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是怎麼橫穿印度洋,跑到非洲?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歷史上的一次壯舉,更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壯舉!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是怎麼橫穿印度洋,跑到非洲?


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鄭和帶著大明航海隊從南京出發,開始下西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大規模的遠航。

到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前後一共28年時間,鄭和先後下了七次西洋,去過30多個國家,橫穿了印度洋,鄭和最遠抵達非洲。

輪船一響,黃金萬兩!

如果沒有雄厚的財政支持,鄭和沒有能力下西洋,更沒有能力下七次西洋。

鄭和之所以能夠頻繁的下西洋,側面也反映了一個問題,大明確實有錢,家底厚!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是怎麼橫穿印度洋,跑到非洲?


在鄭和之前,以及鄭和之後,都沒有人下西洋,那麼鄭和為什麼要下西洋呢?

關於鄭和下西洋的原因也是眾說紛壇,不過最為大家接受的一點就是鄭和出海找建文帝。

朱棣攻下南京之後,把南京城掘地三尺,他也沒有找到建文帝。那麼建文帝究竟去了哪裡呢?這是朱棣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建文帝不死,朱棣實在是睡不好覺,他必須找到建文帝,並且把他殺死,這樣朱棣才安心。

於是乎,朱棣派遣鄭和去海外尋找建文帝,一定要把他找到。可是鄭和找了二十多年,也沒有找到,所以鄭和下西洋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是怎麼橫穿印度洋,跑到非洲?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進入到機械時代,大量的機械產品被髮明創造,它們取代了傳統的手工用品。

發動機發明之後,大大提高了交通工具的效率,馬車變成了汽車,木船變成了輪船,隨著交通工具的改變,人們的品質生活也發生了改變。

科技改變生活!

世界上第一個發動機是1816年發明出來的,這個時間距離大明有四百年。

大明沒有發動機,那麼鄭和的輪船是怎麼不遠萬里遠航印度洋,還跑到了非洲?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是怎麼橫穿印度洋,跑到非洲?


如今人們在自己家出行還需要導航,那麼鄭和都出國了,他是怎麼導航呢?

鄭和白天通過指南針導航,晚上通過星象導航,再加上“過洋牽星術”,因此鄭和就能找到準確的方位。

有了目標,就該有動力了,那麼輪船是怎麼動呢?

根據《鄭和航海圖》記載:“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換算成現代的數據是鄭和的船高55米,長125米,寬50米,這在當時就是“航空母艦”。

如此巨大的輪船,它是怎麼運行的呢?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是怎麼橫穿印度洋,跑到非洲?


古代輪船的運行主要靠人力和風力,人力就是一群人在底倉划槳,通過大量的人力,來實現輪船的航行;風力就是藉助風的力量,風吹船帆的時候,會給輪船一個力,這力讓輪船運動了。

鄭和下西洋可不是隨便找個時間點就下了,而是找準了風季。當海面上颳起了東北季風,鄭和的路線剛好是順風,因此順著風就走了,這是利用了洋流和季風。

鄭和有了輪船,有了導航,自然是想去哪裡就去哪裡,這也說明大明國力的強大,已經掌握了先進的航海技術!

明朝沒有“發動機”,鄭和是怎麼橫穿印度洋,跑到非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