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債研發:世界銀行流行病債券

摘要:世界銀行發行的流行病債券,旨在向面臨流行病風險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本文介紹了流行病債券的設計思路,分析了該債券對於過往國際疫情的理論適用性,以及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適用性。最後,結合國際經驗及客觀國情,對我國發行流行病債券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流行病債券 新冠肺炎 世界銀行 發行主體

世界銀行在2017年7月首次發行用於抗擊傳染病的債券——流行病債券(Pandemic Bond),旨在向流行病應急基金(PEF)提供財務支持,募集資金的最終用途,是向面臨流行病風險的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

世界銀行流行病債券的設計思路

流行病債券屬於世界銀行的“在險資本”項目,通過債務發行便利(debt issuance facility)採用簿記建檔的方式發行,僅面向合格投資者和保險掛鉤證券(ILS)投資機構發行。該債券在性質上屬於巨災債券,所針對風險為最可能引起流行病的6種病毒1。當疫情引發的死亡人數、疾病傳播的速度及地理範圍等達到預設條件時,投資者將損失一部分或全部的本金和利息,世界銀行則通過PEF向滿足條件的受災國家提供資金。是否滿足觸發條件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的公開數據為準。

該只流行病債券共發行3.2億美元,期限為3年,將於2020年7月到期。在結構設計上,該債券分層級A、層級B,各發行2.25億美元和0.95億美元。兩個層級針對不同的病毒風險,並設有不同的觸發條件,票面利率也不同,前者為6個月美元倫敦同業拆借利率(USD LIBOR)+6.5%,後者為6個月USD LIBOR+11.1%。付息日為債券存續期間每個月的15日,利息從PEF的捐贈款2中支付。

2017年該債券發行時,其發行額和定價經歷了三次更新:最初,世界銀行計劃發行1億美元,包括7500萬美元的層級A和2500萬美元的層級B,前者的利率區間設為7.25%~8%,後者設為12.25%~13%。第一輪詢價後,世界銀行將目標最低發行額上升至1.75億美元,最高不會超過4億美元,其中層級A目標調整為1.5億~2億美元,利率區間降為7%~7.25%,層級B調整為0.25億~1.5億美元,利率區間降為11.75%~12.25%。第二輪詢價後,世界銀行將目標發行額定為1.75億~3.5億美元,包括1.5億~2.5億美元的層級A和0.25億~1億美元的層級B,利率區間也進一步下降,層級A調整為6.9%~7%,層級B調整為11.5%~11.75%。最終,該債券確定發行額為2.25億美元的層級A和9500萬美元的層級B,前者利率為6.9%,後者利率為11.5%。

世界銀行的流行病債券獲得了2倍的超額認購,最終價格低於最初的定價區間。世界銀行隨後透露了該債券的投資者結構,層級A以專注巨災債券的投資者為主,佔比達61.7%,其餘大部分投資者為資產管理公司和養老基金,二者佔比合計為35%。層級B的最大投資者是養老基金,佔比為42.1%,隨後是巨災債券投資者,佔比為35.3%,資產管理公司和贈與基金佔比分別為16.3%和6.3%。從地域來看,大部分投資者來自歐美,其餘來自百慕大和日本。

過往國際疫情的理論適用性

(一)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

2014年暴發的埃博拉病毒是世界銀行成立PEF的初衷。根據流行病債券的發行說明書,埃博拉病毒屬於絲狀病毒,影響債券的層級B,觸發條件為:疫情期不少於84天,至少造成250人死亡,滾動增長病例(包括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不少於250例,增長率3大於0,確診率達到最低值33.33%,以及疫情為區域性或全球性。

針對地理範圍條款,世界銀行將爆發的傳染病傳播範圍分為三類:(1)本地性的,即集中在一個轄區4,累計死亡人數不少於20人;(2)區域性的,即傳播地區在1個以上8個以下,每個轄區累計死亡人數不少於20人;(3)全球性的,即傳播地區為8個及以上,每個轄區累計死亡人數不少於20人。

當滿足埃博拉病毒觸發條件時,債券投資人本金損失的比例如表1所示。

假設埃博拉疫情暴發時,流行病債券已發行,則對於層級B投資者而言:2014年5月20日,疫情蔓延為區域性;6月13日,病例數達到250例;6月16日,疫情期達到84天,增長率大於0,確診率達到33.33%;6月29日,確診死亡人數達到250人,可觸發30%的支付比例;8月17日,確診死亡人數達到750人,可觸發60%的支付比例;10月12日,確診死亡人數達到2500人,可觸發100%的支付比例。

(二)2009年的H1N1病毒

2009年暴發的甲型H1N1疫情,其病毒屬於流感病毒,僅影響債券的層級A,觸發支付條件需要同時滿足:滾動確診病例達到5000例;增長率大於0;增長率均值大於等於0.265。甲型H1N1疫情最終造成了1.8萬人死亡。假設當時流行病債券已發行,則可觸發100%的支付比例。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適用性

新冠肺炎病毒屬於冠狀病毒,根據債券的發行說明書,層級A、層級B都涉及冠狀病毒,但觸發條件和支付比例有所不同。

層級A要求疫情嚴重程度同時達到:疫情期不少於84天,至少造成2500人死亡,滾動增長病例不少於250例,增長率大於0,確診率達到最低值20%,以及疫情為區域性或全球性。當以上條件全部滿足時,該層級的投資者將損失本金的16.67%。只要有一項條件沒有滿足,該層級的本金損失為零。

層級B在疫情期、滾動增長病例、增長率、確診率、傳播地區這幾項參數上的要求與A級相同,但在死亡人數只需達到250人。當觸發層級B支付條件時,針對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本金損失比例,如表2所示。

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3月11日,世衛組織正式宣佈新冠肺炎為“大流行病”(pandemic)。3月23日,疫情期達到84天,死亡人數超過2500人,疫情達到全球性,滾動增長病例大於250例;4月9日,確診率達到20%;4月16日,增長率大於0,全部參數條件已滿足,債券觸發:層級A損失本金的16.67%,即3750萬美元,層級B損失本金的100%,即9500萬美元。

二級市場對疫情的反應

世界銀行的流行病債券是全球唯一一隻關注流行病的巨災債券。根據artemis網站發佈的消息,自2月15日起,該債券價格隨著疫情的不斷升級開始出現下滑趨勢。

自2018年埃博拉疫情暴發開始,流行病債券層級B的平均報價就在不斷下降,並於2019年6月到達低谷40美元,隨後自8月起價格開始回升,至年底價格已經接近70美元。

2020年,隨著新冠肺炎確診及死亡人數的增加,層級B的平均報價持續下降,2月底已經接近40美元,在3月2日暴跌至5美元。層級A的報價區間也下降至75~80美元。由於一旦觸發支付條件,層級B的投資者最多會損失100%的本金,而層級A的投資者僅損失16.67%的本金,因此層級A報價的下降幅度較層級B要小得多。

評價和建議

(一)首隻流行病債券的作用與不足

作為首隻關注流行病災害的債券,世界銀行的流行病債券通過資本市場建立風險分擔機制。當災害發生時,該債撥付的資金能夠幫助受災國家更早、更快地應對危機和降低損失,這是金融市場服務公共衛生事業的一次具有開創意義的嘗試。

同時,對於流行病債券也有一些批評的聲音。截至2019年底,2018年暴發的埃博拉疫情已造成逾2200人死亡,病死率達66.2%。然而,由於流行病債券條款規定,只有疫情擴散到更多國家,才能觸發支付條件,而除剛果(金)之外的其他國家未發生病死,所以未能觸發該債券的支付條件。有學者認為,流行病債券讓投資者獲利了,但對於公共衛生的改善沒有發揮應盡的作用。同時,債券的條款設計存在道德風險,受災國家為獲得資金資助可能會消極對待疫情。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暴露出疫情期參數時間過長的問題。3月11日世衛組織就已宣佈其為“大流行病”,但直至3月23日疫情期才剛剛滿84天,4月16日世界銀行才宣佈債券觸發,而此時全球確診人數已超過200萬人,死亡人數也已超過13萬人,全球已有213個國家宣佈出現確診病例。與其它類型的巨災債券不同,流行病病毒傳播快,可預防,越早干預越能夠避免疾病的蔓延和惡化,資金越早介入也就能夠發揮就越大的效果。

世界銀行計劃在2020年5月第一期債券到期前發行第二期流行病債券。針對剛果的情況,世界銀行正在諮詢風險模型公司,考慮在2.0版本的債券設計上調整地域條款,設置單一轄區內的觸發條件和本金損失比例,以使救助資金髮揮更有效的作用。

(二)對我國發行流行病債券的思考與建議

我國若發行流行病債券,當疫情發生時,債券募集資金可以用於疫情防治,不需要未來償還,這是發行該類債券的優點及價值。此外,在借鑑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需結合國情對以下幾點進行細緻考慮。

第一,發行成本和收益。流行病債券發行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債券定價,由於債券風險溢價較高,利息支出的負擔較大,而定價過低又無法吸引投資者,因而尋找平衡點既需要專業能力,也需要操作經驗。例如,在觸發參數設計上需要慎重考慮地域條款。從新冠肺炎疫情能夠看出,中國面對問題時有擔當、有決心、有速度,採取多種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如果要設置地域條款,那麼就需要相應調低發行利率,減輕利息支出的負擔。

第二,發行主體的選擇。目前國際上巨災債券的發行主體包括三類:企業、政府、國際組織。其中,企業發行人以保險公司為主,而政府發行人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注意的是,與自然災害不同,流行病災害沒有規律,也無法預測。當政府作為發行主體時,由於地方和全國的流行病風險發生概率不同,參數設置上也應有所區別。從本次疫情的影響來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人流聚集行業所受衝擊最大,製造業、房地產等行業也受到一定的衝擊。受衝擊較大行業的企業可考慮探索發行流行病債券,以幫助自身在風險發生時渡過難關。

第三,債券的上市和轉讓。世界銀行的流行病債券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發行,在盧森堡交易所上市,並在合格機構投資者之間轉讓,由國際中央託管機構完成債券的登記、託管、結算。如果發行流行病債券,對於選擇境內發行還是境外發行,選擇人民幣定價還是美元定價,以及投資者基礎問題等,都是需要慎重思考的。

注:

1.這些病毒包括新型正粘病毒(新型甲型流感病毒)、冠狀病毒(SARS,MERS)、絲狀病毒(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和其他人畜共患疾病的3種病毒,即克里米亞剛果熱病毒、裂谷熱病毒和拉沙熱病毒。

2. PEF的資金來自兩個渠道:一個是PEF決策團成員的捐贈款,包括日本政府捐贈的5000萬美元、德國政府捐贈的7500萬歐元、澳大利亞政府捐贈的720萬美元;另一個是當觸發債券參數和保險參數時世界銀行轉入的款項。

3.增長率根據IBRD/IDA國家最近五期“新增病例變動率”的均值和標準差計算得到。每期“新增病例變動率”反映當前14天總病例增長數較上一個14天總病例增長數的變動情況。

4.根據該募集書,轄區不同於國家的概念,還包括特別行政區、自治州等,比如中國大陸區域和港、澳、臺屬於不同的轄區。

本文源自金融界債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