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中國彭博社”大智慧,被股民告了將近4000次

曾經的“中國彭博社”大智慧,被股民告了將近4000次

文丨李廣

來源丨記者站(jizhezhan)


實控人張長虹被拘一年之後,大智慧的頹勢已經很難遏止。


4月23日晚,大智慧(601519.SH)發佈2019年度報告,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3億元,同比增長15.1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96.42萬元,同比下降94.49%;基本每股收益為0.003元,較上年同期下滑94.44%。


經歷了主業持續虧損、年報虛增利潤違規披露、實控人被拘、海量鉅額訴訟、多次ST之後,大智慧持續滑落的狀態仍難改變。截止今日收盤,大智慧股票為7.22元,下跌2.96%。近一年來,公司股價累計下跌26.71%,相較於歷史最高的35元每股,已跌去了近八成。


曾經的“中國彭博社”大智慧,被股民告了將近4000次


海量民事訴訟巨坑


根據年報,大智慧現有的營業收入主要由金融資訊及數據PC和移動終端服務系統、證券公司綜合服務系統、港股服務系統、直播業務等部分構成。其金融資訊及數據PC終端服務系統在2019年取得收入2.67億元,同比增長了18%。直播業務去年營收為0.97億元,同比下滑39.59%。公司“其他“業務在2019年營業收入為1.11億元,其中主要是廣告業務收入。


為什麼淨利潤滑落如此?大智慧解釋為投資收益的減少以及民事訴訟計提金額的增加,這都是在填之前的巨坑。


2019年10月,大智慧與中證置投簽署 《股份收購協議》,公司將持有的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2.65%股權(20,000萬股)轉讓給中證置投,此次股權轉讓交易使大智慧獲得投資收益約0.28億元,同比減少1.23億元。另外,公司還因民事訴訟計提預計負債8776.86萬元,計提金額同比增加了3935.45萬元。


巨量的民事訴訟,讓大智慧疲於應付。


曾經的“中國彭博社”大智慧,被股民告了將近4000次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收到民事訴訟和法律文書合計3806例,訴訟金額合計為6.4億元。公司根據新增訴訟計提預計負債7780.73萬元,根據法院調解結果和二審判決結果確認應賠償金額及期末尚未支付的受理費用合計2.54億元(其中已支付金額合計2.33億元),對尚在審理中的剩餘訴訟計提預計負債餘額為8882.89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為了避免虧損導致的ST帶帽,大智慧在年報中虛增利潤,虛假承諾“可全額退款”,以“打新股”、“理財”等為名進行營銷,虛增年度利潤1.2億餘元。


2016年7月,證監會出具《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大智慧責令整改、處以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對時任大智慧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張長虹等14名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對張長虹等5名責任人員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之後,張長虹辭去所擔任的董事、董事長、總經理職務。


這對張長虹來說,只是剛剛開始。


曾經的“中國彭博社”大智慧,被股民告了將近4000次

張長虹


2019年4月26日晚間,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大智慧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張長虹,因2016年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涉及事項涉嫌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機關拘留,接受調查。


在大智慧被證監會處罰後,全國各地通過法律途徑向大智慧索賠的股民達2400多人,索賠總額超5億元,是中國證券民事賠償第一案,被業內視為A股市場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大事。去年9月21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對大智慧證券虛假陳述的民事賠償案件作出終審判決,散戶股民成功勝訴。


“中國彭博社”已成往事


張長虹曾一力主導的“中國彭博社”口號已經成為遙遠碎夢。


2010年開始,為了將大智慧打造成“中國彭博社”,張長虹不斷通過併購的方式延伸大智慧的疆土。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筆是以總價1.97億元併購在香港註冊的阿思達克信息有限公司。在管理層看來,這是向“中國彭博社”目標邁進的關鍵一步。通過此併購,2012年11月,大智慧成立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


記者站了解到,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初期經歷了亢奮式發展:大舉從財經媒體招攬人才,一度活躍於熱門的財經事件採訪。通訊社剛剛成立時,在京滬兩地媒體圈以高薪誘惑挖人,迅速組建起近200人的採編團隊,以彭博新聞社為榜樣,希望打造金融資訊領域的財經媒體。


但實際上,有報道指出,大智慧阿思達克獲得的僅是在大陸落地牌照,其註冊在港的“信息公司”屬性並未發生變化。公司並沒有獲得如同新華社、中新社一樣的通訊社資質。一個細節是,彼時,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所有稿件,均冠以兩個作者或以上名字,其中的香港記者名字,主要用來規避政策風險。


從後續運營來看,大智慧阿思達克不僅沒能在業內引起反響,還因為初期的大肆擴張,導致大智慧虧損額度持續擴大。包括張長虹在內的大智慧公司內部多位人士不得不外界解釋稱,這些板塊都處於投入期,特別是原創資訊業務,投入巨大,又很難獲得短期利益。


過去五六年,大智慧曾經從《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報》、《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挖角許多采編力量,並且在北京等地建立起採編分支。由於內部整合問題與盈利壓力,這些原先花費高昂成本招募的人才已基本離開。


在2018年的年報中,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也不見蹤影。


直播也持續虧錢


“中國彭博社”的故事受挫之後,2016年張長虹又給大智慧找了個新風口。彼時正值直播火熱。該年9月,大智慧投資了7000萬做了視吧網絡,啟動了視吧直播業務,但僅一年,便造成了鉅額虧損。


根據大智慧2016年年報,大智慧這一年對“視吧”業務在廣告宣傳、市場推廣、從業人員配置、系統開發維護、平臺網絡運行成本和主播勞務報酬等方面進行了巨量投入。


曾經的“中國彭博社”大智慧,被股民告了將近4000次


其中,主播勞務報酬總計發放13.96億元,廣告宣傳投入總計2.1億元,因視吧APP充值慧幣而產生蘋果、財付通、支付寶充值渠道手續費1100萬元等。這是投入方面,產出則僅為5.53億元。粗略計算,便是10億的虧空。


2016年底,大智慧與華信資本已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大智慧將持有的全資子公司大智慧財匯70%股權以及與該等目標股權相關的股東權利和義務轉讓給華信資本,股權轉讓價格合計為13.98億元。大智慧的官方解釋是,“此次轉讓大智慧財匯70%股權符合公司的發展需要,有利於公司優化資源配置,將進一步聚焦新型移動互聯平臺的轉型和建設,有利於改善公司財務結構”。


這筆溢價27倍的轉讓,正是補的上述連續虧空。而大智慧將公司優質資產對外轉讓的舉動,也讓人們對於大智慧未來的經營情況產生憂慮。


大智慧表示,“自2018年起,公司將直播平臺的技術和服務輸出,用雲服務方式幫助銀行、券商和基金等金融機構以最低成本搭建自己的直播平臺,建立了2B直播服務體系“。但被寄予厚望的直播業務仍然虧錢,2019年營收為0.97億元,同比下滑39.59%,且還在持續“燒錢“。


大智慧,還有智慧擺脫這個漩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