地增加源源不断的青壮年人口;改善商业条件,招揽综合体是为了提高本地的生活质量,留住本地人,以防外流;招商引资既能给本地人提供工作岗位,也能吸引邻市乃至外省人过来工作, 在这一点上,东津新区的规划建设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这里就不做深入讨论了。


轨道交通的建设对襄阳而言并非是为了和周边城市攀比的面子问题,也不仅仅只是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而是为了解决这座城市面临的很多问题,进而实现“弯道超车”的良方,这一点请牢记。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简单考察一下和襄阳级别类似的城市,即非省会的地级市在轨道交通方面的进展。这些城市和襄阳有相似之处,本身对周边县城和乡镇具有一定吸引力,但是自身也受到周边一些相对较大城市的冲击。

安徽的芜湖去年在地区生产总值和市区常住人口等几项指标上均低于襄阳,财政收入等指标略高于襄阳。但其已经有两条轨道交通路线正在建设当中了,预计很快可以投入运营。

地铁还是轻轨?襄阳的轨道交通还有多远?

芜湖轨道交通

不仅如此,芜湖规划了一整套包含5条市区线,4条市郊线、2条市域线在内的共11条线路的方案,并且采用了较为快捷和省钱的单轨模式,属于身体力行的典范,同时芜湖也是是安徽省第二个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

还是那句话,个人所见谈我所想:

如果说前几年一直逡巡的原因是在等高铁站建成,那现在东津高铁站已经正式运营,早一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铁城际、襄阳刘集机场的联运,就能早一日实现区域的通达度,继而培养市民选择高铁出行的习惯,最终争取更多的车次,进一步做大交通枢纽。

襄阳目前急需至少2条轨道交通路线作为骨架,将几大区紧紧绑定在一起,具体是轻轨?还是单轨?或是其他?目前还不得而知。

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个很复杂的工程,虽然也会带来一些出行不便、财政压力等相关问题,既要避免“襄阳是小城市,没有必要搞,劳民伤财”的短视,也要杜绝“周边城市都在修地铁,因此非地铁不要”

的盲目攀比,更要以城市未来发展作为长远目标来考虑。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