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捷股份年報電話會議紀要

恩捷股份年報電話會議紀要


出席人員:兩位李總,董秘熊煒、財務總監、研究院長等


一、董秘熊煒

2020年上半年疫情衝擊,下半年國內疫情恢復,海外電動車市場需求爆發,全年看營收和業績達到目標。有個問題說明一下,蘇州捷力2020.3月份之前都沒有並表,所以歸母的淨利潤是大於它的報表利潤,因為前3個月是虧損的。去年8月份管理架構和業務佈局的考慮,把蘇州捷力的持股從上市公司母公司轉到上海恩捷的下面,也造成了合併報表數據上的一些差異;經營性現金流應該是不錯的,2021年會看到財務狀況進一步轉好。液包這塊業務收入超過4個億,未來幾年還是保持增長,只是業務體量相對隔膜來說還是比較小;


產能,五大地區都有生產線,產能和出貨都是全球第一,溼法隔膜收入增長48.83%,3C市場突破,完成了2個併購,一個是捷力,另一個是紐米科技。管理先行,交易完成前管理就介入了紐米,包括生產、採購這些,今年就是對產線進一步的調整,估計今年會扭虧為盈,樂觀會有1個億左右的利潤。對蘇州捷力的整合效果很好,8.88億元的收入,合併口徑的利潤貢獻1億;


公佈了一季度的預告,很多投資者問,比市場的預期可能低一些,梳理了下:

① 一季度出貨非常理想,下游需求旺盛,超過5億多平,但是出貨和財務確認收入的數據一定是有出入,會有時間差,這個長度要視具體的訂單來看;

② 另外,一季度發佈了全體員工的年終獎,慣例一般都是一季度計提,體現為費用支出。去年經營情況非常好,獎金髮放的比例和總金額是高於往年,以前都是2個月,這次是3個月工資;

③ 其他,比如春節訂單非常好,全員加班加點,勞動法規定工資也要翻倍,也有幾百萬費用的影響,研發支出也多了幾百萬。2021年全員工資也上調了一部分,這些所有的加起來可能大幾千萬。客戶結構來看,一季度特點是,國內增速快於海外,所以海外比例相對於2020年Q4是下降的,尤其寧德時代的出貨佔比有所上升,採購規模很大,享受的價格也是相對低,這些都是形成一季報預告預期差的原因。但年終獎、出貨結構都是季節性的,後面海外的增長起來,比例會增加,提升單平盈利,另外國內有些客戶的塗覆隔膜訂單還在導入,6月份全部完成,後面持續放量,基本上能夠佔到總的出貨量的10%,這個也是提高盈利能力的。總體上,今年業績表現肯定會達到甚至超過大家預期的;


二、董事長李曉明

主要介紹未來幾年的戰略和優勢。從創立到現在有26年,非常專注,鋰電是2010年進入,上海恩捷到現在也有11年,現在是隔膜行業的龍頭,公司願景希望是世界一流的高分子研發生產企業,戰略目標是到2025年市場份額能夠佔到全球鋰電溼法隔膜的50%,現在每年都是按照這個計劃去推,每年12~15億平的計劃去擴產。優勢在於,產品、技術和人才,包括客戶。動力類和3C消費類,從5~7um超薄隔膜,水性和油性的塗覆技術,100多個品種,產品穩定,一致性好,每天做出來的隔膜完全一樣,滿足國內中高端客戶的不同需求。接下來儲能電池上也是佈局,和美國的ceglard合作。研究院有200多人,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和國內的專家,有8個研究所,做很多研究項目,400多項專利,海外有40多項,給客戶提供新產品的技術支持。專利看,我們畢竟是新進入者,也就10年,業內專利主要是在國外的LG和日本帝人、celgard手上,我們都有合作,這是走向海外很有利的一個點;


產能方面,前5年就開始佈局,去年底達到30億平了,發貨才有13個億,這是行業比較特殊的地方,從產線採購到最後安裝調試,客戶認證海外一般都是2年,國內0.5~1年,一般這樣下來就是最快3年時間。3年前我們就預計到2021年會有比較大的增長,現在看生產情況是完全飽和,我們還有能力應對6月份以後需求量會進一步的加大。


成本方面,不斷改善工藝,單線產出領先於行業,從第一條2012年上海恩捷,當時幅寬只有2.6m,速度只有30m,現在最新幅寬是6.2m,速度最快到11m。也就是現在1條線的產能是以前單條的4倍,也發揮了很好的規模效應。良率、輔料回收,包括給客戶的訂單規模,都決定了我們的業內最好的盈利能力。基膜和塗覆的連續生產,也是我們全球首創,2~3個供需集合成1條,去年9月份推出,現在已經開始安裝第2條,7月份達到6條,年底12條,可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客戶,幾個全球領先的LG、三星、松下都是,國內的前十大包括寧德、比亞迪、國軒等都是,也代表了客戶的認可


未來聚焦在鋰電池隔膜行業,達成世界一流的願景,無菌包裝這幾年增長也很快,希望3年內成為國內第二。第一名是米勒公司,也有些特殊原因,後面是去挑戰它。儲能也是個重要領域,和celgard合作。今年會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推進降本增效,包括搭建幾個平臺,一個是供應鏈,二個財務這些,包括連續塗覆也是降本的關鍵。水處理膜和碧水源合作,做汙水處理,還有鋁塑膜是未來軟包電池不可或缺的,產品已經出來形成銷售,和孚能科技等客戶在做認證,相當於5年前的溼法隔膜,未來也會有比較大的發展。還有在柔性電路板方面中用的PR膜的研發,也在推進。



交流環節 Q&A


1、匈牙利或者歐洲擴產的進度?海外的成本、盈利能力和本地有哪些差異?給哪些客戶配套?

匈牙利11月份簽約,購買土地用於項目建設,1.83億歐元,建基膜和塗覆線,現在已經做設計,7月份拿到建築許可然後開始施工,年底完成建設,明年開始擴產。客戶針對歐洲市場,現在的客戶包括寧德、三星和LG都在歐洲有設廠,比如LG就有訂單甚至更加深入的合作還在洽談,後面這個廠還有進一步擴張的空間。成本方面一律比中國本土高,一個是一個人工成本,當地的勞工使用政策有限制,另外日常費用也會更多,我們採取應對的辦法是可能會跟當地政府商討使用一部分國內人工,用勞務派遣的方式來做,再就是技術上做一些改進,生產後端的自動化程度增加。現在前端自動化已經很高了,後端的話希望能夠減少人的使用,比如連續塗覆這些也是重要方式。單平盈利的話,不會比國內差,因為海外市場的價格體系和國內不同,雖然成本高,但出貨價格也更高可以進行覆蓋;


2、兩位友商的一季報看動力電池隔膜這塊也取得進步,怎麼看未來的競爭格局?

1個行業肯定不是一家獨供,不現實,下游客戶也不希望看到。除了我們外有更多的幾家供應商是合理的,但從現在供應能力看跟行業需求比,我們的差距還是很大的,現在產能滿上只能供應40%,目標是希望達到50%以上,所以還是有空間的。對同行的財務報表去比較看到盈利能力有差距,更多是比拼技術、管理、產品質量等內功,而且恩捷還在繼續努力,增強競爭力,未來能夠長期保持優勢。市場是足夠大的,按照自己的計劃往前走,認為可以長期保持地位和市場份額;


3、海外客戶獲取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海外是品質優先,達到了之後再看成本,它們要求你有一個穩定的體系,有的可能樣品做的達標,但在投入大規模生產之後保持產品質量難度很大。在這之後,價格競爭也是存在的,比拼大家的成本管理能力,並且還要不斷進步,這又是另一個維度的挑戰。客戶引進其他供應商目的,不是扶持,而是為了供應安全以及降本。只要我們能夠做好上面2點,未來訂單肯定越來越多;


4、連續塗覆產能的計劃?是不是都是油性,水性能做嗎?客戶進展?技術能力的保持?

今年完成10條線,明年37條,後年是56條,對應產能明年30億、後年46億以上。現在能夠做到水性的,2次翻面,就是4個面,之前單面陶瓷和雙面PVDF都可以,我們現在能做到單雙面基本成本一樣。油性塗覆技術還在開發之中,問題不大。客戶拓展這塊,現在大部分陶瓷塗覆和PVDF的都能滿足,最大的就是C和L客戶,即海外客戶已經在做連續塗覆的認證了。

我們2014年就開始開發,專利佈局這些,首先要求基膜產線的可靠性非常穩定,如果基膜做不好,那塗的越多就虧的越多。塗覆設備自身,大寬度包括精度設計很難,和日本供應商做了3年做研究才突破,簽訂協議鎖定了一些設備。配方漿料和以前的工藝也不一樣,所以設備、技術和專利上我們都形成了壁壘,未來幾年時間競爭對手估計很難超越恩捷


5、全球產能釋放的規劃?

國內佈局為主,首先是在東南沿海,和鋰電池的產能佈局相關,現在我們到重慶也建了產能,主要是配套西部的一些客戶投建的產能,歐洲也是跟著客戶走,寧德、LG和三星都在當地有廠。下一步就是北美市場,特斯拉公佈了一個天文數字的擴張計劃,落地的話我們是未來必須要配套的,而且中美關係導致關稅也比較大,所以最好是當地建廠。今年還會有一個新的規劃出來,還在商定;幹法隔膜項目還是瞄準國內和韓國市場,下一步會看全球的發展情況;


6、關於一些新產品的規劃?

鋁塑膜去年12月已經出來,今年1條產線,明年還會增加2條線,現在1個月150萬平的產量給一些客戶做測試,比如孚能、欣旺達,海外就是LG,這個產品比隔膜的產品認證時間都長,因為是包在外面,要看各種環境下的穩定性。第二大塊,就是水處理膜,家用的產品已經進入到市場,替代以前的產品,廢水處理這塊正在和上海的環保公司合作,今年下半年會有明確的進度;PR膜下半年會出產品,針對電子領域,明年估計批量進入市場;


7、上游設備的產能相對剛性,怎麼保證我們的產能擴張?和制鋼所以外的設備商比如東芝等做接觸,進度計劃?

做設備只有4家,以前都做過BOPP膜雙向拉伸的,制鋼所、布魯克納、伊索、東芝(後面才起來的),我們和前3家很早就合作,選型的時候選了制鋼所,因為最核心的設備是擠出機,決定了產品質量和厚度均勻性,和它配合了很好,鎖定了5年,今年是第3開始。

產能這塊,日本一般比較謹慎,1年是12~15條,以前是8條,這個是經過擴產的。我們鎖定了每年不低於12條,保證了我們的供應。東芝我們在談,布魯克納現在的交貨期滿足不了國內需求,籤合同交定金後30個月,伊索的設備有很多缺陷,我們一直沒合作。東芝在設備上有些改造,已經合作了幾年了,現在有些產線的部分用它的,也是鎖定。東芝現在,有2個關鍵技術沒法保證產品質量,所以合作只是部分。(PS:設計是我們自己,制鋼所投入製造,核心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8、幹法和celgard合作,在技術和成本方面相比其他競爭對手有什麼優勢?

5年前celgard在中國市場份額很大,後來因為溼法起來了,加上自己的產能在國外,成本做不下來,所以就退出了,但是在海外日本歐洲這些還是有一些份額的。它的幹法工藝是炮管法(國內是油延法?),是吹出來的,厚度容易控制,沒有切邊,縱向和橫向都有拉伸,都有強度,和雙向拉伸溼法隔膜一樣,管狀的形態決定了它收卷可以達到1萬m,而國內只有1000m,這樣成本比國內會有優勢,厚度已經做到10u了,國內一般就是14,12um還有挑戰,在幅寬方面它也有優勢一些;


9、去年客戶的出貨量水平?今年的目標?

寧德時代最大,發貨量佔了我們的4億平多一點,第二個大客戶是LG,2.7億平多一點,今年的出貨量翻1倍,產能是40億平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