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美食特刊—01 | 林海亮:菜脯卵

家鄉的美食特刊—01 | 林海亮:菜脯卵

家鄉的美食特刊—01 | 林海亮:菜脯卵

菜脯卵

林海亮

群主編颯颯老師,神秘兮兮地在群內“爆料”說:“7月份群將舉辦家鄉美食徵文小活動,徵文對象為群裡文友,獲獎唯一標準是看誰寫的東東誘人口水橫流;能使人流涎三尺,口水塗地者,得大獎。獎品為保溫杯一個(難道盛口水用?)”。群另一主編趙洪偉老師神助攻,氣勢洶洶,飆了出來,二話不說,刷刷刷,連貼三二篇之前文友寫的有關家鄉美食的佳作,展示一番。經這一折騰,原本風平浪靜的群,“轟隆”一聲,瞬間掀起美食話題的海嘯:一眾文友噼哩啪啦把自己之前寫的,或收集的有關家鄉美食的文章,或鏈接、或文檔、或直接剪切粘貼,掛了上去,群即刻“刷屏”“爆屏”,沒當場“癱瘓”,算是好的了;這熱鬧得如下午三四點的墟市,或清晨四五點的漁市:大家你一言、我一舌,爭先恐後,熱烈討論開來,“群情激奮”,一片“盛世繁華”!家鄉美食,是我散文的主要題材,正中下懷,我連發三篇家鄉美食舊作:《薄餅》《故鄉的小吃》《故鄉的春節》,顯擺一下;意猶未盡,又把兩個家鄉美食的散文片段分發兩主編,“嚇唬”一下他倆;仍不過癮,又在群裡把我最熟悉的家鄉特色美食,如數家珍,“炫耀”一番,一時成為主角,“風光無雙”……忽主編髮覺陣勢不妙,知道“惹禍”了,以“文章看得太多,眼睛痛”為由,“退居二線”不再出聲,留下“煽風點火”的趙主編,“風雨飄搖”、單身匹馬,獨自苦撐殘局,到處打點疏通一群不知是“食神”還是“食鬼”的文友(我們中國人以前是窮怕了、餓怕了,對食物的推崇,令我下此“驚世”譬喻);我沒被他當場冠以“神中之神”“鬼中之鬼”算是萬幸。其實他才是箇中神仙。他寫的“年系列”很多就是寫他河北家鄉美食的,看後令人垂涎。這我心知肚明:留點情面,不揭穿他老底而已。

群裡的文友們是一群惹不起的超級有趣的精靈。大家肚裡的燈籠亮得很:寫家鄉美食——寫鄉愁矣!

——題記

“菜脯卵”,是海豐話。“菜脯”:蘿蔔;“卵”:雞蛋。這其實是用醃製的菜脯碎煎蛋,如此簡單一道小菜而已。但這卻是一道海陸豐大地,乃至整個大潮汕地區最有名的,也是最深得民心的一道民間小吃、一道美食。“民以食為天”,諾大一箇中國,美食之多,相信神仙都數不清。若要人選一項最能代表各自家鄉的美食,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不一而是。“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利.波特”:本身人們的口味和嗜好皆不相同,甜、鹹、酸、澀、苦,這食物中之五味,相信也是各有所好、互有偏重。我選?——“菜脯卵”。

你可能會好奇:何也?“那你少時幾何能吃得上“山珍海味”呢、它們味道若何?”我亦會說:其實人們對食物,是有記憶的!在從我對食物有記憶的年齡開始,——在那個全國到處都是一片貧窮的年代,“菜脯卵”是最容易得到、吃到的食物:它廉價而實惠;它大味而深情。它是我鄉愁當中的一方烙印:鏟割不了、愈烙愈深。寫“菜脯卵”,即寫鄉愁啊!

很久之前,中央電視臺有一檔推介地方特色美食的節目,很受歡迎。節目其中一個環節,就是要求來自全國各地參加節目的人員,要在電視前現場演示廚藝:做菜給觀眾看。其中有一期節目就是邀請一潮州中老年男子,現場表演煎“菜脯卵”。我看得是既親切,又是一派心血來潮,心裡忿忿不平:“嗯,換作我,同樣行;說不定我做得比他還好吃呢!”

潮州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什麼菜式沒有,卻偏偏要選這煎“菜脯卵”上節目,由此可窺見這道小菜在中國潮汕大地的超級影響力。它最接地氣,普羅大眾誰都吃過。它代表著大地最赤誠的一部分、它代表群眾最認可的典範。它似乎代表著一種民心,似乎代表著一種價值取向,似乎印證著什麼是民心所向。我不知道我想得會不會有點遠。

沒有什麼比做煎“菜脯卵”更容易做的菜式了。加熱鼎,下少油,先下適量醃蘿蔔碎,炒至微焦、飄香;下攪拌好的蛋清、下蔥粒(或不下),用鍋鏟將它們攪均勻,壓平似一圓餅(大小隨食物量而定),等10至15秒,成型,飄香,再反抄過來,壓實;再過10至15秒(亦可來回快速反覆煎壓多次),觀察餅面,見微焦、香足、油幹,即可起鼎裝碟,“菜脯卵”成。吃之,蛋香、菜脯脆香、鹹香、蔥香,混合著鼎氣、油氣、熱氣,混合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生活滋味,一入口,感受著一咬菜脯嘎、嘣、脆,伴著“lao、lao、lao(擬聲)……的聲音,那種生活大美妙的奇異感覺,從口腔傳進腹腔,瀰漫周身。它能送飯、送粥裹腹,它能驅除寡味增加意趣,它能告慰遊子燙平濃濃烈烈的鄉愁。

“菜脯卵”要好吃,關鍵在於菜脯和卵。菜脯在南粵大地,到處都有,做法是否一樣,我不知道;味道卻大不同:即使是在家鄉,不同的出品也不盡相同。於我而言,家鄉海豐的菜脯,世上最佳(無解)!我少時,媽養了好幾十只本地草雞,多蛋,曰草雞蛋:味道奇香一流。卵,是一點問題都沒。

汪曾祺老先生熱愛美食,多著美食佳作,其《蘿蔔》短文,行文節約、精省,把小小一個蘿蔔此等尋常之物,寫得趣味十足、風情萬千,讀後倍覺雋永深長,令人回味。真不愧大師手筆。遺憾的是他並沒寫我家鄉,抑或潮汕地區的菜脯。文中只提到一句“廣東人制蘿蔔絲餅,極妙”,我不知道此物,當然不知道妙在哪?或許老先生壓根沒到過我家鄉和潮汕地區,壓根沒吃過海豐的菜脯和菜脯卵,要不然,這篇短文,最長的篇幅,應留給它才對。這是我讀這篇妙文最大的遺憾;文中所列:揚花蘿蔔、北京水蘿蔔切片、北京炒蘿蔔條、燒小蘿蔔、揚州廣東蘿蔔絲餅,乃至美國奶油蘸蘿、日本煮熟蘸醬,在老先生眼裡是至味,但於我,這那有“菜脯卵”好吃。

醃菜脯看似簡單,其做法,卻是大學問。做得好不好,直接決定菜脯好不好吃。我一生只見過一次鄉人制作醃菜脯:在家鄉農具廠最邊的一片菜園空地上,鄉人先挖一個一米多深、一米多寬的土坑,底部和四周鋪有幹稻草;先將已曬了一整天的脫水乾了點的新鮮蘿蔔,一隻只鋪好,灑上一層家鄉特產水晶粗鹽,再鋪上另一層蘿蔔、再灑鹽;一層層將整個土坑填滿,上面再鋪上厚厚一層稻草,不斷在上面來回踩踏壓實,最後用大石頭壓實。我看到的只是這關鍵的一步。其它步驟,包括:為了排擠蘿蔔的水份和酸水,要每隔三幾天,反覆多次將坑裡的蘿蔔不斷取出曬日,再裝坑;最後再裝大罐加鹽和胡椒等調味品用黃泥封罐,長時間醃製:短者一個月即可食用,長者可達10年,曰老菜脯:極珍罕,味深香、珍絕。

前幾天,大姨子由家鄉寄冰凍海鮮來,就附有一大包好幾條大菜脯。老婆不忘炫耀一番:站在廚房門口,右手擰住一大條,得意洋洋地衝我說:“你看、你看,多大、多大!”

我坐在飯桌旁望過去:感覺老婆手裡擰著的是一隻縮小了的兔子:深褐色,中間折彎,有油光閃耀。

看到這家鄉的風物,鄉愁襲來。

家鄉的美食特刊—01 | 林海亮:菜脯卵


作者簡介:林海亮,廣州市荔灣區龍津街道辦事處公務員,中國詩歌網註冊藍V詩人,業餘喜愛古典詩歌和散文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