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孩子从来不是天生的,后天影响和先天条件,哪个更重要?

这两天在看李娟所著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其实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两回了,但只要看见这本书搁在那,就会忍不住翻上几页。

书中内容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幽默的因子。

即使是在心情低落时,看上那么几页,也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李娟生性幽默,我想这是来源于她的家庭,特别是她的母亲。

因为用哈萨克语很难解释大多数汉语的意思,所以她的母亲总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让当地的牧民豁然而知。

幽默的孩子从来不是天生的,后天影响和先天条件,哪个更重要?

有一次,李娟穿了一件新衣服回家。

当地的女人们就特别好奇这么好看的衣服是用什么布料做成的。

“是丝光棉的。”

“丝光棉?”她们都不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料子。

“就是以前的腈纶涤纶之类的。”

“腈纶?涤纶?”是啥?更不懂了,越解释越糊涂。

“塑料的。”母亲就会非常肯定地跟她们说。

“哦!!!”豁然开朗,没有任何疑问了。

幽默的孩子从来不是天生的,后天影响和先天条件,哪个更重要?

要说幽默是天生的,那还真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它无需先天的因素,但可以后天培养。

孩子的幽默风趣,大半部分是由于他的成长环境,特别是他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幽默的行为方式,幽默的话语,作为双方交流的主要方式。

网上常流传着一句话: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

幽默的人生,少一分烦恼,多一份舒心,想必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理想人生了。

前段时间,“小李佳奇”父子在网上的一段视频,让网友们乐翻了天。

这对父子以滑稽的动作,搞笑的表情,幽默的话语,博得众人哈哈大笑。

幽默的孩子从来不是天生的,后天影响和先天条件,哪个更重要?

幽默的孩子从来不是天生的,后天影响和先天条件,哪个更重要?

想必这段视频会让,孩子会羡慕“别人家的父母”,父母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不得不说的是,如果仅仅是孩子自带幽默的节拍,而父母不懂得幽默为何物,那么孩子的幽默意识也会自打折扣。

所以,家庭幽默的源泉必须是每个家庭成员又能意会到的东西,而不是单独一方在自弹自唱。

培养孩子的幽默天赋,试试这样做

学习幽默语录,幽默段子。

上面说到过,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具备幽默的思想成分,但是后天培养也并不是太难的事。

毛主席就教导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家庭教育难就难在沟通上,而家里如果能以幽默的方式沟通交流,无论什么事情定会事半功倍。

所以,不必纠结于什么是幽默,更不必说我不会怎么办?

要相信学习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不会的东西总是可以学的。

幽默的孩子从来不是天生的,后天影响和先天条件,哪个更重要?

改掉一味说教的毛病。

有句古话说:慈母必败儿。

其实我是不太赞同这样的观点。

慈母未必就是对孩子百依百顺,未必就是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

因为古时候比较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在那个时候,都会认为只有严厉,只有非打即骂这种,才能让孩子听父母的话。

而慈母就恰恰成了这种严厉背后的反面教材。

在现社会,虽说不上打骂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但是相对来说严厉地对孩子说教还是更常见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通常孩子会提心吊胆,自然没有了幽默家庭里的舒心。

就算是孩子他有幽默说话的概念,在父母长期说教的情况下,他的这种说话方式更会被父母认为是无理取闹。

所以,喜欢说教的父母,应该把这种自己引以为豪的教育方式看成是一种毛病,并且及时改正过来。

幽默的孩子从来不是天生的,后天影响和先天条件,哪个更重要?

虽说不能往“慈母”方向发展,但至少不会掩盖孩子的幽默因子,且能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

所以说教育的根源在于父母,幽默的起点也在于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能影响到孩子的一言一行。

如果想要孩子言语当中自带幽默,那么父母也需要先学会这样的说话方式。

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