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召开 共话教育未来

蓝鲸教育4月7日讯,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日前举办,此次活动主题为“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举行,多位教育界人士共同探讨教育企业发展新动力,共享企业转型成功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董事长杨丹在致辞中表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试金石。在线上教学过程中,现有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高并发状态下的网络稳定性问题、学生的教育评价问题、老师对课堂的监管问题和课程规范化与学生认知个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都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教育服务产业升级层面看,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新经济的宠儿。从行业宏观发展的角度,互联网教育将再次迎来政策性利好,也会成为未来几年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教育科技的未来发展看,教育行业将是5G和AI技术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同时,5G和AI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也可以加速新基建投资成本的回收。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看,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助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企业协同建设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将成为一种常态。

她指出,有必要建立教育系统与社会在线教育服务主体的协同机制,建议给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更大的自主权,通过政策支持以及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开放的态度购买企业在线教育服务,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服务,打造高质量、专业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合作机制中要有效界定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责、权、利,真正实现“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协调创新,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校企的良性互动促进在线教育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室主任张艳玲介绍了“疫情背景下停课不停学——中小学在线教育应用调查”的相关情况。调查显示,教育部倡导的“停课不停学”让全社会开放教育资源得到极大地释放与协同,实践者、参与者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全面提升,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多维创新。同时,调查也发现了当前在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当前信息化配备多样化发展,部分区域需加强整体规划;二是师生基础条件基本满足,但仍需关注少数困难群体;三是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基本实现,但应用差距可能持续加大;四是教师在线教学认知与经验有待提高,教研培训需同步加强;五是学生对在线教学接受度较高,但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足。

在谈及OMO的话题时,好未来未来魔法校总经理陈体銮认为,疫情给了教育OMO极好的发展机会。未来,更多的教育从业者一定会思考如何把在线工具赋能与线下运营结合。他表示,学习毕竟是反人性的过程,所以依然会以线下为主。人们成年之后的学习可能会以线上为主。但无论如何,都要坚定地拥抱变化。

爱培优CEO张金荣表示,疫情期间,客户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公司的运营承载能力。随着互联网巨头和资本不断涌进教育行业,将带来教育行业人才、技术、客户体验的持续改进,同时也提升了在线教育市场的客户认知度。未来教育市场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行业内还是有很多细分领域的机会。

环球优学联合创始人张建生称,OMO的重点是教与学的数据打通。第一,数据打通意味着一个学生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作业与疑问,所有的痕迹都保留、储存,并且可以连贯起来,但这在未来三年可能难以实现。第二,包括场景切换在内的很多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会带来体验的下降,这也是OMO实际操作中的难点。第三,由于教学运营体系非常复杂,教与学的各种流程很难融合形成闭环。综合来看,教育OMO将会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在谈及科技在互联网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问题时,北京四中网校创始人黄向伟表示,当疫情过去后,需要思考技术与课堂教学怎么融合。他表示,未来教育行业将会出现“三个融合”即跨“平台融合”满足教学工具的需求,“跨资源融合”满足教学资源的需求,“跨体制融合”满足教育主管部门与教育科技企业、教育服务企业间的价值整合的需求。

华夏桃李资本合伙人郭西凡认为,教育链条非常长,微创新的机会很多从前端的市场投放到转化,到教学,到服务交互,到教研,这里面会交叉出不同的组织形态,这些都是微创新的点。教育生态基础设施正在经历系统性的升级,

晓羊教育联合创始人冯蔚星称,整个疫情把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从原来的辅助教学变成了教学主战场。随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普及,可以看到大数据让学生画像日益精准,教师画像日益丰满,甚至连学校画像都已经出现。各个地方会出现一校一策、一生一策,甚至一个家庭也会有一个策略。未来教育将可以逐步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本文源自蓝鲸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