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2500年前的雞蛋到底長啥樣?

你知道2500年前的雞蛋長啥樣嗎?24日,考古專家在溧陽上興鎮一座春秋時期的土墩墓裡發現一罐雞蛋。據瞭解,這是江蘇土墩墓裡出土的第五罐雞蛋。此前有四罐分別藏於南京博物院、鎮江博物館、句容博物館和南京農業大學博物館。

出土的2500年前的雞蛋到底長啥樣?

考古工地是一座直徑約40米的圓形大土墩,當地人稱之為子午墩。出土雞蛋的11號墓裡有印紋硬陶的罐、釜,原始青瓷的盅、瓿,泥質灰陶的三足盤,儲存器、炊器、盛食器俱全。24日上午10點左右,考古隊員在清理這座墓葬時取下一隻陶罐的蓋子,驚喜地發現裡面是滿滿一罐雞蛋,大約有20多個,他看了看趕緊蓋上蓋子——這是2500年前的雞蛋,日曬和風吹都可能讓脆弱的文物開裂風化。

出土的2500年前的雞蛋到底長啥樣?

考古人員從文物數量較多推斷該墓主人可能是一個家族中地位較高的人,在他死後族人們用全套的儲存器、盛食器陪葬,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不會忍受飢餓。陶器內當初可能也裝有穀物等其他食物,但可能因為年代久遠,被逐漸腐蝕化為腐朽。

出土的2500年前的雞蛋到底長啥樣?

此次出土的雞蛋與現在的普通雞蛋大小基本一致,蛋殼發出微青色,推斷可能是墓主人族人撿拾的野雞蛋。雞蛋歷經2500年時光,內部的蛋清和蛋白基本被分解,而蛋殼因為是鈣質,性質穩定所以保存了下來,所以這罐雞蛋有可能只是“一罐雞蛋殼”。考古專家解釋道,雞蛋黃和雞蛋清是有機質,但也有保存條件好,蛋液仍然有殘留。目前這罐雞蛋被放置在恆溫恆溼櫃中,等待專業人員的進一步鑑定與化驗。

出土的2500年前的雞蛋到底長啥樣?

墓穴陪葬品彰顯的是送葬者們對死者的美好祝福,不同的葬品也代表了不同的寓意,你覺得雞蛋作為陪葬品還有什麼意義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