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人自有憨人福

憨人自有憨人福

我認識一位朋友,最近跟我講了個他們單位的一個真實故事,聽後挺發人深省的,我今天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故事要從10多年前說起。

這位朋友是某事業單位的一個頭頭(以下姑稱領導),單位很不錯,人不算多,福利不錯,工作還輕閒。

單位有個職工(以下姑稱“老實人”),平時不多言,不多事,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單位沒人願意幹的事他都主動地、不講條件地去幹,如日常公共衛生、辦公室開水供應、花盆澆水等。單位有什麼好事,如年終評優評先什麼的,他也不去與人爭,一切順其自然。時間一長,單位裡的一些聰明人(以下姑稱“聰明人”)就有些“欺生”,明明身份相同、職級相等、年齡相仿,大家各幹各的事、各吃各的飯,可是這些“聰明人”,自覺不自覺地在“老實人”面前擺起了譜,開始指手劃腳、“使喚”起“老實人”了。一開始是公共事情推諉讓其去幹,到後來自己份內的工作也“請”“老實人”幫忙代幹。有些一開始不好意思的同事,見“老實人”也沒什麼反應,就加入到“聰明人”行列。這樣,大家上班喝茶聊天,“老實人”從上班忙到下班,一刻也沒得輕閒的。有點良心的人看在眼裡,但明哲保身,也不管閒事。“老實人”本人也很“習慣”這種現象。年復一年,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

突然有一天,這個單位要改制。經過最後確認,單位要向外單位交流1名職工。消息傳開,單位就炸了鍋,都明白現在的單位這麼好,交流出去的單位好孬還是個未知數。“聰明人”最先行動,去找領導談心,表示自己對單位忠心耿耿、有感情,家裡也有些實際困難,堅決不能被交流出去。“聰明人”的行動有示範效應,大家都去找領導,到後來就這位“老實人”例外,他就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每天照樣幹自己的工作。眼見規定的時限臨近,究竟把誰交流出去,領導的頭也大:名額雖然只有一個,但具體落實到誰頭上還真是有些為難,從“聰明人”中選吧,有可能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讓這個唯一例外的“老實人”出去吧,人家老老實實的幹活,良心不忍;再說,單位也需要這樣的“老黃牛”。最終,為了息事寧人、按時完成任務,領導決定找這個“老實人”談談。心想主動找他談,他若有什麼條件,能滿足的就滿足一下,也算是自己對他的補償。誰知領導才張口,“老實人”立即表態,就一句話:服從組織分配、聽從領導安排。

“老實人”就這樣被原單位擠了出去。

憨人自有憨人福


前不久,這位領導偶然的機會見到了“老實人”,一交談還真是不談不知道,一談嚇一跳!人家身份經過考試早已轉為公務員,還升到了科級幹部。

領導回單位把這事兒一講,單位又炸鍋了,“聰明人”紛紛找他評理,追責當初向外單位交流人時,為什麼交流的是“老實人”,而不是自己?結果已註定,再糾纏也沒有什麼意義。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看上去非常“聰明”,處處算計,事事怕吃虧,即使一碗水也想獨自喝盡,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而那些被人們稱為“老實人”的人,看上去平時比別人多吃很多虧,結果憨人得憨福。

我總結認為,“聰明人”輸就輸在站位上,眼睛始終盯著眼前利益,患得患失,一般也只能撿點“芝麻”:

“老實人”站得高,看得遠,胸懷大目標,不計較眼前得失。最終是金子總會發光。

您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憨人自有憨人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