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抗疫英雄"鄭瑞強歸來 講述95天"疫"線故事

鄭瑞強(左一)在重症病房。

鄭瑞強(右一)啟程離開武漢。

鄭瑞強。

揚州網訊 (通訊員 蘇宣 記者 丁雲 王詩韻 文/圖)4月26日,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迎來“歷史性的一天”: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當天下午4時30分許,經過95天的奮戰,蘇北人民醫院副院長、重症醫學科專家鄭瑞強乘坐高鐵抵達南京,簡短的歡迎儀式後,他將在南京進行14天的療休養。在武漢抗疫一線,他與死神賽跑,用“魔肺”拯救了多例危重患者生命,獲得“全國防疫先進個人”稱號。

他是國家衛健委最早派往武漢支援當地醫院的4名專家之一,是聞名全國的“重症八仙”之一,也是我市第一位馳援武漢、最後一位返回的醫務人員。

“在武漢的95天,我把它分成三個階段,即最困難期、同質化治療期和收尾期。”鄭瑞強說,“95個日日夜夜,我們不辱使命,和全國4萬多名醫護人員用辛勞與淚水換來了一座城市的春暖花開。”

面對一次次高危操作,他說:“我來!”

“今天最讓我高興的是,看到武漢街頭人來車往,充滿了生機。”昨日下午1時30分許,鄭瑞強帶著笑容踏上從武漢開往南京的高鐵。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武漢封城。鄭瑞強接到國家衛健委的電話,要求他當天就要趕到武漢,支援當地醫院抗擊疫情。他當即動身,乘坐火車前往武漢。受疫情影響,當天漢口火車站已不能下客,他只好在武漢附近的漢川下車,當地衛健委派車把他送到漢川和武漢交界處,再換乘武漢衛健委派來的車趕到指揮部。“本來3個半小時就可以到武漢,結果走了將近8個小時。”鄭瑞強回憶說。

到達武漢後,鄭瑞強立刻投入工作,除了作為專家組成員,到武漢各個定點醫院巡查並指導危重病人救治外,他還在武漢市肺科醫院承擔危重症患者的臨床救治工作。

武漢市肺科醫院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第一批定點醫院,也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首批定點醫院。

沒有外出巡查任務時,每天早晨,鄭瑞強都會先查看病人的檢查結果,與專家一起討論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後進入病房查房。每次進入病房,都要穿防護服、戴護目鏡和口罩。轉運病人、為病人翻身,這些平時輕鬆就能完成的事,在這裡,往往要花兩到三倍的時間和力氣。每次從病房出來,鄭瑞強渾身都會溼透。

2月1日晚11時,一名64歲女性患者出現呼吸衰竭,在氣管插管和有創呼吸機支持下,血氧飽和度仍然只有80%-85%,隨後進行俯臥位通氣治療,患者的氧合狀態也只有輕微的改善。鄭瑞強判斷,患者的肺部病變非常嚴重,如果不實施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治療,很可能有生命危險。

“ECMO技術又被稱為‘魔肺’,它實際上是一個起暫時替代作用的人工肺,為患者提供循環及氧合支持。”在向國家重症醫學專家組彙報後,鄭瑞強和同事決定給該患者實施ECMO治療。

半個小時後,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終於維持在95%以上,氧合得到明顯改善,各項生命體徵穩定下來。

“我來!”這二字是鄭瑞強的口頭禪。對一線醫護人員來說,ECMO、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吸、氣管插管等,要近距離與病人的氣道分泌物接觸,都是高危操作。“年輕醫生需要多保護,危險操作都是我自己上。”鄭瑞強笑著說。

一份“專家建議”和“預防處理指南”

鄭瑞強說,2月中旬到3月底,是奪取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的關鍵時期。疫情暴發後,全國多地派出醫療隊馳援武漢。多支醫療隊在多家醫院收治患者,迫切需要統一的治療規範流程,也就是“同質化治療”。

2月9日,由鄭瑞強執筆的《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治療流程專家建議》發表。該論文指出,當時的臨床指南沒有提出具體監測和實施指標,在數十家不同省份的醫療隊和多家定點收治醫院收治患者的情況下,迫切需要統一呼吸治療流程規範,來提高治癒率。論文發表後,國家衛健委曾專門發文對治療流程作了相應規範,大體採用了論文中的主導思想。

在武漢期間,包括鄭瑞強在內的專家,分為12個小組,對42家收治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進行巡查。巡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指導各醫院按照規範進行治療。另一項內容,則是篩查危重症患者,轉至相應的定點醫院。

由於武漢市範圍很大,加上交通不便,有些較遠的醫院,如位於新洲的定點醫院,單程就要花費近一個半小時,一趟巡查下來,回到住地往往已經是傍晚6點多了。儘管如此,鄭瑞強還要趕在當天將巡查的內容整理出來,上報國家衛健委。

由於部分病人治療後期出現繼發感染的情況,鄭瑞強接到任務:撰寫關於如何預防、處理繼發感染的指南。“我完成後,與其他專家討論,達成共識,然後發至各家醫院,由各家醫院執行。”鄭瑞強說,通過幾輪巡查,最終大家都統一思想,按照指南操作。

“我們在ICU工作,就是與死神‘搶人’”

“4月24日,武漢重症病例清零,從4月初到這個時間,可以說是收尾階段。”進入4月,鄭瑞強所在的武漢市肺科醫院還有100多個重症和20多個危重症病例,他用“比較難啃的骨頭”來形容接下來的救治工作,“每天要對每個病人查房,每天專家組都要討論,做到一人一方案。這個階段,我們除了救治好這些病人外,還對各項工作進行了總結。”

4月8日零時,武漢解封。“那一天,我和專家組成員下班後特意來到了武漢長江大橋上,當看到燈光亮起來的時候,滿心感動,武漢重生了!”鄭瑞強說,從那天開始,武漢逐漸恢復了往日生機。

4月13日,按照國家衛健委安排,他從武漢肺科醫院轉戰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ICU病房救治危重症患者。鄭瑞強說:“5位專家分成了兩組,ICU裡十幾位患者各自病情不同,我們每天都及時調整相應治療計劃。”

在隔離病房的鄭瑞強認真嚴肅,而在辦公室裡,他時常笑著與大家交談,這是他為同事緩解壓力的小妙招。他說:“我們在ICU工作,就是與死神‘搶人’。如此緊張的工作環境中,需要一些笑聲來緩解年輕醫護人員緊繃的神經。”

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國家衛健委留守武漢的20位專家開始撤離,其中來自江蘇的十名專家,九人乘坐高鐵回到江蘇,另一人奔赴黑龍江繼續戰鬥。

“回想起在武漢的95個日日夜夜,我們並肩奮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重煥生機。”鄭瑞強說,“我們和武漢一起挺過來了,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對話鄭瑞強

記者:有患者說,聽到你的聲音,就對新冠肺炎不害怕了。您是怎麼做到的?

鄭瑞強:我是一個醫療老兵,有了2003年抗擊非典的經歷,不會從內心恐懼新冠病毒,它其實就是一個呼吸道傳染病,只要防護和操作得當,沒有那麼可怕。這時我們需要傳遞給大家的就是信心,我常常和病人說:“只要你們堅持下去,我們就有辦法!”

記者:您和其他專家一起被稱為“重症八仙”,您怎麼看這份榮譽?

鄭瑞強:我從不認為我們是英雄,只是做了一個ICU人應該做的事情,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就如同戰場,你是戰士,該你上戰場時,你就得上戰場,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記者:95天裡,讓您最難過的事情是什麼?

鄭瑞強:重症病房離死亡最近,每當有病人離開時,我們還來不及難受,新的病人又來。在忙碌過後,心裡會為他們難過,也會不斷總結經驗。這樣,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才會逐漸提高。

記者:您在武漢95天,想家嗎?

鄭瑞強:想家,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但是一工作起來就顧不上了。來到武漢後,每天都在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中度過,不知道今天是幾號,也不知道是星期幾。不過,不管怎麼忙,每天都會給家裡報個平安,怕家裡擔心。

記者:療休養結束後,回家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鄭瑞強:2003年,我去支援抗擊非典的時候,愛人挺著大肚子給我送行。這一次馳援武漢,女兒已經上高一了。起初,她以為我只是像往常一樣出差,當在新聞中得知了疫情的嚴重性,打來的電話便多了擔心和牽掛。回家後,我想好好陪陪女兒,和她一起去看看煙花三月的揚州有多美,然後就要快速回到崗位,那裡還有許多病人等著我呢!

他的戰疫時刻

1月23日 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揚州首位奔赴武漢的專家,鄭瑞強第一時間投入抗疫戰鬥。

2月4日 在武漢肺科醫院進行救治工作,用ECMO技術救治多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2月7日 除了定點醫院,還到武漢各醫院篩查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包括火神山醫院。

3月6日 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給予26名江蘇援湖北醫務人員記大功獎勵,同時有120名援湖北醫務人員被該廳和江蘇省衛健委給予記功獎勵,他獲授記大功獎勵和“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3月24日 央視新聞頻道早間《朝聞天下》欄目、午間《新聞直播間》欄目、晚間《東方時空》欄目,以“武漢肺科醫院ICU三劍客”為題,報道了鄭瑞強事蹟。

3月25日 第三批江蘇省醫療隊整建制支援武漢市肺科醫院,得知家鄉戰友將前來支援,鄭瑞強表示:“很開心,多了得力幫手。”

4月12日 揚州援湖北醫護人員全部返程回揚,作為國家衛建委專家組成員,他依然在武漢肺科醫院ICU堅守。

4月13日 轉戰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

4月26日 鄭瑞強圓滿結束任務,回到南京進行療休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