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如其來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唯有計算和把握觸手可及的幸福


面對突如其來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唯有計算和把握觸手可及的幸福


春節期間,面對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我們該有什麼心態呢?

我們可以恐懼,但不要恐慌;我們可以焦慮,但不要失常。對於充滿焦慮和恐懼的我們來說,雖然做到冷靜和理智很難,但是我們只有這樣做才能更好地計算和把握眼前的幸福。

或許在焦慮和恐懼中,我們還是要通過閱讀和學習來與自己,與世界發生聯繫。要獲得冷靜和理智的智慧,最佳方式就是通過學習數學。伽利略說:“如果我有機會能夠再次開始學習,我會遵循柏拉圖的建議,從數學開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去客觀、真實、勇敢地去面對各種接踵而至的問題。

當我在充滿焦慮和恐懼的時間內讀到《計算幸福》時,發現很多看上去很生活化和情感化的東西,都可以在“數學”指導下獲得具體的指導。可以想象一下,偏繁雜的、文科的“幸福”,居然可以去“計算”,是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啊。每天吃的東西,尤其是那些保證我們健康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和麵食等),而不是濫食野生動物,都可以有精確的種類和數量。

當我們認真地去計算眼前的幸福時,我們會變得敏感——對於眼前的一切珍惜的情感。網上有人因為宅在家裡計算起了地板有多少塊,外面的鳥兒叫了多少聲,風起時樹葉響了多少次……這樣的敏感還不如沒有。真正的敏感是與自己的健康有關,與自己的情感有關。

《計算幸福》是美國衛斯理學院數學副教授奧斯卡·E·費爾南德斯的作品。他研究方向為幾何力學,擅長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簡潔明瞭的故事講出來,尤其擅長用數學問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衛斯理學院被譽為全世界女性領導者培養的搖籃,被譽為“美國第一夫人的搖籃”。該學院為改變世界女性提供一流教育,培養了眾多的知識女性,比如冰心、宋氏三姐妹、希拉里等都在這裡讀過書。

在《計算幸福》一書中,費爾南德斯從數學角度給讀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踐建議。比如如何正確攝入食物、如何理財每年保持15%左右的收益、如何與另一半更開心幸福地生活等。作者用數據引導我們瞭解隱藏在健康、財富和愛情背後的故事,從而讓我們對“活著”有更為幸福的理解。

面對突如其來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唯有計算和把握觸手可及的幸福


一、我們吃什麼才算健康?

每當我們進入一家餐廳,尤其是遇到自己最喜歡的食物時,我們都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嘴。可是我們是否知道,我們攝入食物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影響呢?我們該攝入多少卡路里才算健康飲食呢?

作者很肯定地告訴我們:每餐如果1100卡路里熱量有點兒多。我們得減少卡路里的攝入量。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應該避免吃哪些食物?該多吃哪些食物呢?

比如我們一餐飯吃了“羊角麵包和放了糖的咖啡”,我們就能算出總共有多少卡路里。羊角麵包的卡路里是370左右,那麼放了糖(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咖啡的卡路里就不能超過400,這樣才能讓每餐的攝入的卡路里在1000以內。

與此同時,男生和女生需要的熱量是不一樣的。對於同樣體重、身高和年齡的一男一女來說,男人比女人多需要166卡路里的熱量。知道了這樣的特徵,我們用餐時就會明白什麼食物我們可以多吃一點。

是不是隻要“運動”,比如跑步和游泳,就會燃燒很多的卡路里呢?其實不然,哪怕是正常走路,也同樣消耗卡路里。只不過跑步和游泳屬於有氧運動,且消耗的氧氣多。每消耗1升氧氣,會燃燒5卡路里的熱量。跑步對減肥有效果就是這個原因。這樣看來,我們提倡有氧運動就有了科學而健康的依據。

運用精準的數學計算,可以確定某種食物的健康程度。如果每天吃的食物攝入的熱量超過1100卡路里,很明顯就會有多餘的熱量剩下來。剩下來的熱量就會囤積在身體裡,慢慢就會變成脂肪。

脂肪只是被動地隨著我們的身體晃動的一坨油。如果身體裡卡路里不足,就會燃燒另外兩種東西來獲取能量:身體存儲的脂肪(棒呆了!)和肌肉組織(不要啊!)。如果肌肉組織在收縮和擴張中不斷消耗能量的話,卡路里就會被消耗掉。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卡路里要麼過多,囤積下來而成為真正的胖子;卡路里要麼不足,人看起來就會虛胖。

為了不變成真正的胖子或者虛胖,就需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依據作者的說法,多吃蛋白質有助於減肥。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而不增加卡路里總攝入量意味著降低脂肪或者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什麼食物會比較好呢?比如雞肉。

另外,多攝入纖維素多清除腸道里的膽固醇非常有利。如果你愛吃黑豆,這是個好消息——一杯黑豆中含有4克可溶性膳食纖維,幾乎不含任何脂肪,以及15克蛋白質。每天只需要吃半杯,持續三週,足以讓你的膽固醇降低20毫克/分升。

最健康的食物應該是“吃得更飽”的食物,是卡路里含量低的食物。比如黃瓜、混合沙拉、雞肉麵條湯、西藍花、胡蘿蔔、橙子、梨子、蘋果、蔬菜湯等。這些食物可以讓我們感覺很飽,卻不會有太多的卡路里攝入,是我們保持健康飲食的最好選擇。

面對突如其來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唯有計算和把握觸手可及的幸福


二、要經過多少年,我們才能達到經濟獨立呢?

一個決定我們什麼時候能夠達到財務自由的方程式,能夠決定我們什麼時候辭職並且依靠自己的儲蓄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我們如何獲得財務自由的機會呢?

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根據每個公民的收入,納稅的計算方式也不一樣。當然,總收入越高,可支配收入就越多。可以用這個公式來計算:

可支配收入=總收入-所得稅

當然,除了所得稅,你可能還會有其他稅種需要支付。除了這些必須支付的國家稅收外,你還必須買買買。如果你追蹤自己的開支,你可能會注意到必要支出一直在增加。糟糕的是,如果你不去與這股力量鬥爭,它會慢慢腐蝕你的可支配所得。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自改革開放以來,家庭中的必要支出增加了很多,家庭中必須得有雙收入者存在。更令人震驚的是,在改革開放初期,一對已婚夫婦只需要其中一人收入的50%來支付必要支出,可是在今天,必須夫婦兩人的收入的75%來支付必要支出。

面對這樣巨大的通貨膨脹,有一種策略可以運用:將每一筆受到通貨膨脹影響的費用轉換為固定費用。對於住房來說,這意味著將支付房租轉換為支付抵押貸款(即買房)。如果你選擇30年的固定利率貸款,你的月供將保持30年不變。

對於已經租房的人來說,用住房貸款來代替房租,居然可以買一棟幾百萬的房子。更重要的是,租客將變成有房的人。有房的人賣房子的時候,還可能賺到一筆。想想就很美,住在家裡都可以賺錢。租房的話,最多隻能收到房東返回的保證金。

那麼我們到底需要多少年才能達到經濟獨立呢?作者給出的建議鮮為人知:減少開支,而不是增加收入,是通向財務自由的捷徑。

假設你想要存1000元。你有兩種選擇:削減1000元的開支,或者增加你的收入。如果你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你需要為這些額外的收入納稅,而這可能不僅僅是所得稅。那麼你如果要增加收入,就必須超過1000元,才能把稅收扣除後賬戶裡面剩餘1000元。

所以,我們有必要追逐自己的消費狀況。控制財務狀況的第一步是確定你的錢去了哪裡。我們有必要通過鉛筆和筆記本、電子表格、預算網站等進行這樣的操作,讓我們的收入和支出一目瞭然。這也會讓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有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財務自由的標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關於你能存入多少。總的來說,你存的錢應該要大於你花的錢,才能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在實現財務自由的同時,如果還能根據數學指導我們攝入恰好的營養,我們就會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面對突如其來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唯有計算和把握觸手可及的幸福


三、數學可以幫助我們的婚姻生活更幸福?

德雷克方程說:除非你確信尋找的東西真的存在,否則搜索是毫無意義的。

當我們尋找自己的靈魂伴侶時,會有兩種假設。如果我們假設太多,我們獲得的“候選人”寥寥無幾;如果我們假設太少,我們可能會獲得大量的“候選人”。不過我們要相信37%規則——我們拒絕遇到的前37%的人,並且與下一個比主要競爭者更好的人在一起——保證了我們與可能的最優伴侶在一起的概率至少有37%。雖然這個概率不高,但是對於脫單族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當找到伴侶後,我們就需要一起經營幸福的生活了。首先可以將幸福量化。比如花費500元,兩人各花多少將會讓幸福感都得到最大的滿足。其次是要雙方對彼此都要感興趣,每個人都應該具有某方面的吸引力,不僅僅是生理上的,而且還應該包括學識、工作能力、交際能力等。愛情和婚姻只有在彼此欣賞的關係中,才能走得更遠。

當然,伴侶之間不可能有一勞永逸的融洽關係,出現矛盾了怎麼辦呢?伴侶中每個人在表達自己不滿或不開心之前都不會糾結太久——可能有助於避免矛盾擴大,甚至離婚。利用數學模型可以有效測算出一個人的正面感受。比如,對於負面行為容忍度較低的兩個人在一起,並且當這樣的負面行為一出現就馬上讓對方知道,會使夫妻關係更加牢固。

數學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或許只是一些難以搞定的數字、符號和圖形,是令人頭疼的微積分、微分方程。可是在《計算幸福》一書中,數學在我們生活中如此常見,而且對我們來說是真正有用的,它可以指導我們健康飲食,活出長壽的樣子,讓我們避免濫食用野生動物,而是去吃健康的食物;可以指導我們逐步走向經濟獨立,也可以讓我們的愛情和婚姻生活更甜蜜。既然數學這麼有用、迷人,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熱愛數學,不好好學習數學呢?既然數學可以幫助我們活出健康的樣子,我們為什麼不過上數學式的生活呢?

面對突如其來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唯有計算和把握觸手可及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