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公元前2800到前2340年为"早王朝时期",是苏美尔文明的成熟期。这个时期苏美尔地区在政治上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城邦林立,相互征伐,没有一个城邦能长久称霸,比较强大的城邦有埃利都、乌鲁克、拉伽什、乌玛和基什等。早期的苏美尔城市通常是一个独立的小邦,其统治者有几种称呼,如"恩""恩希""卢伽尔"等,前两种都是主神代理人的头衔,指那些管理神庙的宗教首领,卢伽尔意为"大人",似乎原为军事首脑。

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王权的起源是多元的

由此看来,王权的起源是相当多元的。城邦的统治者并非专门的制度君主,重大决议要经由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商议,前者由贵族组成,后者则由"成年男子"组成。 城邦之间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争夺土地、水源,争夺霸主地位也是出于这些基本的经济原因。20世纪30年代前,多数学者把苏美尔人与闪米特人之间的种族矛盾作为战争根源,现在看来是非常错误的观点。这两个民族很早以来就共同生活在一起,没有因种族问题引起争执的明确证据。

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在《苏美尔王表》中,王系一直追溯到基什的闪米特王,而且也没有把闪米特人建立的阿卡德王朝视为异端。拉伽什与温玛两个城邦之间的争执最为世人熟知,两国间为土地、水源发生的冲突断断续续持续了100多年。如今保存下来的《鹫碑》记载了温玛破坏盟约,越过国界,最终被拉伽什击败的史实。 各城邦霸主的象征是叫作"王权"的一种实物和"基什王"的头衔。

"王权"类似"权杖""权标"或中国的"鼎"。反映争夺"王权"的主要文献是《苏美尔王表》,这个名称是当代学者给予它的,在古代人们按照该文献的第一句话称之为"当王权自天而降时"。这篇文献的主要内容就是记载"王权"转移的过程,通篇都是"某地城邦被击败,其王权转移到某地"之类的话。《王表》提到有10个城邦得到"王权",考古发现证明当时至少有几十个城邦存在,进一步证明"王权"象征着霸主的地位。

"基什王"之所以成为霸主的代名词,一方面是因为基什确是较早兴起的城邦,在历史上也有过辉煌的时期,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经济上的地位,这个时期由于河流改道,乌鲁克等城市失去了地理上的优越性,而基什则是控制作为当时生命线的幼发拉底河的最佳地点。所以当时国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制基什城,"基什王"要名副其实地统治基什这个城市,而不仅是一个光荣的头衔而已。

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城邦中的王权和宗教势力此消彼长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最初城邦中的宗教势力非常强大,后来世俗王权逐渐扩张,将神庙置于王权控制之下。考古发现证明,城市中最大的建筑在早期是神庙,后来则是王宫和王陵。这些大神庙通常位于城市的最高点,是最醒目的建筑。 神庙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关于这个时期神庙活动的文献主要是在拉伽什首都吉尔苏发现的泥板,时间是公元前3千纪中期,即拉伽什城邦的3个统治者埃嫩塔尔兹、卢伽尔班达和乌鲁卡基那在位期间。首次对这些文献做系统研究的是戴美尔。他发现在乌鲁卡基那时期神庙拥有大量土地,约有4500公顷,还负责灌溉工程,又供养着大批牲畜,雇佣了上百名渔民,神庙中还有纺织作坊。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时期的城邦是"神庙国家"。

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施奈德,随后这个观点得到了普遍的承认。根据这个观点,各城邦的土地都属于神庙,其居民也都附属于神庙。法肯斯坦更进一步提出,神庙的出现不仅是苏美尔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早期文明形成的标志。后来魏特夫和斯图尔德"灌溉文明"观点的传播,也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了"神庙国家"观点。根据魏特夫的理论,早期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都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集中权利政府来组织和管理农业灌溉。

20世纪中叶,以盖尔布和贾可诺夫为首的学者对"神庙国家"的概念提出尖锐批评。他们指出,仅以一个地方的文献、一个时期的情况,就推断出整个早王朝时期的城邦状况是非常主观的,盖尔布更以同样在吉尔苏发现的大量反映土地买卖情况的石碑有力地证明,有许多土地是不属于神庙的。迪亚克诺福则考证出戴美尔等人统计出的神庙土地只是当时吉尔苏全部土地的1/10,神庙人口只是当时全部人口的1/3。持"神庙国家"观点的学者通常把乌鲁卡其那改革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因为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前任国王剥夺的神庙土地和财产归还神庙。

近年来福斯特的研究证明,乌鲁卡其那并非"归还",而是分配给神庙一些土地,因为他考证出某些土地原本就不属于神庙。他的观点现在还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不管怎样,"神庙国家"说是不可信的。神庙经济究竟在当时社会中占多大比例,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除神庙土地之外,城邦相当部分的土地控制在以国王和贵族为主的上层阶级手中,其余的土地则属于一般以大家族为单位的平民。这些人也许最多只占平民人口的一半。没有土地的佃农替地主耕种土地,其身份基本与替神庙耕种的佃农一样。

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此外要说明的是,苏美尔城邦的主神庙都不在市中心,有些位于城市边缘,有些甚至在城外。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是分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神庙在经济上有重要的地位,但它们与世俗世界客观上的这种隔离表明它们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有限的。

早期王朝时期苏美尔地区在政治上虽不统一,经济上却很繁荣。由于政府能够统筹水利灌溉工程,各城邦附近的农田得到充分利用,能生产足够的粮食。畜牧业也很发达,羊毛和乳酪、牛油成为重要的牧产品。手工业如纺织、陶器制造等也有相应的发展。甚至有大量使用奴隶劳动的纺织部门。

城邦之间以及和远方地区的贸易很早就开始了。早期的贸易多半是由各城邦的神庙主持,这是由于神庙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依附其上的农人,农工产品的收成和分配都由神庙来主持,分配后剩余的物资就可以用来作为贸易的商品。后来王室越来越多地干预商贸活动。从事贸易的商人一般是从神庙或王室的仓库中预支各种物品作为交换的资本,因此也可以说他们属于王室行政组织。当然,也有以私人身份从事贸易的商人。此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银子进行交换。

苏美尔城邦中的人们主要分为贵族、平民、佃户、奴隶等四类。佃户和奴隶主要的工作就是替他们的雇主或主人从事各种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城邦有各种行业的手工业者,如金匠、石匠、木匠、皮匠、织工等。奴隶的来源主要是战俘,但一般平民也可能因为欠债而沦为奴隶。在苏美尔人的观念中,奴隶是主人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若企图逃亡,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不过奴隶也有某些权利,如他们可以从事买卖、借贷,并可以用钱赎身。一个成年男奴的身价有时与一匹驴子相当。

古代西亚文明:苏美尔城邦的城邦时代

结语

在早期城邦的经济生活中,税收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项目。人们不但在买卖、农牧生产方面要缴纳固定的税款给政府或神庙,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时候也不免受到日渐扩张的政府组织的压榨,必须缴纳各种杂税,如离婚税、埋葬税等等。总体来说,当时的苏美尔城邦的发展已经慢慢趋向成熟,它的很多发展模式都可以为后世所借鉴。

参考文献:

《美索不达米亚考古》

《与圣经相关的古代近东铭文》

《古代近东图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