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靈讀古文之《宿鄭州》讀出一個獨在異鄉為異客

宿鄭州

王維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他鄉絕儔侶,孤客親僮僕。宛洛望不見,秋霖晦平陸。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主人東皋上,時稼繞茅屋。蟲思機杼悲,雀喧禾黍熟。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

這是唐代王維的詩,王維號稱詩佛,其詩如畫,其情如景,總是給人以很高的韻味。

題目是宿鄭州,就是投宿在鄭州所作,客宿他鄉一半都是思念,這首不知道如何。

朝與周人辭,暮投鄭人宿。他鄉絕儔侶,孤客親僮僕。

早上和周地(洛陽)的人辭別,晚上投宿在鄭地的人家。人在異鄉沒有伴侶,我這孤獨的異鄉客能請進的只有自己的僮僕。前四句言簡意賅,背井離鄉,飄搖不定,想家裡的妻子了,刻畫描寫的極其淒涼,只有僮僕可以說話,寫出了人生地不熟,也寫出了懷念親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又一次躍然紙面。王維沒有給妻子寫過詩,可每一次字裡行間都透露出其對妻子的濃濃思念。

宛洛望不見,秋霖晦平陸。田父草際歸,村童雨中牧。

宛城(南陽)和洛陽已經遠離看不見了,秋天的雨把大地都染得昏暗,田地裡的農夫從遠處的草叢中收工回來,村中的牧童卻還在雨中放牧。第一句寫看不見還是在抒發離去的不捨,後面三句,轉入畫面,秋雨淒涼,晦,仍然有傷感之意,老農一直要忙到暮色降臨,大地昏暗才回來,而孩童還得在雨中無休無止的放牧,寫出了作者的不捨,對貧困百姓的同情。雨中幹活,這是多麼苦的一件事,再加上自己的苦,苦上加苦,回味無窮。

主人東皋上,時稼繞茅屋。蟲思機杼悲,雀喧禾黍熟。

主人的家東邊的田地上,這時節莊稼已經繞滿了茅草屋了,蟲鳴機杼聲不停,麻雀喧鬧聲中,莊稼成熟了。這四句畫面從前四句的遠方大範圍,直接縮小到主人家。畫面看似很美,莊稼繞滿屋,物產豐富,蟲鳴鳥喧多麼美好的田園景色。可是這裡面機杼聲不停,就意味著,農民的生活很清苦,賦稅之重,下雨天也不停歇。莊稼熟了自然預示著又得收穫了,也就又要上繳了,處處透露著煩惱憂愁,民生之艱。

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

明天要準備渡過京水,昨天還在金谷園中逍遙自在。你問我這一去想要說些什麼呢,能在邊遠的地區掙點錢就不錯了。最後四句又寫到了自己,昨天的美好與今日做對比,更顯出了今日的苦楚。最後對未來只求微祿即可,說明王維對未來的擔憂,現在的憂慮已經蔓延到了未來,愁上愁。

通篇王維解離開故鄉,投宿異地開始,由事入景,由景入情,從過去到現在最後談到未來,層層遞進,將悲傷憂慮的情緒層層遞進,這既是遊子離開故土的不捨,也是一種失落,既是對民生疾苦的同情,也是對現實的失望,既是對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也是對前途未卜的一種恐懼。

鳳靈讀古文之《宿鄭州》讀出一個獨在異鄉為異客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