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的愛,終究太過壓抑了!

人就不能變嗎?人為什麼不可以變,為什麼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變。

————《無問西東》

又看了一遍《無問西東》,必須承認我是個感性的人。看到劉淑芬和許老師年少時也曾相愛,花樣年華廊下奏樂、琴瑟和鳴。

那個年代的愛,終究太過壓抑了!

後來許老師繼續深造,讀了大學,眼界與胸襟肯定與年少時不同,而淑芬仍在原地踏步,和他很難有精神共鳴,或者說在許老師眼裡的淑芬早已不是那個艱難時世中的愛人,可在淑芬眼裡仍然保留著當初的愛和記憶,從未改變,可憐可恨可悲。

許伯常曾信誓旦旦地對劉淑芬說:“我會一輩子對你好的。”然而劉淑芬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死心眼地記了一輩子。

那個年代的愛,終究太過壓抑了!


  • 許伯常和劉淑芬年少時在一起許下婚約,劉淑芬打工掙錢供許伯常讀大學,但是許伯常讀完大學卻想著悔婚,劉淑芬以死相逼讓許伯常娶了她,兩人在一起過日子許伯常分得清清楚楚,你是你的,我是我的。這樣的生活讓劉淑芬每天在煎熬中度過,讓劉淑芬覺得她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許老師可恨嗎?是的!他依然娶了淑芬,多年忍受家庭暴力,他為什麼不離婚,因為,他不敢。

他不敢背上一個始亂終棄的罵名,所以他選擇繼續延續這個畸形的家庭,對學生對鄰居善良,友愛,卻唯獨對這個曾經愛過的女人使用冷暴力,分床睡,分碗吃飯,連開水瓶都要分開使用……

那個年代的愛,終究太過壓抑了!


“別人都看到我在欺負你,打你,可是他們看不到你是如何打我的?”

“你胡說,我什麼時候碰過你!”

“你沒有用手打我,你是用態度打的我。結婚幾十年你從來不碰我,我摔了你喝水的杯子,你寧願用飯碗喝水,也不用我的。”


聽到他們的這段對話,我的心是顫抖的,作為女人,縱然吃再多苦,受再多累,只要能得到回應,都會覺得是萬分溫馨的。冷暴力,就像寒夜裡的鐵鞭,一遍遍抽打在身上。

那個年代的愛,終究太過壓抑了!


他們的愛情早就在許老師進行深造的過程中被批判的毫無價值可言,他們宣揚所謂新思想,摒棄舊的觀念。

他眼裡他們的曾經的愛是舊的,即便是這樣,為什麼不選擇好好的溝通,不願意及時狠心放手。


如此看來,許老師的深造顯得過於片面了,又或者說他已經沒有辦法接受那個供他深造卻原地踏步的女人,他開始意識到眼前的這個人已經配不上自己了,精神上已經無法溝通和交流。


如果當初再堅定一點,哪怕是劉淑芬脅迫,也要逃離這段感情,也許會柳暗花明。


可惜沒有如果,他娶了她的人卻不接受他的靈魂,自然可恨

那個年代的愛,終究太過壓抑了!


淑芬可憐嗎?當他知道許伯常早已不喜歡自己了,不是挽救而是脅迫,在那個流言蜚語就能把人殺死的年代,劉淑芬得逞了。以為得到就是永遠,以為總會回到從前,像從前一樣四目相對,扶手拉琴,以為永遠不會變心,當他們吵架,劉淑芬說,你說過愛我一輩子的。

那個年代的愛,終究太過壓抑了!


他說,人就不能變嗎?人為什麼不可以變,為什麼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變。 淑芬說,不能。

她沒想到他會變,沉迷於在以前的情話中無法自拔,所以她是記得這樣的諾言的,並且走心了,在王敏佳被人打死之後,她回到家看到的依舊許老師平日裡看他那麻木的眼神,沒有一點點回心轉意,最後跳下了水井,帶著對王敏佳的愧疚和愛的絕望。

劉淑芬是愛許老師的,他對她暴力是希望對方也愛自己,想起從前溫暖的時光。她自己畫地為牢,換來的是從未改變的冷暴力和麻木的目光,苦了自己也害了愛人。

  • 這不過就是很多普通人的一生,沒有大奸大惡,有自己的執著不放手,有自己的容忍與遷就,可能結局也並不光鮮,但就是如此。
那個年代的愛,終究太過壓抑了!


何必執著,刻骨不過空歡喜。

造成他們悲劇的原因是他們各自的執著,一個是從前;一個是現在的交叉。拒絕溝通和交流,拒絕更新……


我想在21世紀裡,人應該要有自知之明的果斷,自知之明是我知道你喜不喜歡我,果斷是喜不喜歡都告訴他告訴自己早做決定。不是權衡利弊也並非習慣使然………………

那個年代的愛,終究太過壓抑了!


但願每一個人都可以願你所願、選你所選、愛你所愛


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