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蘇軾作為唐詩逐漸由巔峰走入低谷,宋詞冉冉升起時代的關鍵人物,他所創作的宋詞不僅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文化載體由唐詩,向宋詞轉變的核心力量之一。

作為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作家,他不僅在宋詞創作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和成就。而且在詩歌、散文、書、畫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世人羨豔的驕人成績。

蘇軾作為北宋文壇上的佼佼者,他所創作的詞作以及婉轉曲折的人生,都在古代文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蘇軾是一位十分高產的文學家,他一生創作的詩詞作品多達近萬首。即使曾經有過遺失,但留存於後世的詩詞也有近4000餘首。這不僅體現出了蘇軾,才華橫溢、文思泉湧的文學才能。

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同時人們也可以從他的詩詞作品中,瞭解蘇軾的人生、文學、思想和感情經歷。以及北宋仁宗一直到徽宗時期的,家國情懷、文化風貌與歷史變故。蘇軾作為一位善於從生活經歷中,總結人生得失的著名文學家。

在蘇軾創作的詩詞作品中,不僅包含了他對政治、官場以及社會的看法,而且還涵蓋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如果從蘇軾生活的時代以及人生經歷來講,他曾歷經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五朝元老”。

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大文豪蘇軾

1.出生於書香門第,二十歲進士及第

後世人在提起蘇軾時,都會不遺餘力的去讚頌他的詩詞。作為北宋著名的大文豪和書畫家,蘇軾是當之無愧的宋代“四大才子”之一,作為一位十分高產的大文學家,他將自己滿腔的豪情,濃厚的文學思想和經天緯地的曠世之才,都付諸於詩詞創作之中。

蘇軾出生於書香門第,他的先租是初唐大臣和詩人蘇味道,而其父蘇洵就是三字經中,“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的“蘇老泉”。

生活在這樣一個具有,濃厚文學底蘊家庭中的蘇軾,能夠成為北宋著名文學家,以及被後世人景仰的大詞人,其實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嘉祐元年年底20歲的蘇軾進士及第,並開啟了他長達幾十年的宦海沉浮。尤其是在“烏臺詩案”之後,蘇軾的仕途基本上走到了盡頭,所以他更是將滿腔的憤懣,寄託於詩詞創作之中。

2.蘇軾詩詞創作的思想內涵

蘇軾很多著名的詩詞作品中,除了有比較華麗的語言,以及大氣磅礴的風格之外。其實還有很多非常值得,後人深思的思想內涵。在他的“豪放派”詞作中,往往都寄託了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筆者認為尤其是蘇軾後期的詞作中,更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批判現實”的意味。他對朝政混亂、新政不務實,以及官員為了一己私利,相互傾軋的種種行為,不僅看不慣而且也進行了大肆的批判。要不然也不會因為“烏臺詩案”而被貶謫。

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3.“詞風”變化多端,情感或熱烈或低沉

在蘇軾中國經典詞作中,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奮發之情;也有“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的灑脫與不羈;但是最能夠打動讀者內心世界,卻是他創作的飽含深情的“悼亡詞”。

因為蘇軾一生歲少年得志,但真正進入官場之後,卻經歷了宦海浮沉的曲折與打擊。再加上他屢遭貶謫所以曾到過很多地方,雖然被貶謫的心情肯定十分低落,但是也為他能夠增長生活閱歷以及人生體悟,和創作出大量經典詞作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如果從蘇軾的詩詞創作風格來看,筆者認為蘇軾絕對是一位,能夠將思想、文化與生活,三者融會貫通的集大成者。因為從他的很多詞作中,都能夠感受到他的人生遭遇,以及通過文學在創作之後的處世哲學。

他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豪爽大氣,以及相思、懷念之情,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了,他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之中。但筆者認為蘇軾的詞,才是這些情感以及人生體悟的重要載體,因為在研讀“蘇詞”的時候,總會給一種淋漓盡致之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對月愁思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創作背景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最為著名的“對月愁思”詞作之一。這首詞創作於公元1076年中秋,此時的蘇軾已因上書談論新法弊端,被彈劾之後請求出京任職為杭州通判。並於1074年秋再次謫往密州任知州。

經過兩次貶謫之後的蘇軾,已經對混亂的朝政喪失信心,並且對同僚之間爭權奪利,不理朝政的行為深感痛心。

在任職密州任知州期間,蘇軾雖然在政治上不得志,但是在生活上卻比較隨性。這首詞就是在這種情景之下創作出來的。

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實際上在詞前的小序中,蘇軾已經交待了創作這首詞的初衷:“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子由是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曾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但是這個看似比較小的願望卻一直沒有達成。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賞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又圓又亮的明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詞人蘇軾舉著酒杯對著天空發問。天上的宮闕現在是什麼時間呢?現在又是哪年哪月呢?

一連串的問題不僅寫出了蘇軾的醉態。同時,也道出了時間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他與自己的胞弟蘇轍,大概有七年沒有見面了。

在皓月當空的中秋之夜,蘇軾一個人對月飲酒,不僅體現了兄弟二人聚少離多的現狀,而且也表到了蘇軾對親情的渴望。

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我想趁著清風去天上的宮闕看一看,但是又怕用瓊玉做成的宮殿裡面過於寒冷。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害怕瓊樓玉宇買不住高處的酷寒。這一句應該是作者醉意朦朧之時的一種想象。

想到了月亮中的廣寒宮,嫦娥一個人孤零零地感覺。藉此比喻自己被貶謫之後,不僅遠離故鄉而且還,無法與兄弟相見的孤獨。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已經喝醉的蘇軾翩翩起舞,他與自己的影子相互附和,這種感覺哪裡像是在人間呢?中秋之夜飲酒至憨醉的蘇軾,在面對這種比較獨特的中秋美景之時,突然感慨萬分並開始顧影自憐。

擅寫豪放派詩詞的蘇軾,為何也有“但願人長久”的愁思?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這兩句實際上寫的都是,中秋之夜天上月亮的變化,表面上是對自然規律的描寫,實際上藉助月亮暗指時間推移,表達了雖然夜已深沉但毫無睡意的狀態。

蘇軾之所以在中秋月圓之夜飲酒至深夜,主要的原因就是中秋,本應該是家人團圓的大好時節,但是他卻獨自一人身在密州,相與自己的弟弟蘇轍見上一面,都是意見特別奢侈的事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悲歡離合四種情境,就像月亮會有陰晴圓缺一樣,根本不會以個人的意志而轉移,這種現象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後兩句實際上是整首詞的關鍵,也是作者蘇軾美好的祝福,他希望親人、朋友、愛人能夠,長長久久的在一起。即便相隔千里萬里,也能夠共享這美輪美奐的中秋之月。


結 語

蘇軾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詞作者,因他在詩詞創作領域方面的突出成就,後期將其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時也是宋代不可多得的“宋四家”之一。蘇軾現存詩詞約四千首左右,不僅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且多豪放、瀟灑、恢宏為特色。

作為北宋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大文學家,蘇軾的詩詞以及其他文學作品,不僅為“宋詩”、“宋詞”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宋詞”創作領域,還開闢了一條嶄新的詞作之道路。


【參考文獻】

常霄鵬《對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及物性分析》

謝文新《對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深層意蘊的分析》

《授課切入點不容忽視——授範林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感》

王建風《細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