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兒,做“鴨”的品牌今年好像風水都不咋好?

導讀: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就身陷困境的鴨貨品牌們雪上加霜。

本文2437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後細讀

01

全聚德:連虧八年

有句話叫“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全聚德烤鴨真遺憾”,但讀sir很擔心,照目前的狀況下去,說不定有一天,咱們真的吃不到全聚德烤鴨了。

4月23日,全聚德發佈了2020年一季度財報,毫無意外地延續了去年的虧損之路,甚至因為疫情影響,業績變得更加糟糕。

報告期內,全聚德實現營業收入1.8億元,同比下降55.03%;淨利潤虧損8850.1萬元,同比下降931.66%;扣非淨利潤虧損9161萬元,同比下降1449.40%;基本每股收益虧0.29元。

而十天前,全聚德發佈了2019年年報,15.66億元的營收和4462.79萬元的淨利潤意味著全聚德在下坡路上已匍匐了八年,2019年也是上市12年來淨利潤最低一年。

全聚德目前擁有121家門店,其中包括47家直營門店。

根據原本的銷售計劃,2020年元旦、春節黃金週、元宵節等節日期間,全聚德會迎來旺銷季。

然而自1月中旬以來,新冠疫情對整個餐飲行業都產生了持續性的負面影響,全聚德自然也不能倖免。

這也直接導致全聚德一季度的財報幾乎沒眼看。

作為一家全國聞名的百年老字號,全聚德自1864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156個年頭。對於很多人來說,全聚德一度是北京烤鴨的象徵,也是外地遊客來京幾乎必吃的北京名小吃。

但自2012年以來,全聚德一直處於走下坡路的狀態。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9年,全聚德營收分別為19.44億、19.02億、18.46億、18.53億、18.47億、18.6億、17.77億、15.66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52億、1.10億、1.26億、1.31億、1.40億、1.36億、7304.22萬、4462.79萬。

咋回事兒,做“鴨”的品牌今年好像風水都不咋好?

對此,全聚德方面的解釋永遠都是“受餐飲行業競爭加劇影響,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減少”。

但事實上,全聚德的根本問題並不是外部競爭有多激烈,而是自身發展有多落後。

據全聚德歷年財報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餐飲業務全年接待賓客分別為804.07萬人次、770.47萬人次、658.92萬人次,短短兩年時間,就已經縮減了約150萬人次。

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到全聚德就餐,並通過各種平臺發表自己對全聚德的不滿——通過翻閱大眾點評全聚德店鋪評論區我們不難發現,三星以下差評的關鍵詞大多是“價格貴”、“強制收取服務費”、“味道一般”、“油膩”等。

咋回事兒,做“鴨”的品牌今年好像風水都不咋好?

▲消費者吐槽全聚德:沒有服務還要收服務費

當然,全聚德也不是沒有掙扎過。

去年年底,全聚德聘請在東來順任職十年之久的周延龍接任總經理一職。期望周延龍能為搖搖欲墜的全聚德帶來新的生機,卻不想新官上任,尚未來得及解決業績下滑的老問題,黑天鵝新冠肺炎便突然襲來。

02

周黑鴨:雪上加霜

同樣因為疫情而耽擱了“自我改革”的還有周黑鴨。

3月31日晚間,周黑鴨披露了2019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86億元,歸母淨利潤4.07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79%和24.56%。這已經是公司業績連續兩年下降。

其實早在去年10月,周黑鴨就被曝出頻頻關店,門店數量出現負增長。

根據周黑鴨2019年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周黑鴨新開設84家自營門店,但因經營效益不佳、市政改造等原因調整關閉了117間自營門店。

咋回事兒,做“鴨”的品牌今年好像風水都不咋好?

截至2019年6月30日,周黑鴨的自營門店總數為1255間,覆蓋了中國17個省份及直轄市,共96座城市。

而關店的原因,外界猜測可能與周黑鴨一直以來的直營模式有很大關係。

直營模式投入與產出的時間週期比較長,擴張速度遠不如加盟連鎖模式,尤其是對資金鍊的依賴十分嚴重。

畢竟自營門店是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直接面臨著來自於原材料、租金、人工等成本所帶來的壓力,重重壓之下,周黑鴨的經營費用率持續上漲,行比如,有數據顯示,周黑鴨的銷售費用率從2014年的20.73%上升至2019年的35.56%。

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周黑鴨在2019年中期報告裡表示將試水特許加盟模式。

2019年11月,周黑鴨與銘和食品完成首批特許經營商簽約,開啟了加盟模式。

但還沒等周黑鴨擼起袖子大幹一場,疫情就來了。

重心在湖北的周黑鴨遭受重擊,周黑鴨公告表示,疫情期間,周黑鴨在全國共有約1000家門店暫時停業。

雖然隨著疫情轉好,除湖北省內的300餘家門店外,其他地區門店基本恢復營業,但此次疫情必然是打亂了一切計劃,給周黑鴨的業績“翻身”增加了較大的壓力。對於周黑鴨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03

絕味:快速增長後危機初現

同樣以做鴨起家的絕味可以說是同行中的一股清流。

4月21日,絕味食品公佈了2019年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72億元,同比增長18.41%;實現歸母淨利潤8.01億元,同比增長25.06%。

截至4月21日收盤,絕味市值為303億元,比周黑鴨和煌上煌兩者市值加起來都多。

憑藉著規模優勢,絕味無疑是在領跑市場。

2019年內,絕味增加了1000多家門店,門店數量達到10954家。

採用加盟的方式讓絕味食品可以在中國市場快速擴張,當這個市場逐漸飽和之後,它開始也開始計劃進入其他市場。

除了已經進入的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絕味食品還計劃在中國澳門和日本開店。太平洋證券研報預計絕味2020年還將拓店800-1200家。

咋回事兒,做“鴨”的品牌今年好像風水都不咋好?

通過財報我們不難發現,絕味為何能在眾多“鴨貨”同行中脫穎而出。

數據顯示,絕味的銷售毛利率達到了33.95%,2014年,這個數字是26.85%。這間接說明絕味的成本管控能力在提升。

而這一點,也與絕味的規模效應以及加大冷庫儲備緩解原料成本壓力有著直接關係。

與至始至終堅持走自營門店銷售模式的周黑鴨不同,絕味食品採用的是“以直營連鎖為引導、加盟連鎖為主體”的銷售模式,而加盟渠道為絕味食品貢獻的收入佔總營收的90%以上。

另外,同樣在面對疫情的打擊時,由於絕味採取的加盟連鎖模式,部分成本與壓力都轉嫁到了加盟商身上,輕裝上陣的絕味,通過線上銷售渠道也能活得很好。

不過高速增長背後,也存在隱憂。

滷味的競爭其實早已不再只來自於同行,紫燕百味雞、久久丫等佐餐滷製品是對手,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休閒零食品牌也是對手。

在業內,周黑鴨、絕味食品和煌上煌雖然號稱“滷味三巨頭”,但實際上,三者所擁有的市場佔有率並不算高,根據諮詢公司沙利文公開的數據顯示,在休閒滷製品行業中,前五名的市佔率僅僅只達到了20%。

其中,絕味食品佔比8.9%,周黑鴨佔比5.5%,而煌上煌則佔比2.6%。

這也就意味著我國休閒滷製品行業集中度不高,比較分散,並且尚未真正形成激烈的競爭關係。

另外,絕味、周黑鴨這類滷味品牌的營收空間更多還是依賴線下門店的擴張速度和坪效,隨著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這類休閒零食品牌的跨界打擊,絕味很有可能將無法保持高速的擴張。

這恐怕也是絕味希望能去海外開店的原因之一。


你更喜歡絕味還是周黑鴨?

在評論區嘮嘮唄~

本文作者:小白

素材參考:AI財經社《全聚德困局:請東來順掌櫃做外賣,一季預虧1億,承認服務不到位》

虎嗅投研《五問絕味:“鴨王”,你可知隱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