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文/编剧小哥

字数:4335

阅读时间:12分钟

时光飞快,转眼已经跨到2020年了。过去一年是我开始运营自己的小小工作室的第一年,有很多收获。

2012年我写微电影和电影,2013年开始写电视剧。经过很多坎坷,到2018年终于有自己参与编剧的电视剧被拍摄出来。


编剧这行,一般有了还不错的作品,很多编剧就会去上海注册工作室,用来走税,而上海有税收的优惠政策。核定征收:不管收入多少,是赚了十万还是一百万,只要交固定的税点给税务局就行。


2018年5月份,我开始注册自己的影视工作室。

我以为春天要来了,结果却迎来了影视寒冬。生活总是走着走着突然拐个弯。


就在我注册工作室的过程中,某冰的事件引发了税务风暴。

这种方式引发了行业震荡,霍尔果斯(该地有影视税收的优惠政策)的影视公司开始疯狂注销,一时之间当地报纸登满了注销告示,等着注销的公司还大排长队。


加上大环境不好,影视行业一时之间急冻。上海的影视工作室也都从核定征收改成查账征收,税率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代办建议我,可以考虑注销。我想,为了办这工作室,从北京跑去上海两趟,还一个项目没做,就注销工作室(注销又要花钱),等于什么都没干,一番折腾,近万块打水漂,这也太莫名其妙了吧。

于是,我还是硬着头皮注册完了。不过一直放着,没有正式开始运作。19年做好了工作室PPT,见到资方就发给对方。

工作室的第一个项目

2019年年初,工作室幸运地接洽到第一个剧本项目。稿酬比较可观。寒冬之下,能接到这项目,不容易。资方是个上市公司,看到了我的简历,比较中意我。


第一次将剧本项目抗在肩上,才发现原来主笔编剧的担子这么重,要负责的事情比单纯的组员编剧多很多。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1、与资方沟通、谈判、博弈

和资方的责编和老总不断沟通,进行博弈和谈判。

不喜欢看合同的我,需要一遍遍看合同,字斟句酌,比写剧本还费劲还小心。有些条款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双方不断磨合,合同改了多个版本,最终的合同双方都满意。


2、寻找靠谱合适的编剧,组建编剧团队

这个剧本项目是某种特定的类型,写作难度不小,我的好友编剧里没有很合适的,所以发动了很多朋友找合适的编剧,并且在Boss直聘上发表招聘信息。

影视寒冬下,简历如雪片般飞来。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下到刚成年,上到中老年;有海归,也有本土;有博士,也有专科;有做编剧本职的,也有做销售的;有海外或者北大名校,也有不知名的屌丝学校;有没怎么写过的,也有很早开始创作、作品已经播出的。


以前我都是求职者的视角,第一次以招聘者的视角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才更明白些自己这些年在这个都市在这个行业的位置。换我自己去招人,不看作品,我也会比较倾向名校、海归、学历高的。

现在看,我这样非科班普通大学的小白来北漂,在影视行业来看,是天生的底子薄弱。北京优秀的人太多太多,我可能最大的优点是能死皮赖脸地坚持吧。


看完简历后,就是看对方作品。我不知道其他公司招聘会不会真的看应聘编剧的剧本,我是真的会一一去看,来判断对方水平。有些编剧虽然是知名专业院校毕业或是有不错的播出作品,但是剧本写得有点水啊。


因为之前拍摄的电视剧的编剧组就是四个人,两男两女。这次我也觉得两男两女是很合适的搭配,既有女性编剧负责情感戏份,又有男性编剧编写悬疑情节,四个人的思维也比较多元发散。同时,也不至于人太多,让剧本统稿难度过大。


编剧上,这个项目,我比较倾向年轻一点的编剧。老编剧经验多,但思维可能不太能跟上时代,现在的影视剧讲所谓“网感”,年轻化。新编剧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思维也比较活跃。各有利弊吧,我个人在这个项目上比较倾向年轻编剧。我也不大倾向博士编剧,会感觉博士适合搞理论,当然行内我知道有很厉害的编剧、导演就是博士。这只能说是我个人的刻板印象吧。


最后组起的四人团队是三个85后,一个90后。85后这批编剧,已经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编剧积累,同时也能跟上现在的潮流,正当壮年。90后提供更年轻一代的观点和视野。我还是比较满意这个组合。


当然,我也看到,在招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基于刻板印象的选择,关于年龄、性别、学历。还是要在具体的接触和看对方作品后,做进一步的判断。


然后我和组员编剧一一签订合同,最后给的稿酬我认为是公道的。


3、带领编剧团队推进项目,保证质量

剧本创作的大致流程是

a、先和资方沟通,沟通得不错,资方会让编剧出一个编剧阐述或者创作思路的稿子,两千字左右。


b、和编剧组员在咖啡厅里开展头脑风暴,初步建立该剧的方向、脉络和架构。也有一些不错的创意闪光点。


c、创作思路资方很认可和满意。签订合同后,前去采风,得到一手资料。

d、正式进入大纲创作。在咖啡馆里一起头脑风暴,然后四个人各自回去创作,我对其他三名编剧的稿子提出修改意见和统四个人的稿子。同时编剧团队与资方开会,根据资方意见进行调整、修改。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咖啡馆里白天聊到黑夜,吃个晚饭继续聊)

4、为三方考虑:资方、组员,还有我自己

我一位做编剧经纪的朋友跟我说,我这种不好做,因为处在中间位置,一头是资方,一头是组员。两头负责,也可能两头挤压。之后确实出现了这种情况。

即使知道资方不太靠谱的情况下,我仍然全力以赴,按照正规项目操作,尽可能做到最好。


a.我给资方提交的字数大大超过了合同规定,因为想着合作不必计较太多,互相信任,把项目推进是关键。

b.我给组员编剧的稿费可以说是超过了行规。

当时和资方签完合同,资方定金打了过来,在资方的催促下赶着要出大纲。我立即和另外三名编剧签合同,其中一名编剧突然说比例太低,不想继续。

首先,资方给的定金比例虽然低了点,但在严冬之下,有定金也是不错的。

其次,从行业项目操作上来说,资方给我的比例,我转而按照同样的比例支付给组员编剧很正常。

再次,整个项目一开始我就是保持透明,资方组员也都是见过的,稿费和比例也都是说好的。我会给的比例,她也是清楚的。


当然,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合适,就没坚持,态度还行。

因为我哪怕觉得项目不太靠谱,但我对自己作品的强迫症,还是会让自己尽可能弄好,我不想找个编剧,却用勉强敷衍的心态来做这个项目,那肯定做不好。

他不坚持,那我想了想,就跟他说,给你加比例,把项目做好。然后我想对编剧都一视同仁,又给另外两个编剧也提高了比例、加了钱。其实另外两名编剧对定金的比例和稿酬都没有异议(给其中一个编剧加钱她还退回我一部分),我本来只要给这个编剧加点钱就好了。


如果一开始她提出超过资方给我的比例,那我根本不可能选她合作。临时来这么一出,让人挺不舒服的。

在给她定金的时候,要她认真做好项目,她保证了。后来合作还算顺畅,时间长了她又开始敷衍,对她的稿子提出了修改意见,竟然默认我去给她改稿子。

综合考虑这一路她的表现,准备把她开了。说了一通后,她态度还行,决定算作一次警告,如果再有下次就解除合同。


或许找搭档就像谈恋爱,完美的恋人很少,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资方的状态,也会影响到编剧们的状态。这个资方呢,咳咳,一言难尽。


当然我愿意相信这三个组员编剧的人品都是ok的,只是这个编剧在这个项目的做事方式我是不认同的。


忙活这个项目我花了很多精力、时间,扣掉公司运营成本、超额比例支付组员编剧稿费、给帮忙谈合同和出创作思路的编剧好友辛苦费,这个项目没赚到什么钱。


c.因为自己承担着这个项目剧本的最大责任,我全心扑在这个项目上,不敢去做其他太分心的活,也错过了一些机会。


因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成事,能把项目做成对大家都有好处,不必计较一城一池得失。做这个项目我也更明白当初坑我的某编剧的心态,其实我按照他那样操作是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益,但我不是他。


5、项目搁浅了

资方比较犹豫,没有推进项目的决心,大环境也是关键原因。

这个项目还不错,实在有点惋惜。我对这个项目是很有感觉的,蛮有信心能够做好,做出美剧的质感。人物在我心中,我脑中很有这个剧的画面感,很酷的那种。大纲其实已经做到接近分集的程度了。


虽然项目搁浅,但还是很感谢有这个项目,从各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以后会加以改善,让自己的处事和专业更成熟。

关于公司运营


想办公司,一般会找代办,上海的代办注册的费用也就一两千。最好是代办注册和代账是一家公司,这样可以省去不少麻烦,费用上能便宜一点,而且对方也会更尽心帮你办事。

但还是有很多事要你自己处理。


1、公司成本

运营的费用:注册、代账,去上海办事等。

请编剧组员吃饭、喝咖啡等费用。

请行内朋友吃饭的费用。

打印合同、快递等零散费用:这个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制作公司PPT

一个好的公司PPT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资方快速了解你的公司。

我的PPT技术还不够厉害,所以找了个模板,在上面改的,效果还可以。PPT只要美观大方,把信息表达清楚就行。

PPT主要分公司简介、项目案例、团队、合作方式及联系方式几大块。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剧本开发方式


3、建立人才简历库

我会把一些我认为不错的编剧简历放进公司的简历库,之后如果有合适的项目,可以联系对方,或许可以合作。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一个印象比较深的简历)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很多人因为热爱电影和文字,而选择成为编剧)


4、搜集发票

做工作室后,养成了把发票记在EXCEL表格里的习惯。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工作室的部分电子发票)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工作室的部分发票汇总)


以前上海影视工作室核定征收的时候,是不用发票的,只看入账,按照固定的税率交税给政府就好。


后来改成查账征收,就需要发票来体现公司运营的成本,这样可以降低一点税负。所以喝咖啡、吃饭、住宿、坐出租和火车等我都留意保存好发票入账。


关于创业

过去一年接触的项目不多,我也不是很有资源的人,何况如今还是影视寒冬。有些自己没有把握好,失之交臂;有些则有点鸡肋,钱少事多。


说到创业,编剧这行不是开了公司就算创业,我感觉自己从北漂开始,就在创业。别人都在公司里,而像我这种多数时间是自由人的编剧,都是自负盈亏、无靠山,全靠自己打拼,写稿子、跑项目、积攒人脉。编剧自己就是一个公司。


这个社会,对我们这种自由职业也不太友好,很多时候办理一些手续要填工作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办不了。


2019年是我运营公司的第一年,我爸给了我一点指导,主要还是靠我自己慢慢摸索。

从很多方面来说,我还很嫩,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去学习怎样运作好一个公司,做好项目。


有时候会想自己的个性是不是适合做公司,没有以足够商人的思维在做项目,其实办公司就是追求利润的吧?


有时候也会想,做编剧工作室对不对,如果不花这许多时间弄工作室,把时间用在创作上会不会更好?创业不易,工作室是不是弄早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希望自己未来能够达观精进,相信可以走到一番新天地。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这里聊的是自己的一点小经验,或许可以让想办或正在办公司的朋友有所借鉴,也欢迎找我交流。

影视寒冬里,我创业的第一年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高以翔猝死只是冰山一角,聊聊我亲历的影视圈

《马粥街残酷史》:可能是韩国最好的青春片

浅谈电视剧《悬崖》

《钢的琴》:跟往事干杯


这里有些内容通不过,完整的可以关注我的公粽:编剧小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