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供销社:把脉“三农” 精准施方

近年来,县供销社以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三农”工作大局,立足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农民、村集体和供销社合作共赢发展的新路子,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村社共建,找准乡村振兴“发力点”

为认真抓好村社共建工作,2019年5月,县供销社与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做好村级基层社建设的宣传指导工作。

摸排调研,选好“潜力股”。为确保村社共建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县社负责人多次赴全县八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精选建设地点,保证村级基层社建成之后能够持续发展、有效管理。调研中,主要是“两看”:一是看村集体性质,坚持差异化选取,在贫困村、美好乡村、经济能力强村、经济能力弱的非贫困村分别建立村级基层社;二是看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和积极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有将村社共建摆上工作日程,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才能取得切实成效。


2017年以来,新建村级基层社12个,其中,2019年新建6个(市社下达指标4个)。在新建村级基层社中,以产业发展为主的7个,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3个,开展便民服务的1个,参与农村小型项目工程建设的1个。

围绕服务,练好“基本功”。村级基层社着力于服务“三农”和增加村集体收入。一方面,围绕发展促服务。主要是鼓励村级基层社开展面向小农户的土地托管、无人机植保飞防等社会化服务,小型水利建设、村容村貌卫生整治等公共服务,力求村级基层社发展和行政村建设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围绕资金促服务。县社共投资57万元用于村级基层社建设,同时,积极指导村级基层社申报相关项目及示范村级社资金补助,目前已争取各级项目资金31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发展产业,瞄准“靶向标”。根据各村实际,找准定位,指导村级基层社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身实力,促进乡村振兴。含山县毛滩供销合作社发展瓜蒌子种植业,2019年生产瓜蒌子1.6万斤,产值达60万元,利润近30万元;含山县司徒利民供销合作社发展山芋粉丝销售等特色产业,2019销售额近10万元;含山县三龙村级社通过发展湖羊养殖,年产值达100多万元,利润20万元。12个村级基层社共为村增加收入80余万元。


2020年,云创基层社、潭泉基层社开展稻田养虾,分别挖虾池206亩、210亩;西山惠民基层社开展杨梅、白茶种植;司徒基层社开展瓜蒌籽种植;三龙基层社扩大养殖规模,全年可望实现利润30万元。

加强指导,当好“引路人”。为进一步做好村社共建工作,县供销社指导村级社加强管理,帮助村级社发展壮大。一是完善管理模式,加强村级社人员及财务管理;二是强化产业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引导乡土人才参与,延伸产业链;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持,促进村级社经济有序发展;四是强化联合与合作发展,加强村级社横向与纵向联合,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供销+”等多种发展模式,并进行总结加以推广应用。


谋篇布局,建设为农服务“中心点”

为统筹全县“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县供销社树立全局观念,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和服务网络建设,以点带面,下好全县“一盘棋”。

认真谋划,重点项目“带好头”。一是整合含山县绿野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与含山县前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极申报全国总社5000万元以上重点支持项目,计划建设标准化粮库五栋,成品粮库一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大楼一栋,总投资3000万元,年仓储能力达4万吨,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服务面积达7万亩。二是加强丰华供销社与省辉隆集团合作,在昭关镇后圩村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争取粮食部门项目补助120万元,开展粮食烘干、收储服务,年收储、烘干能力达到2万吨,服务面积4万亩,日加工能力达300吨。打造出含南以陶厂、含北以昭关为中心的两个产业服务基地。


连锁经营,产品销售“织好网”。帮助县玉龙烟花爆竹公司与省盛虹集团合作,成立县级名优农产品经营公司,并设立销售综合服务部,在基层组织单位设立经营网点,开展名优农产品连锁经营服务。


健全体系,产业服务“一条龙”。加快覆盖全县的飞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天创公司在八大镇建立飞防服务网点,计划今年先在仙踪、昭关、运漕和环峰设立。继续开展土地托管服务,“供销贷”服务,粮食收购、烘干、加工一体化服务,全方位做好为农服务工作。计划在林头、陶厂、铜闸、昭关新建为农综合服务中心4个,通过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开展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培训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性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入社参股,培育农民致富“增长点”

以基层社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完善“三社一会”建设,指导各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将自身业务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府重点工作相结合,夯实产业基础,积极吸纳村民入社参股,提高村民收入,扩大社会效益。

规范管理,以制度“做保障”。含山县云塘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办社理念,建立了科学的经营模式。在管理和服务上,合作社严格按照章程要求,制定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生产和销售计划,履行社员登记、分红、二次返还等手续,建立了社员账户、台账。采用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与社员签订养殖订单,规避社员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合作社盈余的60%按交易额实行返还,非社员或无交易量不返还。


合作社现有社员111户,养殖水面1720 多亩,养殖品种涉及四大家鱼、鳊鱼、鲫鱼、河蟹、青虾等,全社年产各类优质鲜活水产品780余吨。为当地贫困户提供水产养殖代养服务,共代养小龙虾和淡水鱼1639亩;同时,为陶厂镇及周边贫困户提供水产苗种、养殖技术服务等,2017-2019年共为周边贫困户供应各类水产品苗种5万多斤。

组织培训,以技能“促成效”。含山县优禾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借助村级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种植业,开展优质水稻种植和粮食加工业务。公司成立后,积极组织人员前往当涂县、江苏大丰学习、考察绿色种植技术。年组织二百人次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进行机耕作业、统防统治及粮食烘干、储藏系列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公司现有农业设施用地5000余平方米,办公及培训场所面积200平方米,社有资产总额达到665万元,销售总额达到5639万元,利润总额155万元。为切实带动村民致富,通过提高土地租金等办法,当年返利社员3.5万元;同时,吸纳26户贫困户入股基层社,通过小额贷款,每户入股5万元,参与基层社优质农产品种植、粮食烘干等业务,当年每户分红3000元,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配齐设备,以硬件“创收益”。含山县永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有育秧工厂、晒场、仓储及培训、办公用房,购置大型拖拉机4台、旋耕机4台、联合收割机4台、施肥机3台、灭茬机2台、小型拖拉机3台、插秧机2台、育秧流水线2台套、植保无人机2台,台架式喷雾器4台、背负式喷雾器30台、静电喷雾器10台、其他农机具22台,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


合作社现有社员193人,带动和服务农户600余户(其中贫困户30户),流转土地2100亩,主要从事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的种植与销售。2019全年实现水稻年产量252万斤,小龙虾年产量20万斤,年销售收入920万元,年利润78万元。


双管齐下,打造脱贫攻坚“支撑点”

为助力脱贫攻坚,县供销社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系统优势,积极投入资金,帮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展销售渠道,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增加贫困户收入。

发展项目,以产业助力扶贫。相关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扶贫,通过充分利用产业扶贫基金,发展稻田养虾、瓜蒌籽种植、农产品生产、水产品收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扶贫项目。


东山渔丰基层社为林头镇双井村的鱼塘安装了投饵机、增氧机,使该村8处养殖水面达到精养鱼塘标准。马鞍山市晶翔食品有限公司种植藕140多亩,带动46户贫困户,通过收购、加工增加藕产品附加值,促进每户增收3500元。铜闸基层社开展了以农资配送、农机、农技服务为主导的土地托管业务,形成“基层社十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优势为农服务体系,通过定单种植、收购农产品及吸收劳动力打工等方式,带动贫困户60多户,促进每户增收3000元。

2019年,含山县春来香茶叶专业合作社、含山县三龙供销合作社等17家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共吸纳扶贫资金2278万元,带动贫困户744户,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23人,有力推进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借助推介平台展销。一是组织推介活动。含山县含帮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在超市门口张贴海报宣传贫困村优质农产品,并策划试吃、折扣等促销活动,引导消费;二是积极参与推介活动。县社组织19家涉农单位参加马鞍山市供销社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除展销封扁鱼、贵妃鸡、粉丝、牛肉等含山特产外,还开辟扶贫展销专区,专门销售从贫困村、贫困户收购的禽蛋、农家“锅巴”、新品种“菱角”等百十种农家土产品,拓宽消费扶贫渠道。


利用电商平台网销。一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营销,如含山县丰华供销合作社通过“聚农E购”平台、含山县含帮生活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在含帮生活APP线上平台设立贫困村产品专区。2019年,含山县含帮生活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共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23.6万元。二是依托村级基层社电商销售,通过对基层经营网点的升级改造,整合网络资源,增强供销消费扶贫功能。贫困村林头镇双井村2019年成立了含山县双井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帮助带动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含山县能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销售大米6910千克,48370元;销售土鸡15只,1500元;销售土鸡蛋1500枚,1800元。贫困村陶厂镇司徒行政村2019年成立了含山县司徒利民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并建立了“安徽司徒村农特产品销售”官方微信号,将收购的农特产品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销往县外、市外、省外,当年销售30多万元,创利3.5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消费扶贫。


含山县供销社:把脉“三农” 精准施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