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輸一場大仗就投降,中國從東北一路退到重慶,為何抵抗到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中國和法國的情形其實是非常相似的,都是面對一個作戰實力比自己更加優越的對手,保持一個防守的態勢。而戰事開打之後,中國軍隊難以在正面戰場對抗日軍,日本軍隊確實有能力在硬碰硬的戰鬥中攻下中國軍隊防守的任何一處目標。而法國軍隊在與德軍交手之後,迅速由於側翼被突破而全線動搖,德軍的攻勢勢如破竹,而法國和盟軍無力阻擋。

法國輸一場大仗就投降,中國從東北一路退到重慶,為何抵抗到底

然而,兩個國家的走向卻截然相反,中國雖然從東北一步一步地撤到西南,在數千裡的縱深上撤退,但始終能夠繼續和日軍對抗。而法國在中央但阿登山區被突破之後,數週的時間便宣告投降。這難道全部因為法國人不善戰鬥嗎?其實,法國的投降和中國的繼續抵抗,本質上是實力對比、地理因素和國家民情綜合作用的結果,絕對不是因為法軍真的不堪一擊。

法國輸一場大仗就投降,中國從東北一路退到重慶,為何抵抗到底

首先,實力對比上看,德軍和法軍的兵力對比約為1:1,兩邊是360萬對350萬,考慮到法國本土作戰還可以動員更多部隊,最終兵力上法國可能略佔優勢。然而,德軍部隊素質遠較盟軍優越,且法軍兵力大部分限制在防線中,不能釋放出來,德軍反而在交戰激烈的戰場處處佔優。而中國和日本對比則不然,雖然日本同樣擁有軍隊素質的優勢,但日本軍隊在中國人數最多不過200萬,而中國軍隊的人數通常在500萬以上,而中國的人口更是日本無論如何難以企及的。毫不誇張地說,中國軍隊的後備力量堪稱取之不盡,即使經過千里大撤退,中國軍隊仍然有足夠的兵力,這是法國根本不具備的。

法國輸一場大仗就投降,中國從東北一路退到重慶,為何抵抗到底

更重要的是,中國有著巨大的戰略縱深,即使日本能夠攻克自己試圖攻克的所有重鎮,但受制於補給線因素,對西南深處的戰略目標難以發動攻擊,也無力將攻勢拓展到中國中西部。事實上,靠日本那點兵力,能夠奪取東北和東部地區並守住,就已經令部隊顯得分散薄弱。一百多萬的部隊要撒數千公里的戰線上,如果不是軍隊的素質極大地佔優,他們連奪下的地盤都控制不住。而法國則不然,相比當時中國超過1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國面積僅為55萬平方公里,德軍的數百萬部隊有能力席捲法國全境。且法國地形多為平原丘陵,德軍機械化部隊行動方便,日本則要面對中國大陸廣闊山河中的各種地形阻礙,要征服全國的難度可想而知。

法國輸一場大仗就投降,中國從東北一路退到重慶,為何抵抗到底

最後,國家民情的差距也註定法國傾向於投降,而中國絕不可能投降。德國法國的爭端本質上是歐陸霸權爭端,德國佔據優勢後,其實不會對法國平民太過苛刻,且德軍對同屬白人種族的法國並不是那麼仇視,這給法國投降提供了感情基礎。加上法國人天生自由散漫的性格,戰爭打不下去時,投降也就順理成章了。而中國則不然,中華民族不僅不願意被奴隸,而且日本進入中國之後,是真正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和在法國仍然總體遵守秩序的德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而日本軍隊越是殘暴,越會激起中國軍民的鬥志,也就形成了日本越打,中國軍隊數量越多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