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俗語: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客家有句俗語,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期間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河源作為客家地區,在清明節前後最流行的小吃那絕對非艾粄莫屬,這也是我們沿襲了上千年的習俗。

艾粄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溼,消腫散結,平喘、鎮咳、祛痰、護肝利膽的作用。而且,艾草制糕點是廣泛流行於我國客家地區、江浙地區、福建地區及潮汕,江浙地區稱“青團”;粵東及臺灣客家地區稱“艾粄”;粵北及江西地區一般稱“艾米果”或“艾餈”。各地的製作方法及相關習俗都大同小異,甜餡或鹹餡、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江浙一帶通常包入豆沙餡或其他甜餡製成團狀;而客家人一般將艾粄壓成扁圓狀,甜味為主;江西地區喜歡裹肉餡並且捏成餃子形。

客家俗語: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客家俗語: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艾粄看起來工序簡單,做起來卻一點都不含糊。做艾粄,艾草最好選比較鮮嫩的,洗淨、搗爛、蒸熟以後,和著粘米粉或者糯米粉搓揉成團,在中間加入芝麻糖、眉豆等餡捏成甜鹹不同的口味。接著放進鍋裡,蒸上15分鐘後,色澤墨綠、香氣清爽、看著就能令人垂涎三尺的艾粄就出爐了。

清明將至,除了吃艾粄這個習俗,還有掃墓、踏青、插柳枝等多種習俗。清明節你們將如何度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